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王充的“效验”学说

王充的“效验”学说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用他自己的术语说就是注重“效验”。王充所依据的基本是经验知识,其逻辑思维也陷于形式逻辑,表现为用“效验”的方法对具体观点一一验证,用事实作为标准判别是非。王充运用“效验”的方法分析神学迷信,揭露其虚妄不实,在《论衡》中有许多成功的范例。王充没有作出这种证明,所以不能彻底驳倒有神论,这是经验论的认识方法不能克服的弱点。王充在世时,《论衡》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影响仅及东吴地区。

第五节 王充的“效验”学说

在反对神学迷信和解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过程中,王充所运用的认识方法,其主要内容有:①“任耳目以定情实”(《论衡·实知》),运用耳目感官去了解事情的原委真相;②“引物事以验其言行”(《论衡·自然》),用实际事物检验言论的是非,用办事的效果检验行为的得失;③“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从闾巷论朝堂,由昭昭察冥冥”(《论衡·实知》),主要是运用类比推论的逻辑方法,要求遵守矛盾规律,不能上下相违,前后相伐;④“贵其知识”(《论衡·别通》),立论要以确切的科学知识为依据;⑤“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论衡·实知》),通过学习、问疑获得新认识;⑥“事有不可知”,“及其知之,用不知也”(同上),当证据不足,不能作出判断时,不要强不知以为知;⑦注意分析“虚妄”现象产生的根源。

这些认识方法贯穿着一个基本精神,这就是实事求是。用他自己的术语说就是注重“效验”。“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知”(《论衡·薄葬》),“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论衡·知实》)。他把感觉经验置于首要地位,从事实出发,运用逻辑思维,通过类比推理从已知到未知,从事物的产生预计发展结果,由此及彼,由现象进入本质。王充所依据的基本是经验知识,其逻辑思维也陷于形式逻辑,表现为用“效验”的方法对具体观点一一验证,用事实作为标准判别是非。

王充运用“效验”的方法分析神学迷信,揭露其虚妄不实,在《论衡》中有许多成功的范例。

《自然》《谴告》篇成功地反驳了谴告说。谴告说的前提是,人间君主的废立取决于天的意志,人君行为失当,天出灾异警告之,令其改弦更张;如果不听,则降大灾惩罚之,以至另立人君代替之。王充分析说:

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授以王命,委以王事,勿复与知。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之谴告,何天不惮劳也?(《论衡·自然》)

有神论讲天立人君,又讲人君的行为不合天的意志而必须由天来谴告,不能自圆其说。王充抓住了谴告说的前提与内容之间的矛盾,要么否定人君为天所命,要么否定谴告的必要性。这里已涉及神学的一个内在矛盾:天的全能性与局限性的矛盾。神学总是想把天说成全能,但又不能把天说成全能。如果天是全能的,就不会生出平庸之君,谴告就没有必要。如果天不是全能的,既出了平庸之君,天未必能谴告他。谴告说实际上把天与人君的关系看成君臣关系,人君为天之臣,人君亦能谏天。然而人君谏天的事不存在,由此可见天谴告人君的说法也是虚妄不实的。

王充不仅把重“效验”的认识方法用于揭露神学迷信,也用于探求事物的真相。例如,谴告说宣称“雷为天怒”,王充否定了这个说法,认为雷是火,并提出五个证据:人中雷而死,须发、皮肤有烧灼之状可见,尸体有烧灼之味可闻;雷烧石投入井水激声大鸣;寒气入腹与温气相遇腹鸣如雷;雷鸣时电光耀目;雷可烧毁房屋草木。于是他作结论说:“夫论雷之为火有五验,言雷为天怒无一效,然则雷为天怒,虚妄之言。”(《论衡·雷虚》)对许多被神化了的传说,王充都力图给以合乎实际的解释。传说:“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田。”(《论衡·书虚》)神学解释为天佑圣德。王充说实际情况可能是苍梧象多,会稽鸟多,人们看到象践泥土、鸟食杂草,形容为象耕鸟田,实际并没有象和鸟耕田的事,并不是天佑圣人。人们生病时举行祭祀,后有的得到康复,被看做神秘的事,实际是病人得到精神安慰,促进了康复,并没有鬼神在起作用。他还对人的预见能力作了合理的解释。如秦庄襄王的母亲夏太后把墓地选在杜陵时预言,百年之后她的墓旁当有万家邑,其后果如其言。樗里子造墓地于章台时预言,百年之后当有天子宫室出现于他的墓地周围,其后亦果如其言。这类预言被谶书神秘化,作为迷信的证据。王充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迹兆的,“案兆察迹,推原事类”(《论衡·实知》),可以预见某些事物的未来。不仅圣人、贤人能够预见某些事情未来的发展,就是一般人也可以做到,没有必要用神怪去解释。

王充的认识方法的薄弱方面是理论概括不足。例如,他反复用比喻的方法反驳“天处高而听卑(下)”“天闻人言,随善恶为吉凶”(《论衡·变虚》)的迷信,一则说天大人小,天比人大的程度远远超于人比蚂蚁大的程度,天的高度又不知超过楼台多少倍,人坐在楼台上尚且看不见蚂蚁,天怎能听到人的声音呢?再则说诸夏与四夷语言尚不相通,天又怎能听懂人类的语言呢?三则说听声音要用耳,天没有耳怎能听到人的言论呢?这些比喻虽然生动却不能驳倒神学迷信。因为在有神论者看来,神之所以为神,就在于具有超人性,可以不以目视不以耳听。要反驳有神论仅靠“效验”是不够的,必须从理论上证明不存在神的超人性。王充没有作出这种证明,所以不能彻底驳倒有神论,这是经验论的认识方法不能克服的弱点。

王充在世时,《论衡》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影响仅及东吴地区。东汉末年,避难入吴的蔡邕和会稽太守王朗把《论衡》带到北方,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被视为“异书”“奇书”。在经学衰落、无神论和黄老思想重新抬头的环境中,汇入新的时代潮流,引发了离经叛道的学术倾向。蔡邕、王朗对《论衡》标新立异的兴趣,也就是对经学教条的厌弃。孔融发出父于子无恩,子孕于母腹“譬如寄物缻中”(《后汉书·孔融传》)的言论,就是“夫妇合气,子则自生”(《论衡·物势》)的推演。在东汉末年政治危机的时代,王充的怀疑精神发展为王符、仲长统的政治批判精神,影响到整个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