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化融合管理活动在战略目标导向下,以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方向,确定两化融合目标,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新型能力为主线,通过能力主线的打造,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本质贯标。图6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策划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就提出了参照ISO9000的思路和做法来研究建立一套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念。图7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整合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融合了ISO9000、ISO20000、ISO2700
要素融合_工业4.0时代的长效驱动力——两化融合

王安 项目经理

德勤北京事务所企业风险管理服务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产品设计、生产过程、运营过程和决策过程加速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甚至生活用品都含有电子信息技术成分,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伴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在大众中日益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在产业融合创新中的贡献程度,成为新一轮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的制高点。在互联网环境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引领,开放协作,找到有效的转变方式和路径,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迎立潮头的契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

势为关注焦点,为企业两化融合的系统部署、过程管理、评测与改进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和可操作的要求,可帮助企业依据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需求,全面规范两化融合相关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加强两化融合工作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实现过程可控和结果有效,并逐步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生产、经营和决策等管理的全面现代化和规范化。

两化融合管理活动在战略目标导向下,以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方向,确定两化融合目标,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新型能力为主线,通过能力主线的打造,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本质贯标。(如图1所示)

图1 新型能力的打造路径

图2 新型能力的建设过程

(一)战略导向

战略是一个组织在其所处环境中的位置,对企业而言就是确定自己在竞争市场中的位置和策略。企业战略涉及的领域很广,可以包括产品生产过程、顾客与市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自我利益等任何经营活动及行为。但最重要的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竞争结构对企业行为和效益的影响,确定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达到该地位所应采取的各种措施。把战略看成一种定位就是要通过正确地配置企业资源,形成有力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能否准确定位符合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环境的发展战略,并推动其与时俱进,对于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目前的“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宏观战略方针下,企业更应关注现在经济格局的变化,识别潜在的市场机会,从企业自身出发,明确战略方向。

(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方向

企业依据自身的战略定位,通过信息化获得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精准营销等新型能力提升,以实现比其主要竞争对手通过信息化在相应方面获得的能力提升更为显著、用户的体验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支持该企业缩小与先进企业的差距或扩大作为领先企业的优势,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获得更高经济社会效率的概率。“优势”是“竞争”出来的,不但要和国内同行领先企业,甚至是国际领先标杆企业相比,也要持续地对以往企业所处的综合优势进行不断的自我提升。而“可持续”则要求企业能够很好地评判短期和中期目标,同时能够和远期目标相适应和匹配,在建设“优势”的同时,实现“优势”的可持续和“竞争”的可持续。

(三)确定两化融合的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依据企业战略和两化融合的方针,从自身的综合竞争优势出发,围绕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制定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有一定时限约束,能够有效分解并落实到企业相关的职能和层次。目标还必须是可考核的,以便有效支撑阶段目标的实现并对中长期目标的实现进行客观的评价。目标要能全面宣贯,使企业全员凝聚共识,方向一致。

(四)选取要打造的新型能力

新型能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是在企业成长历程中积累产生的,并随着企业业务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动态改变。新型能力相对于已有能力,可以表现为量的增长,也可以是质的跨越

新型能力可以表现为一种新的能力,以前没有,或者比以往更强的一种综合管控能力、协同能力和精益化,且经过内外部形势的分析,已经被识别出来,并已形成了较为详细的行动路线;已经开始建设,并初见成效,能够有效支撑两化阶段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实现,支撑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如图3、图4所示)。

图3 新型能力的定义

图4 新型能力的识别

新型能力是企业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整合、建立和重构其内外部能力,实现能力改进的结果。可以表现为决策层面的决策力,也可以是研发生产质控的执行力,对集团管控、生产有序、市场增长的保障力,也可以是在更高层面,企业在新形势下,运用两化融合的管理思想,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能力。而持续的融合创新,又给企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决策力、执行力和保障力通过两化目标的明确、能力的塑造、竞争优势的形成,自我循环、不断完善和自我提升,最终实现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如图5所示)。

图5 新型能力的打造

(五)两化融合的整体策划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是指根据两化融合的方针和目标,清晰界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其重要的输出是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初始阶段,应编制计划并实施完整的体系策划,依据要求,识别或建立企业两化融合对应的过程,明确过程之间的关系、过程控制方法、过程运作所需资源以及评测与改进方法,最终形成文件化的两融合管理体系(如图6所示)。

