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形势下百度的国际化战略

新形势下百度的国际化战略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化是未来,也是必然的轨迹对于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在成为企业界的英豪之前,无一例外地都会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是致力于本土的市场,精耕细作;二是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能够利用国际来运作自己的企业。百度的国际化战略思维,也是李彦宏对百度现状和中国现状进行充分判断的结果,也是商界环境发生巨变之后的必然情况。

国际化是未来,也是必然的轨迹

对于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在成为企业界的英豪之前,无一例外地都会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是致力于本土的市场,精耕细作;二是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能够利用国际来运作自己的企业。

国际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潮流,而这也是信息化社会当中,时空距离所带来的障碍越来越不明显所决定的。再加上资源配置已经越来越全球化,区域市场之间的界限就变得非常不明显了,信息交流变得更加频繁,所有的这一切,都会让国际化成为必然的趋势。

在全球化时代,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而且,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和区域性公司也出现了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区域市场,最多只能够诞生垄断区域市场的优秀企业,而且很难产生伟大的企业的。

由于上面的事实和趋势,所以,李彦宏的思想也有了非常微妙的变化。他知道,百度虽然在中国本土市场上占有高达80%的市场份额,但是,这绝对不是百度的终极目标

因为时代发展,要求百度必须要建立全球视野,把中国市场作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来进行考虑。就在谋划、巩固中国市场的同时,还必须要思考未来的全球市场,不然的话,非但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有大的拓展,甚至在中国艰苦打下来的江山都是难以保全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深入的分析,所以在李彦宏的心中才酝酿着国际化策略。

在2003年,百度就已经确定了中文搜索引擎市场上面的领先地位。尤其是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当时任职百度高级技术总监的崔珊珊就提出来百度要到国外发展搜索引擎的业务的设想。

只不过,当时她的这一提议很快就被李彦宏否决了。因为在李彦宏看来,此时的百度虽然正在慢慢地夯实基础,但是百度的整体能力还很弱,而且,中国的本土市场还是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李彦宏这个时候应该全力以赴地在中国市场上精耕细作,千万不能够分散资源和精力。

可是到了2004年之后,李彦宏认为进军国际市场的时机基本上已经成熟了。于是,他就开始在董事会上提出百度必须要实行国际化战略的计划。虽然已经确定了这一战略,但是,国际化毕竟也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决定,所以要小心谨慎,因此,李彦宏一直在等待着时机。

2005年,时机已经真正成熟了。百度也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开始与国际资本进行了接轨,而这也就是为百度的国际化奠定了资本基础。

百度首次公开募集的资金大约是12亿美元,而且在之后的每一个季度都出现了盈利,所以,百度的现金储备也一直处于一种增加的状态。而且,这个时候,也有人进行建议:“适当投资对于百度的长期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在各个方面都利好的情况下,百度的国际化进程起步了。

到了2006年,当《大国崛起》在整个中国掀起了巨大的浪潮之后,李彦宏更是有了理论的依托。很快,进军日本就成为李彦宏国际化战略要走的第一步,而且这也是实质性的一步。

百度的国际化战略思维,也是李彦宏对百度现状和中国现状进行充分判断的结果,也是商界环境发生巨变之后的必然情况。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如果不推行国际化的企业,那么势必会被世界所淘汰。

正是因为李彦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百度具备了实行国际化之后,果断做出了国际化决策。而就百度本身的发展而言,也已经具有了跳出国内、走向世界的资本和实力。

对于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在成为企业界的英豪之前,无一例外地都会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是致力于本土的市场,精耕细作;二是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能够利用国际来运作自己的企业。

但是,有很多的企业为了保险起见,仅仅在本土市场上进行运作,还没有果断地走出去,所以也就失去了大量的好机会。而那些现如今已经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则正是报以了“破釜沉舟”的必胜信心,才最终品尝到了最甘甜的果实。

而本土的很多企业在发展到了行业瓶颈之处的时候,往往都会不自觉地得意自满,认为企业已经发展得不错了,根本没有必要“走出去”,在“龙蛇混杂”的国际大环境中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在李彦宏眼中,这其实是一种不求上进的表现。

现如今,国际化已经是现代企业的必行之举。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如果你仅仅只是原地踏步,而保持着一种固定的业绩,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后退。

不仅如此,自然界的发展也始终是遵循着“优胜劣汰”的原则,不求进步、拒绝成长,那么实际上就是把自己推向了被淘汰的行列。

因此,李彦宏认为,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具备国际化的思维,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是重要的。即使你的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走出国门,但是,企业经营者也必须要具备国际化的意识,能够让自己的企业按照国际化的形态进行经营,这样才能够为将来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有冒险精神,才能走出国门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李彦宏的冒险之举获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而百度也在竞价排名的带动下开始了引领业界,逐渐成为翘楚。

