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论我国农业园区的模式

试论我国农业园区的模式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园区的模式是园区模式中的一种。因此,农业园区的一般模式适宜范围更大些。要正确认识农业园区的一般模式,必须充分认识农业园区的本质特征。作为我国农业园区的一般模式,必须与我国农业实际相符合。

试论我国农业园区的模式

朱慧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上海200240)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我国农业园区的一般模式。一般模式是一种更带规律性、方向性和普遍性的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具体模式只是一般模式的具体体现,只有对一般模式有了本质上的把握,才能根据当地实际,成功地创造出适宜于各地的具体模式。农业园区对我国来说,还是一种新生事物,究竟怎样的模式才适应我国的特点,它的目的、特征应该是怎样的,还有待于人们探索。本文希望对此做一些尝试。

[关键词]农业园区;模式特征

1农业园区的模式

园区是各种生产要素集中投入的一个相对封闭的区间。建立园区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节约交易成本。相对集中的空间可以节省交通、信息,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成本。第二个好处是可以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特别是一些新技术、新产业,方兴未艾,开始比较弱小,分散布局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集中投入能产生较大的示范和影响作用。第三个好处是有利于政府的引导和扶植。新技术、新产业对全局的长远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作用,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集中在一个园区有利于政府在财政税收等各方面给予帮助。由于投入要素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各种不同性质的园区。如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以及科技园区等。农业园区就是集中投入农业要素的相对封闭的空间。说园区相对封闭,这是指要素投入的空间具有相对集中性,并不是指它与周围的环境隔绝、孤立,没有联系。恰恰相反,相对集中地投入园区的目的是旨在通过园区的聚居效应更加强有力地与外界发生联系。因此为了很好地研究园区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我们还必须深入研究园区的模式。

模式具有模范样式的原意。模式的建立就是为了引起外界的重视,希望外界模仿和学习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园区的模式是属于产业发展的模式。它指为实现某种产业目标,而设立的具有导向性的方法和途径。模式的导向性通过其示范性实现,这种导向性或示范性具有一定的适宜范围。因此园区的模式不是特例,不是所有园区的实现方式,都可以称为模式的。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设计不同的园区模式。如根据园区的目的、集聚要素、投资主体的特点,建设园区形形色色的具体模式。农业园区的模式是园区模式中的一种。但所有的园区必须具有典型性和一定范围内的普遍适应性。也就是通过园区的模式,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具体、象形而又生动地向人们展示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以及用什么方法和途径实现。

2农业园区的一般模式

如前所述一般模式是一种更带规律性、方向性和普遍性的模式。因此,农业园区的一般模式适宜范围更大些。而具体模式相对适宜范围较小一些。与此相适应,与一般模式直接相关的园区目标,是确立园区的最主要的、最重要的目标。当然,一般模式与具体模式具有相对性,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如科技园区是一般模式的具体模式,但对于农业科技园区和工业科技园区来说,它又是一般模式。农业科技园区和工业科技又是一般模式,因为它们又必须通过各种具体的模式才能体现。同样在全国范围具有适应性的是一般模式,仅仅局限在某一地区的为具体模式。

要正确认识农业园区的一般模式,必须充分认识农业园区的本质特征。严格地说,从美国赠地学院附属的实验与示范农场开始,农业园区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尽管它的名称不同,具体模式形形色色。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农业园区具有比其他园区更鲜明的示范辐射和带动的功能(当然它也具有前面所说的一般园区的三大作用)。这是由农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农业与工业不同,一是农业存在分散性和受地域差异性的强烈影响的特点,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很难直接进入大量规模小,分散性强,自然条件和环境又往往差别很大的主体——农户之中。客观上需要一些区域性的基地,把这些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特别是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逐级放大,并向四周农村示范传授。二是农民作为一群最务实、最讲究实际、极注重经验,但相对又比较保守、狭隘的劳动者,改变他们的传统生产方式更需要的是通过事实进行示范。正如列宁所强调的,对于任何新事物都不能强迫农民接受,不能有急躁情绪,只能通过示范的方式,以事实说服他们,让他们自愿接受。农业园区正是通过示范让广大农民自愿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效形式。三是当前农业科技迅速渗透农业的客观要求。当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极大地缩短。先前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和推广研究的界线模糊了。几乎科研上一有新发现,同时就解决了如何在生产上的应用问题。因此为了使科学技术更好、更快地应用于生产,特别是使高新技术的研究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紧密结合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集聚效应,也需要农业有一个科研与产业对接的空间,这就是农业园区。

由于上述原因,农业园区模式应该具有十分鲜明的示范、带动农民实行新生产方式的根本目的和本质特征。根据园区建设的不同背景,可以选择不同的农业园区模式。但是通过农业园区的示范,以现代科技和产业化生产方式带动广大的农民是农业园区的根本目的。有些地区把农业园区作为展示自己政绩的形象工程,或者通过园区陈列的先进的设施向农民展示未来农业的美好前景的窗口,还有些地方只是把园区作为科研的中试、放大基地,或者只是以提升农业的多功能为主要目的,把农业园区作为观光农业的公园和生态农业的样板。所有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有悖于农业园区建设的宗旨。

