首页 百科知识 《盐铁论》关于治国方略之争

《盐铁论》关于治国方略之争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议参加者汝南朱子伯将会议讨论的情况向同乡桓宽作了陈述,桓宽根据会议记录,整理出《盐铁论》一书。就是说,这场争论是由“盐铁”而引起,引申到“总论政治得失”的争论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盐铁论》所记录、所反映、所形成的不是一家之言,而是两家之言。盐铁会议上双方的争论,就是关于治国方略的争论。

第十章 《盐铁论》关于治国方略之争

汉武帝统治时期,尤其是后期各种社会矛盾、危机,已愈见突出、严重。对此,司马迁早就作了揭露、批评。由于武帝好大喜功,追求享乐,四处用兵,削减郡国,重用酷吏,更加剧了各种危机、矛盾。

到了汉昭帝时代,各种社会矛盾、危机,更加突出、严重。为了寻求解决社会矛盾、危机的方法,找出治国、安民的方略,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1]于是便在这年二月召开了“盐铁会议”。

这次会议是谏大夫杜延年鉴于当时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向执政大将军霍光提出经霍光同意而召开的。据《汉书·杜延年传》记载:

(延年)见国家承武帝奢侈师旅之后,数为大将军光言:“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宣修孝文时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民意,年岁宜应。”光纳其言,举贤良,议罢酒榷盐铁,皆自延年发之。

会议的参加者: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御史,丞相史的执政当局为一方;以贤良茂陵唐生、文学鲁万生、汝南朱子伯、中山刘子雍、九江祝生等六十余人为代表的民间人士为一方。还有丞相车千秋也参加了会议。车千秋深知论争所涉及问题的严重性,故不表态,不得罪任何一方,而袖手旁观,一言不发,“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2]而参加会议的双方,就如何对待汉武帝以来所推行的盐铁、均输、酒榷等政策,即是罢掉,还是推行,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桑弘羊等认为,应当继续推行;文学、贤良认为,必须罢掉。彼此各陈己见,互不相让,并由此而引起了“本”与“末”、“礼”与“法”、“古”与“今”、“和”与“战”等一系列治国方略、抗击匈奴策略的论争。

会议参加者汝南朱子伯将会议讨论的情况向同乡桓宽作了陈述,桓宽根据会议记录,整理出《盐铁论》一书。《四库全书总目》卷九十一《儒家类一》云:

《盐铁论》十二卷,汉桓宽撰。宽,字次公,汝南人。宣帝时举为郞,官至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所疾苦,皆请罢盐铁榷酤,与御史大夫桑宏羊等建议相诘难。宽集其所论为书凡六十篇,篇各标目。实则反复问答,诸篇皆首尾相属。后罢榷酤,而盐铁则如旧。故宽作是书,惟以盐铁为名,盖惜其议不尽行也。

对盐铁会议的争论,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评论。有的认为“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御史,丞相史为一方”,“基本上代表了大地主、大工商、大官僚的愿望和利益”,“以文学、贤良为另一方”,“代表了一般地主、商贾的愿望和利益,并在客观上反映了自耕农民的一些要求”。有的认为是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与以文学、贤良为代表的儒家而进行的儒法斗争;有的认为这一场争论是地主阶级内部朝廷与地方的矛盾。这些看法,均各有所据、各有所主。其实,他们争论的问题,内容是广泛的,领域是多种的,思想是交叉的,故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谁是代表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谁是代表一般地主、商贾乃至自耕农的愿望和利益;亦不能简单地说是儒法斗争,哪一方是纯粹的法家,哪一方是纯粹的儒家;亦不能说御史大夫、丞相、御史代表朝廷,三辅太常推举的贤良、郡国推举的文学代表地方。我认为,争论双方是就盐铁、酒榷、均输为发端、为中心,而就政治、经济、军事等一系列治国方略、社会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辩论、诘难。正如《汉书·车千秋传》所云:“始元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士,问以民所疾苦,于是盐铁之议起焉。”对此,颜师古注曰:“议罢盐铁之官,令百姓皆得煮盐铸铁,因总论政治得失也。”就是说,这场争论是由“盐铁”而引起,引申到“总论政治得失”的争论的。争论的宗向、依归,是检讨、总结汉武帝以来所推行的“盐铁”政策,是得,应当继续推行,还是失,应当立即罢掉,由于争论的双方“意指殊路,各有所出”[4],主张、宗旨不同,所以道路不同,而各有所本、所由、所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盐铁论》所记录、所反映、所形成的不是一家之言,而是两家之言。我们对这两家之言,只能进行客观的、公允的分析评论。盐铁会议上双方的争论,就是关于治国方略的争论。争论的内容、焦点,我们将在本章的各节中,依次作下述的分析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