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说道的方式和效果

说道的方式和效果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说道的方式和效果道认不准,说不清。佛家不大说道(天) ,只有因果报应之说是属于阐释道之作用的内容。劝善的方法,佛家称之为“以欲牵钩” 、 “黄叶止啼” ,化城也属于此类情况,可谓是善意的谎言。佛家的地狱之说,也是希望收取类似于大野猫之说的吓阻效果。对道进行编故事的变通的说法会产生副作用,这个副作用也是引起人们对道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

三、说道的方式和效果

道(宇宙本体)认不准,说不清。从先知先觉者看来,道却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为了向世人指明这种实在存在着的道,因此,他们不得不说道。为了将道说得清,所以他们要注重说道的方式。庄子这样说: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庄子·寓言》)

庄子说自己说道的方式有三种。寓言,是指变着方法(编故事)拐弯抹角地说道理的话;重言是指一本正经直接说大道理的话;卮言是指有口无心地说的一种不着边际的但有道理的话。这些用不同方式说出来的关于道的情况(天倪)的话,对于听的人来说,其结果有可能会是这样的:听了重言,听不懂,摸不着头脑;听了卮言,会莫名其妙;而听了寓言,则往往会引起误解。总之,效果都不会很好。

就佛经而言,如《心经》、《金刚经》、《楞伽经》、《维摩诘所说经》、《圆觉经》、《六祖坛经》之类,是正面直接地说道理的经典,可以属于重言的范围。而另一些经典,如《佛说阿弥陀经》、《法华经》、《地藏经》等,则是属于用打比方编故事的方法间接地说道理的经典,其言语则是属于寓言之类。佛在《法华经·化城品》中说到化城:众人行路,累了,不想继续前进,于是佛在前方幻化了一座城池,并告诉众人道:再加油向前,等到了那城里后即可获得享受。结果,众人力气大增,快步向前行进。这化城与曹操让人“望梅止渴”故事的情况相似,眼前的城池其实不是真的,是幻化的,幻化这座城池的目的是为了促使众人努力前进。佛指明这其实是“化城” ,将佛经的一种说理的方法告诉人们,就相当于魔术师将一个魔术的秘密揭示出来告诉大家:魔术是假的,能引发大家的兴趣却是真的。用寓言的方法说道理,这寓言就相当于化城,寓言中故事的情节不是真的,可是,所反映出来的道理却是真的。

佛家不大说道(天) ,只有因果报应之说是属于阐释道之作用的内容。因果报应说的主旨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而从心性之学的角度说,最大的善是向道靠拢、回归于道,最大的恶是违背于道、远离了道。为了将这个因果报应的有关道理说出来,佛家就变着法儿,既用劝诱的方法,也用吓阻的方法,这劝诱就叫劝善,这吓阻就是惩恶。劝善的说法,例如《佛说阿弥陀经》中关于极乐世界景况的描绘就是。在经文中,把阿弥陀的处所描绘成好得不能再好,能使人顿生钦羡向往之情。惩恶的说法,例如关于地狱的描述就是。劝善的方法,佛家称之为“以欲牵钩” 、 “黄叶止啼” ,化城也属于此类情况,可谓是善意的谎言。关于“黄叶止啼”的真相,佛经上这样说:

如彼婴儿,啼哭之时,父母即以杨树黄叶而语之言: “莫啼莫啼,我与汝金。 ”婴儿见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然此杨叶,实非金也。木牛、木马、木男、木女(指玩具) ,婴儿见已,亦复生出,男女等想,即止不啼。

(《涅槃经·婴儿品》)

至于佛家的关于地狱的说法,则算是善意的恐吓。有时候,大人对小孩也会施用善意的恐吓。比如,小孩子哭闹不已,大人无奈,于是就会进行恐吓道:“莫哭,门外有大野猫,再哭,就让大野猫把你捉去! ”这小孩子就被吓着了,结果也就不再哭闹了。佛家的地狱之说,也是希望收取类似于大野猫之说的吓阻效果。

劝善的引诱方法和惩恶的吓阻方法都有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可是,也都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假如用“化城”的方式说道,就有可能会使人误以为真的有这么一座城存在着,对阿弥陀极乐世界的描述,就会使人误以为在遥远的西方的某个处所真的有“七宝行树” 、 “八功德水”之类的美妙景致存在着。其结果是并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道理,而只能使人愚昧、不明真相。至于使用吓阻的方法的结果,也同样会产生误解,会使人误以为真的“门外有大野猫在等着捉小孩子” 。对道进行编故事的变通的说法会产生副作用,这个副作用也是引起人们对道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说道的效果有正面的作用,也有副作用,这现象正好说明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的道理。

对道,会有不准确的解读,对关于道的论说,也会产生不准确的解读,正是由于这样的解读,才会促使道佛两教的产生和兴盛,同时,才会促使相关的迷信思想的产生和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