李彦宏在经营百度的过程中,最为冒险的一次就是为了寻找新的商业模式而推出“竞价排名”。在当时,李彦宏正好生病住院了,身体虽然已经“歇息”了,但是脑子却还不停地转动。由于互联网寒冬来袭,百度已经不能够仅仅依靠为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服务来支撑了,而必须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2001年8月,时任百度深圳分公司经理的刘计平接到了正在住院养病的李彦宏的电话:“接我出院,我要去参加一个电话会议。”重新回到深圳分公司的李彦宏就把自己关在了一间办公室里面,开始了他的电话会议。

在电话会议上,李彦宏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百度崭新的商业模式——竞价排名。通俗地来说,就是把百度从搜索引擎技术的提供商转变为竞价排名服务的提供商。看上去这仅仅是一种形式的转变,可能对于公司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却是“质”的变化。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百度的董事们,特别是一些早期的投资者,持有反对的态度。

“不,我们当时的投资可绝对不是让你做竞价排名的!”这是一些董事和投资商在李彦宏提出了竞价排名后表现出来的一致反应。

徐勇当时也对李彦宏说道:“我们这么做会影响到搜索引擎技术的销售。”作为李彦宏的合作伙伴,徐勇是不可能眼看着曾经付出的努力付之东流的。

李彦宏根本没有想到会遭遇到如此强烈的反对,他苦口婆心地规劝所有持有反对意见的人,并且还举出了Overture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提议。董事们之所以如此强烈地反对,是因为当时百度依靠门户网站实现了80%的收益,如果推出竞价排名之后,这种收益就会立即消失。

但是,李彦宏的提议则是完全从百度和当时市场的现状出发的。在当时,百度ASP商业模式并没有完全实现盈利,再加上市场不景气,百度的前程更是堪忧。然而,当时的中国已经有数百万家中小型的企业了,但是却还没有一种真正适合他们的营销推广平台,而竞价排名则恰好能够填补这样的一个空白。

而且,在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当中,有65%~70%的用户会在前10条的搜索记录当中进行选择,由此可见,竞价排名的可行性,于是,这样的一个道理也就显而易见了:排名越靠前的企业,那么获得用户的访问,并且最终引发销售结果的可能性越大,自然回报也就非常可观了,这也就是企业参与竞价排名的动力所在。

而且,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的不断增加,这样的动力也会越来越大,百度竞价排名的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据知情人透露,当天的电话会议是在“争吵”当中结束的,而最后的结果是李彦宏“骂人”兼“摔手机”再加上以“我……不做了,大家也都别做了,把公司关闭了拉倒!”这样一种要挟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对于当时的百度而言,李彦宏的这一举动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如果稍微有所偏差,那么,百度的未来之路必将会布满荆棘。

2001年9月,百度推出竞价排名的第一天获利1.9元人民币,第二天获利了3元人民币,到了第四天,获利数字则超过了两位数,到了第五天,则超过了200元人民币。竞价排名以200%的增长率告诉了人们它所潜在的巨大能量。

就在这时,曾经反对李彦宏推出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的徐勇在看到竞价排名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果和发展潜力之后,对竞价排名的态度更是来了一个180度转弯,他现在也已经彻底醒悟了,并且还负责百度竞价排名业务的推广以“将功赎罪”。

他后来说道:“有的公司买了数千个关键词,用来推广各种各样的不同产品,但是大多数的竞价排名用户都是中小企业,他们发现按照效果付费的方式能够给他们带来以前想象不到的订单。”

到了后来,随着竞价排名为各个中小企业带去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百度也迅速成为中小企业的“救世主”,备受业内界的高度关注。

截至2001年12月底,自百度9月份推出的竞价排名已经有4个月的时间,加入到百度竞价排名联盟的网站已经超过了800个,百度因此收入了12万元人民币,日均收入1000多元人民币。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李彦宏的冒险之举获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而百度也在竞价排名的带动下开始了引领业界,逐渐成为翘楚。

由此可见,冒险这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基础素质,它能够让人在陌生的领域中发现新的商机,从而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好的进步。勇于开拓是冒险的一种表现。李彦宏能够成就今日的百度,固然也存在其他的原因,但是在这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冒险精神。

积极接纳本土人才,让“外人”帮你拓展新路

只有日本的本土人才才更加了解日本人的本土用户,也才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去制定每一个策略,部署每一个步骤,这样也才能够让公司发展得更加快速。

