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统企业如何实现技术创新

传统企业如何实现技术创新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技术创新的特点创新的本质是将科学技术应用于产品、工艺以及其他商业用途上,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创新的时间、创新与需求的关系将决定着R&D的效率。(三)高收益高投入、高风险必然伴随着高收益,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获益者。据统计,大部分技术创新需要2~10年的时间。

二、技术创新的特点

创新的本质是将科学技术应用于产品、工艺以及其他商业用途上,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一项战略活动,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开发新产品,占领市场或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另一方面,有利于培育企业长期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技术创新是一项风险活动,技术创新过程中各未知因素往往难以预测,其努力的结果普遍呈随机现象,再加上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和通信设备的完善,使得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一项技术可能还未完全达到预期收益甚至没有收回成本便被新技术淘汰了,因此给创新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高投入性、高收益性、外部性等是技术创新的一般特征。

(一)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1.技术上的不确定性

技术本身的不成熟、辅助性技术的缺少、技术寿命周期的缩短及企业竞争的加剧等都会降低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在创新竞争中,并不是所有厂商都能够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成本节约型”技术。如果找不到新技术,一方面会形成R&D的沉没成本,加大厂商的成本负担;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挫伤厂商决策者(企业家)和R&D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而且也可能向其他厂商传递某些信息,从而减少其他厂商R&D活动的不确定性。

2.市场上的不确定性

市场变化较快、市场预测不准确、模仿的存在、技术引进等多方面因素,可能使创新者处于不利地位。而竞争对手则可能利用“后发优势”先找到“成本节约型”的技术,进而生产出新产品。同时,消费者又常常把创新者与高质量产品的供给者相等同。这样就有可能使后创新者的需求曲线向外移动,并且可能吸引一部分原来属于先创新者的消费者。另外,如果创新产品并未创造需求或并未满足需求,那么这种创新也是失败的。所以,创新的时间、创新与需求的关系将决定着R&D的效率。

3.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资产专用性投资等会产生道德风险,进而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一种通过欺骗来满足私利的行为。在R&D竞争中广泛存在着“道德风险”问题,只不过强弱程度不同而已。如厂商与风险投资者(包括国家)、厂商与R&D组织、R&D团队与团队成员等之间都有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而且当组织规模较庞大、信息沟通又不畅通、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时,R&D的成功概率就可能是相当低的。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一套所谓“激励相容”的机制,但是在制度安排过程中同样也可能存在道德风险(人的有限理性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4.R& D的“公共物品”属性

R&D产品具有不可分性和非独占性。如信息可以为某人或厂商所使用,但与此同时却无法限制他人使用,即使信息的机会成本是零,为达到社会最优水平,信息的价格也一定要为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家免费地利用它。为鼓励厂商进行R&D投资,就必须有一套能够保证创新厂商排他性权利的制度(至少在某一有限的时期内)。否则,就会削弱创新动机。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可分性和非独占性,要想作出上述保障是很难的,而且保护这种信息的成本也可能超过其收益。另外,模仿的存在等也使创新厂商的“独占利润”有可能被模仿者掠去一部分,这样创新者的私人成本相对较高而其私人利益却较低。当然,新工艺的保护要相对容易一些,但“溢出效应”的存在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测算,技术创新投资的私人收益率一般在80%以上,最高达180%;社会收益率却在60%以上,最高可达700%。

5.其他方面的不确定性

投资强度、人才技能以及政策制度环境等的不确定性也增强了创新的风险性。风险投资家认为他所投资的创新项目只要有20%~30%的成功率,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二)高投入

高投入是技术创新中所必需的,一项技术研究的实施需要大量的科技专业人才、大量的资金以及整套的设备,同时对这些投入还要进行合理的安排、精心的组织以使其成为有机的整体。在产品化阶段和市场化阶段,还需要专门的生产人员、专门的营销推广人员以及广阔的营销网络系统,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对于企业来说,发达国家企业的研发支出一般占其销售收入的5%以上,在微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领域的高技术企业,其研发支出占其销售收入高达10%以上。同样,在国家层面上,研发投入也相当惊人。根据世界银行的分析,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美国(1997年)有4999人,日本(2000年)有5095人,英国(1998年)有2666人,法国(1999年)有2718人,德国(2000年)有3161人。除此之外,各国的研发经费数额也相当庞大(见表1-1),特别是发达国家,其国家研发经费大部分都占本国GDP的2%以上。这些都充分表明,对于技术创新来说,无论是人员还是资金、设备方面,都需要企业和政府等组织进行大量的创新资源投入。

