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综观世界各国的工业园区,由于它们形成、发展的速度不一,所处环境和基础规模各异,因此实践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此外,美国的“东部硅谷”、英国的苏格兰硅谷、新加坡的肯特岗科技工业园区、我国台湾的新竹科技园区均属此类发展模式。

第三节 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综观世界各国的工业园区,由于它们形成、发展的速度不一,所处环境和基础规模各异,因此实践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从形成过程分,主要有自发型、政府计划型、自发与政府干预结合型;从投资角度分,主要有政府投资型、民间投资型、混合经济型;从活动的表现特征分,主要有外向型、内向型、兼有外向、内向的双向型;从学科角度分,主要有单一专业型、多学科综合型;从发挥优势的角度分,主要有优势主导型、优势导入型、优势综合发展型。其中最后一种分类方法能比较贴切地反映出世界各国发展工业园区的着眼点、特点和发展战略。

一、优势主导模式

这种模式多见于发达国家,是以一个地区具有的优势(包括工业技术、学科专业、智力人才、地理位置、投资环境)为主导来谋求发展,该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实力、扬长避短、重点倾斜。例如,美国1—270高技术走廊所依托的是几个联邦政府研究机构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犹太大学研究园即“仿生谷”依托的是犹太大学的一流的医学研究优势。此外,德国的布伦瑞克生物科学园、法国以通信技术为主导的梅斯2000科技园、中国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都属此类发展模式。有些地区虽然单项优势并不突出,但整体条件较佳,多种优势并存,通过综合利用这些优势谋求发展。如法兰西科学城就是充分利用原有坚实的工业和科技基础,密集的智力和优美的环境,以较少投入获得快速发展的科学工业园区。

二、优势导入模式

这种模式源于该地区优势不突出,科技、工业技术基础薄弱或原有的传统产业失去优势,面临困境,而改弦易辙,创造条件谋求未来的优势,该模式的特点是,因势利导,借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带动本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例如,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原是一个旅游胜地,其原有的科技、工业基础几乎是空白,除一所普通的尼斯大学外无其他科研机构和企业。科学城的创业者,以兴建孵化器、新型研究机构等为契机,积极创造条件,经过多方的努力,吸引了上百家研究机构和公司,其中60%来自国外,很快建成了科学城。又如,法国布列尼塔高技术园区是在失去原有造船业的优势以后,通过多方努力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逐步取代造船业而发展起来的。此外,美国的“东部硅谷”、英国的苏格兰硅谷、新加坡的肯特岗科技工业园区、我国台湾的新竹科技园区均属此类发展模式。

三、优势综合发展模式

这是一种综合利用本地区的多种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多学科优势、投资环境优势等)谋求发展的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多种优势互补,综合、协调发展。例如,法国的法兰西岛科学城是充分利用原有坚实的工业和科技基础优势、密集的智力优势、优美的环境优势发展起来的,它投资少,见效快。此外,美国费城科学城和128号公路、英国的M4号公路走廊以及日本的一些技术城均属此类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尽管世界各国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不同,但从总的发展趋势看,都有大学与科研机构、企业界、政府三方的参与,通过协调三方的期望,形成统一的战略,进而取得三方满意的效果。一般说来,政府考虑的是政治形势和社会发展,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大学和科研机构则考虑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这三方的目标既有长期的一致性,也有中期的差异性和近期的矛盾性。如何把三方的目标变成统一的政策,协调的行动,并取得最佳的效果,是工业园区能否建成和发展的关键。而其中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工业园区在知识和人才方面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依托,否则,工业园区的活力和前途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①杨毅群:“物流园区规划与运作模式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5月。

②何愈:“物流园区功能与工艺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

李鹏林:“物流园区类型怎样划分——兼述集中型和非集中型物流园区对现有物流市场的整合作用”,《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年第5期。

④姚群:“加速上海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初探”,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10月。

⑤周清龙:“构建工业园区竞争优势战略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10月。

⑥钟坚:“世界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与运行模式”,《特区经济》,2000年第8期。

⑦章亨珍:“试说国外科学工业园的成功之道”,《科学与管理》,1994年第14卷第1期。

⑧张彩虹、初铭畅:“论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卷第2期。

⑨赵越、唐荣智译:“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理念与规划”,《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⑩李长虹:“论科技工业园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

img1汪志红:“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聚优探略”,《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