2006年11月,李彦宏到日本参加了新经济领袖峰会,并且受邀致开幕词和发表了主旨演讲。当时的与会者主要是日本互联网企业界的CEO。在峰会上面,日本互联网企业的CEO对百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主动与李彦宏进行沟通。

一个月之后,12月7日,百度正式宣布进军日本。媒体则将百度的这一决定称之为“中国企业走出战略”的标志性步伐。

让李彦宏没有想到的是,在日本,百度受到了比在国内更多的关注,而日本国家电视台一个和我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相似的节目,对百度登陆日本更是进行了长达三分多钟的报道。

这样一来,日本的其他媒体也开始对百度,对李彦宏进行了争相报道,似乎要告诉全世界,百度必将在日本刮起一阵飓风

在此之后,百度果然在日本快速发展,不负众望,很快取得了让李彦宏惊讶的优异成绩。

在2007年的时候,百度以优异的业绩表现受到了很多投资人的关注,其股票全年的累计交易额已经突破了1000亿美元,平均每天就是1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在同年的12月份,百度更是第一次超越了中国概念股,进入到了全球科技股的全明星阵容里面,并且还入选了纳斯达克100成分指数。

百度在资本市场上面的出色表现,似乎也它在日本的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助力。但是,百度自从进军日本市场以来,始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总裁。

在2008年1月24日,百度的日本分公司正式开始运营,李彦宏也是第一次向外界透露了百度选择日本分公司总裁的几大必备条件:亲和、年轻、善学、明决。

而且李彦宏还一再强调,百度日本分公司的舵手必须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为什么李彦宏会如此安排,他说:“百度在中国成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更加依赖于一个本土化的团队,那么进入日本市场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必须要依赖日本本土的人才开拓市场,寻找机会,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李彦宏也知道,只有日本的本土人才才更加了解日本人的本土用户,也才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去制定每一个策略,部署每一个步骤,这样也才能够让公司发展得更加快速。

在此之后,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寻找,终于有一个适合的人选出现在了李彦宏的面前——他就是拥有长达10年互联网搜索业务经验的井上俊一。井上俊一在日本的互联网领域颇负盛名,极具影响力,而且被称为是“日本搜索第一人”。

自1998年起,井上俊一便在全球非常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Excite日本担任首席技术官。在2004年的时候,他又加入到了雅虎日本,历任搜索事业部部长、主管搜索业务的副总裁,负责雅虎日本所有的搜索产品,为雅虎在日本市场上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搜索引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年轻而富有决策能力的他,自然是完全符合李彦宏对于百度日本分公司总裁职位的设想,而由他来填补虚悬半年之久的百度日本分公司总裁的职位,想必也是非常合适的。

在2008年8月1日,井上俊一正式出任百度日本分公司总裁。李彦宏说:“井上先生在日本具有长达10年从事互联网搜索业务的经历,而他的技术和产品经验,也必将为百度日本带来崭新的活力。”

不仅如此,当时时任百度负责国际业务的市场和拓展副总裁任旭阳也表示,井上俊一加盟百度之后,必将会促进百度日本各项业务的迅猛发展。因为找到了本土的人才,李彦宏也相信百度日本一定会和百度中国一样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走国际化道路,我们就必须要寻找国际型的人才,而且还要组建国际型的团队。谈到国际化,李彦宏则更喜欢用“本土化”来形容。

李彦宏曾经对别人说过:“不要把进军日本看成国际化,应该叫作‘本土化’才对。”从聘请井上俊一这一举动我们也能够看出,李彦宏希望用本土的人才抢占本土市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外来”的百度更容易契合本土用户的心跳。

人才的本土化,团队的本土化,这才是“知彼”的根本表现。特别是在企业刚刚组建起来之时,取得发展、壮大的一个有利依托就是行业的团队,可是当一家企业走出国门的时候,创业团队似乎是难以迅速融入到国际快车道上的,甚至有的时候根本无法跟上国际的节奏,那么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由企业经营者组建“本土化的团队”,能够借助“外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2年,划洋而治的大战略

百度的雄心或者说野心,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以太平洋为界,能够在太平洋西岸的市场,甚至是所有的西岸的市场我们都需要。

李彦宏把百度的第一个全球化市场选择了日本,不仅仅是外界,就是在百度的内部,也有很多人对于李彦宏的这一决定感到迷惑不解。

首先,很多中国公司在选择国际化试点市场的时候都非常喜欢选择发展中国家,理由其实也非常简单,进入的阻力很小,有利于公司迅速地站稳脚跟。而日本的搜索市场已经比较发达,并且已经驻扎了像谷歌、雅虎这样具备实力的跨国公司,那么这样一来势必就会有进入的难度。