(三)高收益

高投入、高风险必然伴随着高收益,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获益者。技术创新使得创新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产生了技术上的优势,这种优势或以长期获得高利润形式存在,或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来体现。企业之所以甘愿冒高风险,不惜以巨大的投入从事创新活动,就在于这种高收益的存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除了获得创新利润外,还在于培育企业科研创新能力,以实现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表1-1 G-7国家研发经费占当年本国的GDP的比例(%)

img1

资料来源:孙成权、曲建升:《国际研发经费支出规律与现状分析》,《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年3月。

(四)技术创新时间的差异性

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所需的时间因其性质不同而异,除此之外,技术创新的时间长短还与科研人员的能力、科研设备、资金等有关。据统计,大部分技术创新需要2~10年的时间。工厂企业开发部门从事发展性开发属于短期创新,一般需要2~3年。应用性技术开发属于中期创新,大概需要5年,如应用电子技术开发出电子手表以替换齿轮机械表就属此类。另外,基础性开发由于是技术原理的发现和新技术的发明,所以需要的时间可能较长,为8~10年。(4)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而且技术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除此之外,一些偶然的因素也可能造成技术创新的时间差距,一个来自灵感的想法有时可能引起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实施,并使企业迅速获得创新收益;但一些技术研究可能会经过长期的试验、开发,却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商业化或获利甚微。

(五)外部性

技术创新具有外部性,即非创新者从创新中获得收益而不需支付相应的报酬,这也是造成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原因之一。技术创新的外部性是由于技术创新的扩散造成的,主要反映在技术的外部性、市场的外部性以及创新的利益外部性上。技术的外部性主要是由于非创新者根据创新成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新产品实行反求工程,而且有关创新的信息也会从企业的行为活动中反映出来,获得创新技术,进而进行模仿创新。市场外部性是指由于创新者的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后所形成的市场信息的外部性,即由于创新者开发了市场,剩余市场需求容量的存在使非创新者节省了市场开发成本,减少了风险,缩短了市场实现的调节。而创新的利益外部性主要是由于技术的外部性和市场外部性而形成的。技术创新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企业为技术创新付出了较大成本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全部收益,即企业的创新使得其他企业存在“免费搭便车”的可能。一般来说,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相关的创新外部性较大,试验与开发阶段的技术创新外部性较小,这也就导致了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的创新一般为政府主导的科研院所、高校及产学研结合体来承担,而试验与开发阶段的技术创新因为更面向市场而由企业承担。

(六)技术创新是一个受制于多种因素的过程

技术创新绝对不是聪明的发明家、具有前瞻意识的企业家和有动力的企业独立行动的结果。相反,它必须与其他组织进行广泛的合作,以获得开发、交换各种知识、信息和其他资源。不容置疑,个人和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居于重要位置,但是,孕育和传播技术创新(变革)的过程却涉及复杂的网络合作,包括不同目的、不同机构或组织之间的各种合作。与企业进行合作的组织较多:其他企业(供应商、用户、竞争者)、大学、研究机构、投资银行、学校、政府部门等;而且企业的创新行为也会受到各种制度的制约:法律、卫生安全健康管制、文化模式、社会准则、技术标准、激励制度(鼓励或限制)等。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要想全面认识创新过程,必须通盘考虑影响创新过程的各种因素。

(七)技术创新中的技术—经济(Techno-econom ic)选择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市场的规模、范围、复杂性和随机性,消费者的偏好和支付能力,以及资本市场运作方式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技术赖以生存的选择过程。这种选择过程并不总是“完全理性”或符合逻辑的,运气或机会(luck or chance)的影响不容忽视。Carlsson和Stankiewicz(1991)认为,“如果存在正反馈,也就是总有几种可能的结果或经济遵循着时间路径(Time-paths),那么一个经济的选择就会有赖于历史事件的发生频率,很难保证‘选择’出最好的结果。一旦经济力量‘选择’了某一结果,经济就会被这种结果锁定,正反馈就会产生‘花车效应’(band-wagon effects)。其结果是,某一产品、企业或者国家‘碰巧’领先,它就会居于领先地位,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就不再那么有把握了”。

Dosietal(1988)将创新性质概括为五种“程式化的事实”(stylized facts):①不确定性不是简单指缺乏有关已知事件发生的相关信息,而是指存在一些不知如何解决的技术—经济问题,以及无法准确预知某项活动的后果。②主要新技术机会的可靠性越来越依赖技术知识进步。③研究开发的复杂性不断增强,使得这种活动越来越由正式组织而非单个创新者来承担。④干中学、用中学等经验的作用增强。⑤创新活动具有累积性。

技术创新过程的上述性质或特点使得创新成为一种交互的学习过程,其中不仅涉及用户与生产者、生产者之间的合作活动,而且也包括一些较为分散的网络组织形式。可以将技术创新过程的性质特点与冯·布朗(中译本,1999)的创新过程模型结合在一起,构成新的一般意义上的工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见图1-1)。

img2

图1-1 受制度环境制约的工业技术创新过程[根据冯·布朗(1999)的模型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