3我国农业园区的一般模式

对于全国都能适用的农业园区模式,可以称它为我国农业园区的一般模式。作为我国农业园区的一般模式,必须与我国农业实际相符合。

3.1园区示范的目标,必须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流和根本方向

农业园区的一般模式应该成为示范农业新生产方式的旗帜。使千千万万农民,通过农业园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实现科学种田和农业产业化。最终实现农民致富,奔向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现在国内不少农业园区的目标不入“主流”,把园区目标缩小到观光旅游、珍稀新奇特产品开放和宾馆农业上。然后由于这些项目不代表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向,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有限,不可能带动广大农民。只能“一花独放”,不可能“百花齐放”。还有不少园区由于自己也没有找到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的真谛,长期亏损(有些园区表面上有效益,但实际上是通过“以副养主”,或者是以观光旅游收入),或者是以工养农(即通过发展工业等其他产业)的收入产生效益的,也有通过大量科研经费投入弥补亏损的。这些园区连自己都没有效益如何去带动广大农民致富,这些农业园区的示范作用,又有谁会相信?

3.2在实现园区根本目的方法和途径上,同样必须符合国情,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适应性

必须根据我国农业的实际确定园区模式的实现方法和途径。

我国农业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人均耕地太少,农业投入的机会成本太高。诚然,提高农业规模的唯一道路只能是实现非农化,但鉴于我国的实际,中国非农化的道路将是十分漫长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中去。现在一些园区,动辄就是现代温室,但现代温室并不好服侍。以连栋大棚为例,亩均成本一般7~8万。即使以20年使用寿命5%折旧计算,每年的折旧费为0.3~0.4万。但每亩大棚产值往往也只有5000元左右。即使在东部沿海地区效益最好的花卉每亩也只有1万元,去掉50%的成本,收入只有5000元。至于一些地区进口的洋设施,每亩投资50~60万,每年折旧就要几万,即使在市场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如果不是政府的无偿投资,连维护日常运转都存困难。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地方引来国外温室后荒废闲置的原因。上述我国农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的根本原因就是脱离了我国大多数农村的实际。因为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将十分巨大,而耕地供给十分稀缺的条件下,农业生产过分强调规模化、设施化是很难奏效的。先进设施产生的效益往往很难弥补失去了供给几乎无限的廉价劳动力成本。

根据我国的国情,作为我国农业园区不应该继续采用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的集约化生产模式。或者是处于对未来现代农业的憧憬,或者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的迷信,因此把希望寄托在高设施、高集约化上,希望通过高投入高产出模式的示范,能加快解决我国农业的问题。但这些想法都违背了我国大多数农村的实际。对广大农民来说,现在最需要农业园区向他们示范,如何在相对较小农业规模条件下,有效地使用科技成果和实现农业产业化。根据我们的调查,他们很希望园区在以下几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一是示范新技术、新农艺。随着新品种的推广,使新技术、新农艺成为农民乐意接受和容易接受的形式。促使以经验为主的传统农业向以科学为主的现代农业转变。二是示范绿色和有机技术。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于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三是低成本示范。示范如何减少物耗和劳力投入。促使计划经济时代为高产而不讲成本的高耗农业转变为市场注重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农业。四是产业化示范。示范如何实现批量化、标准化、规格化。促使传统分散、随意、粗放的农业转变为产业化所要求的批量化、标准化、规格化农业。这方面国内外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可以通过园区示范、组织示范、和推广。

当然这也不是否定一切农业设施。国内好多地区化1000~2000元投资,因陋就简建设的简易温室很有效益,就很值得园区示范、推广。在沿海地区一万一亩的标准温室,只要产品选得好,管理的好,也有效益,也可示范推广。我们不主张在农业生产过程推行“农业设施工程”,因为这对广大农民来说,没有实际推广的意义。但是对农业生产的两头,即种子种苗和加工过程中的设施装备却很有提倡的必要。因为这可以“急农民所急”,带动千千万万农民走向产业化。而这方面又正是现在园区的薄弱之处。

国内不少园区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过分强调在生产环节中的高投入的先进设施,而在生产前后两个瓶颈环节的建设上却又缺少应有的重视。一个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理想的农业模式,应该是“两高一低”的模式。两高指作为产前、产后环节的种子种苗和加工的起点要高,一低指生产中的成本要低。两头高,才能提高科技含量,符合市场经济批量化、规格化、标准化的要求,使千家万户的农产品能进入大市场。中间生产低成本,才能使农民学得起,也才能进入市场后最终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正是在这一方面需要我们的农业园区发挥推广、示范和辐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