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简介

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简介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简介1.Dwight H.Perkins(帕金斯)等:《Economics of Development》帕金斯,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Harold Hitchings Burbank讲座教授。先后于1994年获孙冶方经济学奖,1996年获华盛顿研究中心研究奖,199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三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2007年获联合国人类发展奖。

四、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简介

1.Dwight H.Perkins(帕金斯)等:《Economics of Development》(Sixth Edi-tion,W.W.Norton &Company,2006年)

帕金斯,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Harold Hitchings Burbank讲座教授。1956年获康奈尔大学远东研究学学士学位,1961、1964年在哈佛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从1963年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曾任哈佛大学现代中国经济研究与经济学教授、经济系主任、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亚洲中心主任。获得主要荣誉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科学院院士、伍德罗威尔逊研究员、美国哲学协会会员、哈佛大学资深学者(Harvard Academy of Scholars)。多年来一直担任韩国、中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改革问题顾问,并且在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以及多个美国政府机构担任顾问。

至今其专著、合著或编著共19本,论文一百多篇,内容包括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业长期发展、工业政策、东亚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以及东亚未来保持快速增长的前景等。著有《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1368—1968》(Chicago:Aldine,1969)、《China:Asia’s Next Economic Giant?》(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86)等中国问题研究著作。

本次获奖著作为《Economics of Development》(《发展经济学》,合著者:Steven Radelet,David L.Lindauer)。该书从1983年出版以来,跟踪发展理论前沿和实际进展,至今已更新到第六版,在全球400多所学院和大学里广泛使用,为发展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标准范本。该书系统探讨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发展的概念与衡量标准、增长的概念与模式、增长理论新发展、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生产与贸易以及市场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书有如下创新:①大量使用古典和新古典理论工具进行分析;②大量引用几十年来发展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的理论经验研究,解释发展的结构;③结合作者们在全球发展研究和政府咨询经验阐述问题,并认为理论和历史的经验教训只能在特定的制度和国家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④特别关注经济发展所需的政治与制度架构。该书无论在理论分析还是经验和政策研究上,对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img3

2.李实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实,1956年出生于江苏,1982年获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京师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先后于1994年获孙冶方经济学奖,1996年获华盛顿研究中心研究奖,199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三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2007年获联合国人类发展奖。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并在后期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居民收入分配与改革课题组”的工作,长期关注和研究居民收入分配问题。课题组分别以1988、1995和2002年为样本年,对全国城乡住户的收入、消费等进行了三轮大范围调查,获取了大量第一手宝贵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先后出版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出版社,1999年),相应的英文版则分别为《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 China》(Macmillan Press,1993年版)和《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M.E.Sharpe Press,2001年版)。

本次获奖著作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Ⅲ》(合作者:史泰丽,B.Gustafsson等),其英文版以《中国的不平等与公共政策》(《Inequality and Public Policy in Chi-na》)为名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同期出版。该书利用多年全国范围的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变化加以系统的经验分析,主要包括:城乡内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全国收入差距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将影响因素分为结构因素和深层次因素;采用回归法分析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重新估计,对财产分布的测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分析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该书对于理解中国收入分配变化的特点、机制和原因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该书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普遍重视,成为研究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img4

3.卢锋等:《我国资本回报率估测(1978—2006)——新一轮投资增长和经济景气微观基础》(《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4期)

卢锋,1957年出生于安徽铜陵,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英国大学利兹(Leeds)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近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开放宏观经济、农业经济、经济发展。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我国开放宏观经济、农业经济等方面,就人民币实际汇率、国际收支失衡、服务外包、粮食安全等问题发表过系列著述。他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产品内分工”概念,并以此为理论视角观察解释中国经济开放成长的经验表现。

本次获奖论文为《我国资本回报率估测(1978—2006)——新一轮投资增长和经济景气微观基础》(合作者:宋国青、唐杰、赵洪岩、刘鎏)。该文从资本回报率角度对备受争议的中国投资提速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估测了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工业企业资本回报率等9个系列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资本回报率的长期走势与特点、资本回报率与经济景气短期波动的关系、物价变动因素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不同类型企业资本回报率以及中外资本回报率比较等问题。该文发现的经验证据提示我国新一轮投资较快增长和经济景气具有相当程度的微观基础,对反思和探讨宏调政策措施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4.张军等:《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张军,1963年生于安徽,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经济文汇》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并入选中国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以及联合国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UNU-WIDER)等从事访问研究工作。

他就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和增长等问题,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改革、转型与增长:观察与解释》以及《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Cengage Learning,2009)和《Economic Transi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McGill-Queen University Press,2008)等。

此次获奖的论文是《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合作者:高远、傅勇、张弘)。该文根据现有数据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存量变化和地区差距,运用GMM(广义矩估计方法)检验了可解释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变动模式的重要变量,运用Rauch模型,在控制其他变量后,证实了决定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因素是地方政府之间对招商引资的标尺竞争和政府治理的转型。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的模式十分重要,也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发展经济学的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