图6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策划

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就提出了参照ISO9000的思路和做法来研究建立一套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念。联合工作组通过前期研究,认为一套通用的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总结、归纳和提炼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普适性经验,引导和帮助企业确定两化融合的目标和实施计划,梳理工作过程,指导企业实施两化融合管理,并进行持续改进,最终实现两化融合的工作目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策划就是四个管理域的形成过程:明确管理职责,建立体系的运作管控体系;夯实基础保障,建立人、财、物、信息资源和信息安全的保障机制;加强实施过程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四个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改进,建立新型能力;最终以评测与改进的方式,监控体系的执行情况,保证行之有效。

图7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整合实施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融合了ISO9000、ISO20000、ISO27001、内控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体系等多体系的相关要素和一些管理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时运用融合的概念,在体系建立之初就充分考虑企业现状,充分整合已有的管理体系的一些具体实践,做好整体架构、流程以及记录这三个层面的整合工作,形成一整套适合公司的有效工作流程和与此有关的体系文件。四级文件体系中,一级管理手册文件明确管理方针和目标,二级程序文件规范流程,三级文件提供标准化的操作,四级文件提供表单模板的记录。四级文件体系架构纲举目张,指标科学明晰、标准规范统一,使管理体系能够形成一套自我运行的机制,真正实现价值。

(六)评测与改进

企业两化融合的评测与改进机制的关键是明确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内部审核、考核、管理评审、改进等有关绩效分析与体系完善的制度建设要求,并提供方法以确保通过两化融合所形成的新型能力与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获取的符合性,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如图7所示)。

两化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动态调整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持续改进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得到确立、保持和提升的必然途径,是在新形势、新常态下永葆活力的最佳实践。

图8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测与改进

(一)要素融合,互动创新,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

实施两化融合体系建立,不断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个基本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推动企业深层次的管理变革。

这四个要素的融合并无先后和主次之分,任何一个要素的驱动,都有可能导致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持续互动关系。两化融合强调的是在信息化环境下,数据的应用开发和共享是四个要素的内核和基础(如图9所示)。

图9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素的相互作用

(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在职、责、权等方面的动态结构,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所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关系。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持续深化,用户参与、服务个性化、生产分散化逐渐成为市场和服务的新要求、新趋势,网络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也因此成为时代的潮流。企业的组织结构将打破职能型组织结构的壁垒,朝着扁平化、柔性化、网状化和分权化的方向发展。组织结构的构建模式将更加柔性地满足业务流程的导向。

(2)业务流程。传统的业务流程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尤其是集中在生产、经营部门,会聚合在一定物理边界范围之内。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企业运营的环境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业务流程的范畴还涵盖了企业战略层次的战略流程,以及从企业内部扩展到跨企业领域的供应链流程等,实现了内外部产业链流程的整合和协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需要强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及优化,加强业务流程的用户参与和持续改进机制。业务流程在信息化环境下能更好地融合企业内外部上下游之间的协作关系。

(3)技术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创新最活跃、带动力最强、渗透性最广的一种技术革新,它推动了工业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和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为其他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当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等新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更是极大地加速了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进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技术实现突破了固有的物理边界和时空约束。

(4)数据的应用开发和综合利用。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利润来源从传统的物质加工、成本节约更多地转变为管理和满足用户需求、实时地为用户提供更加及时的个性化服务。数据是企业里沉睡的金矿,是一座亟待挖掘、开发和利用的巨大宝藏。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企业的结构将变得更加网络化、社会化,以人为基础是企业新的核心,而以人为中心形成的巨量数据将更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关键所在。谁能借助技术工具,深挖数据背后的关联关系,具备对数据的加工、分析和快速反馈能力,谁就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创造更大的机遇。

(二)开放协作,合作共赢,建立良好生态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凸显领导的作用、全员的积极参与,强化要素的融合创新,强调两化融合推进过程的全局性、系统性、开放性和创新型,充分借助各方力量、开放协作,打破传统专业领域和服务边界的集成一体化服务,对服务的理念、内容和模式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动力要素、支撑要素和政策要素之间,需要互相协同,共同发展,建立良性生态圈(如图10所示)。汇聚评估诊断、咨询、认定、培训、技术实施和数据应用开发等第三方服务资源,有效融合产学研,建立可持续的良好业态环境,促进良性互动和循环,紧扣“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实现在更大范围内加速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程。而这也是两化融合在不断变化的“新常态”下能够赋予企业生命力、持续为企业提升价值的关键所在。

图10 多方协同,共赢发展,建立良性生态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