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总体考量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总体考量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总体考量2006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60条配套政策,上海市颁布了科技创新“36条”政策,15个委办局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实施细则或工作方案,分别涉及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和加强科技宏观管理统筹协调等多个方面。

一、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总体考量

2006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60条配套政策,上海市颁布了科技创新“36条”政策,15个委办局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实施细则或工作方案,分别涉及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和加强科技宏观管理统筹协调等多个方面。上海把落实“科技创新36条政策”及其实施细则,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作为科技工作必须完成好的重点任务之一。

2007年,上海重点以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契机,以实施和推动相关配套政策为抓手,围绕核心资源形成机制、创新动力激活机制、市场价值实现机制以及科技统筹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着力优化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在落实科技创新“36条”政策的同时,制定了19个政策法规文件或细则,不断完善上海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企业发展面临许多新形势、新情况,为了支持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推动上海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了14项专题调研,出台了《关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并对有关政策文件进行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正式实施以后,经国务院同意,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上海市科委、财政局等部门据此对《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2008年度新出台或修订了24项科技创新政策。

2009年是上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一年,也是多年来战略性政策和改革举措出台最密集的一年。新出台或修订了50项科技创新政策,主要涉及“32条”及其配套政策、财政投入政策、人才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等。“32条”及其配套政策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等相关政策;财政政策包括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规范资金管理、明确资金投入方向等;人才政策包括居住证和居转户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与落实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至此,上海基本形成了可按要素分类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包括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人才队伍、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以及政府采购等八大类。

2009年,上海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中的一个亮点,是对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及三年发展行动计划,这不仅是对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积极响应,同时也是上海制造业实现高端化、服务化与现代化转型的具体举措。这一年,上海首批启动200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完成工业总产值5560.65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3.3%,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

2010年,上海新出台或修订了37项科技创新政策,重点在于落实2009年度出台的相关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出台新政和实施细则,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试点方案及其配套政策、财政投入政策、科技人才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成为继2009年之后又一个相对密集的政策制定年。在这一年里,上海把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攻方向,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机结合,通过聚焦标志性项目、标志性基地、标志性产业,形成产业化标杆,实现共同推进、协同发展。[5]

从各项政策颁布的数量结构看,2006—2010年期间,上海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全面涉及科技活动的九大方面,为有效提升科技活动效率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平台与环境。其中,按政策数量占比排序,依次为科技投入38%、税收激励13%、人才队伍12%、金融支持10%、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10%、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6%、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4%、政府采购4%、教育与科普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部门对科技活动创新不同方面的重视程度以及推动与保护力度。

表6.13 上海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各要素占比与排名

img80

资料来源:2010年《上海市科技创新政策年度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