其次,如果是从市场成熟的角度进行考虑,李彦宏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不管是人脉还是创业环境,美国都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其实,李彦宏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

李彦宏第一个考虑的是搜索引擎的大本营——美国,准备直捣黄龙;或者是进军英语的市场国家,比如欧盟。但是美国的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了,谷歌和雅虎进行了多年的深耕,百度直接到美国市场与之“血战”,绝对不是最好的选择。

欧洲市场同样也是如此,而且作为英语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地区,百度如果贸然进去,那么始终会出现一个在文化方面区隔的问题,这是需要花费非常大的精力去适应的。

这样等于就否定了将第一个国际化试点放在英语市场的方案,因此,李彦宏进一步明晰了百度未来几年内的国际化战略目标:“2012,划洋而治”。

在题为“飞得更高”的百度2006年年会上,李彦宏向大家解释了什么是“划洋而治”:“在百度前六年,我们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中文搜索。而且这件事情我们做得还不错,大家也已经看到了,在中文搜索的流量方面,我们已经占到了将近70%的市场份额。但是,百度的雄心或者说野心,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以太平洋为界,能够在太平洋西岸的市场,甚至是所有的西岸的市场我们都需要。太平洋的东岸,我们则可以留给另外一些公司。这就是‘划洋’。”

在李彦宏的眼中,搜索引擎这是当今世界,乃至整个高科技领域当中最受追捧的一个领域,竞争也是非常的激烈。百度2000年从中国起步已经比较晚了,在全球范围内,更是在时间上面落后于其他的对手。而在讲求技术积累的互联网世界,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现如今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那些著名的美国互联网公司,无不诞生于1998年以前。当然了,也没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四处开花。百度当然也是不可能的。

李彦宏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即使他的胸怀想要成为世界第一的野心,在时机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他也是不会轻易采取行动的。但是,想要成为亚洲第一,这个目标并不是很难。在百度拿下中国本土2/3的市场份额之后,更是给了李彦宏足够的底气提出这样一个“划洋而治”的国际化目标。

因此,李彦宏决定在今后的一段时期里,将百度国际化重点放在太平洋之西,换句话说,要做亚洲最大的搜索引擎。

那么,为什么李彦宏把时间定于2012年呢?根据李彦宏对于搜索行业的理解,他认为,任何一个成熟的搜索引擎,从开发到逐渐建立竞争优势,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百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也是这样。

因此,李彦宏认为百度日本的发展轨迹可以分为:2007—2008年为投入阶段,2009年为产品年,2010年则为流量年,而从2011年开始,就成为百度的盈利年。百度也已经占据了中国这个世界上潜在网民数量最多的市场,如果再加上日本这样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市场,那么百度在2012年将毫无疑义地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搜索引擎,完全有实力和谷歌在国际搜索市场上互相抗衡。

当然,虽然将亚洲市场列为百度未来的必争高地,但是到底选哪一个国家作为第一个市场进入,李彦宏等公司的高层也颇费思量。

刚开始的时候,进入可选范围的除了日本,还有韩国、俄罗斯和越南,但是最后经过调查发现,韩国搜索市场的前三名都是本土公司,规模最大的Naver公司早已经占据了韩国70%以上的市场,它和百度以及俄罗斯的Yandex是世界上面仅有的三个在本土击败过谷歌的搜索引擎,李彦宏承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知道Naver称雄本土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说百度的“撒手锏”——本土化,短时间内在韩国并没有占据“先手”,所以,李彦宏决定暂不考虑韩国。

也是基于类似的原因,俄罗斯也不在考虑之列了。至于越南,李彦宏本人亲自去做过考察,发现其搜索市场相对很少,也不是理想的选题。筛选之后,日本市场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一,日本市场还没有一家数得上的本土搜索公司;第二,目前领先的两家公司谷歌和雅虎,是百度在中国市场的“老冤家”,大家都非常熟悉,打起“架”来,心里有底,也有胜算的信心;第三,日本的市场足够大,有规模,所以这根“骨头”啃起来也会非常有味道。可以说,占领了日本市场,那么百度对于其他市场就会更加具有信心和经验。

李彦宏看好日本市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经济地位。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的付费搜索市场虽然弱于美国、英国等相对发达的国家,规模却是相当于中国付费搜索市场五倍左右。第三方数据显示,2005年,日本网络广告收入达到了2808亿日元(约为215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增加了55%;而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收入约为27亿元,比2004年增长42%。因此相比之下,日本市场的潜力更加巨大。

所以,李彦宏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2012,划洋而治”的计划,相信,在李彦宏的带领下,这一计划一定会顺利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