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充闾散文精品集》序

《王充闾散文精品集》序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结集出版,有如嫁女出门,精心料理自不必说,还必然有一番沾沾自得的话语要讲。不同之点在于,面对会众变成了面向读者,婚礼上的致辞改作卷首的序言。这种状态的形成,当与散文观的嬗变与深化有关。散文创作面对的是中国古代、“五四”以来三四十年代以及域外异质文学的三种传统。在下有志于此久矣,惜乎成效尚不昭著。创新是文学的生命。

文章结集出版,有如嫁女出门,精心料理自不必说,还必然有一番沾沾自得的话语要讲。——孩子总是自己的好嘛!不同之点在于,面对会众变成了面向读者,婚礼上的致辞改作卷首的序言。

“可怜天下父母心”!围绕着“之子于归”,我要说些什么呢?无非是交代些情况,宣示点心迹,也就是所谓“文心”吧。

这部自选集收录了二十多年来的三十几篇散文,大体上揭橥了作品的全貌,也能从中看出散文写作的发展脉络:初始阶段多为纪游、抒怀文字;尔后写了一些反映乡情、亲情、师友情的忆旧怀人、人生感悟之作;进入新世纪之后,以文化历史散文为主,内容更为厚重、深邃一些。这种状态的形成,当与散文观的嬗变与深化有关。

实际上,各类题材的抒写往往是交错间杂的,比如,《土囊吟》、《青山魂》等反响颇大的文化历史散文,都产生于1990年代中期,而抒情、纪游类散文,现在也还在写;而且,各阶段的作品固然有稚拙与成熟之分,但并不意味着题材与表现形式有高下之别。还是那句话:重要的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如何写。

苏珊·朗格说,艺术表现的是人类的情感本质。这种情感本质,应该是个体生命对主客观世界的真切感悟。具体化到这个散文选本上,自然处处显现着作者灵魂、心性的特征——对人生、人性的关注,对命运与价值的思考,对精神家园、心灵净土的追寻。烛照历史,触摸现实,探索文化,追寻美境。无分古人、他者,无分外在环境与客观事件,一经形成文字,便都是作者灵魂的曝光、内心的折射。

在创作实践中,我力求在浓郁的传统文化基因与古典风韵中,展现着一己的现代意识。即便素材是传统的,而在认知方式、语境意境方面,都要经过现代思维的过滤与升华。现在有一个误区,就是一说创新,就必须与传统决裂,错误地把生物进化中那种后者不断淘汰前者的发展过程,应用于文学创新的实践。帕斯有言:“诗歌没有发展,只有变化。”散文何独不然!散文创作面对的是中国古代、“五四”以来三四十年代以及域外异质文学的三种传统。如何找出结合点,实现融会贯通、“六经注我”,在展现思想、畅写情怀方面勇辟新途?在下有志于此久矣,惜乎成效尚不昭著。

我的散文写作,一直在不断地变化、摸索之中,谈不上有成型的文学见解,只是固守一条:不能重复他人,更不重复自己。创新是文学的生命。一旦发觉自己闯不出固有的藩篱,亦即再端不出新鲜的货色,丧失了创造能力,那就赶紧搁笔,再不要枉抛心力,误人兼误己也。

王充闾

2011年10月于沈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