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企业的创新能力要考虑其所处的经营环境,因为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应主要考虑以下企业能够控制的因素:这些能力包括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吸收能力与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因此,无论是对于关键的、重大的创新,还是渐进性创新,它们均不能作为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

6.2.4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要在市场竞争中反映出来,创新实现能力是其它要素能力的综合体现,它能突出显示企业创新能力各要素组合的效果是否实现了最优化配置。企业创新能力分为创新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和创新的内部素质(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尽管企业的创新能力要考虑其所处的经营环境,因为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应主要考虑以下企业能够控制的因素:

这些能力包括创新投入能力(财力总量结构、强度、人力总量强度、人员素质及结构)、研究开发能力(数量、强度、性质,专利消化吸收)、吸收能力与制造能力(设备水平、现代制造技术采用率、产品的质量标准水平、生产人员的素质)、营销能力(调研能力、著名、驰名商标、市场占有率、分销网络、销售人员情况)、创新产出能力(新产品销售水平、新产品创税水平、新产品出口创汇水平、劳动生产率)。研究研制能力和制造能力。具体说来:

第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指企业创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创新资源投入分为研发投入和非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能力分财力投入和人力投入,可以分别从总量、结构和强度这三方面来反映,集中体现在经费、人员上。财力投入可用技术创新总费用、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人均研究开发经费测度经费投入能力。企业创新人力投入可用研发人员数量和素质(包括学历、职称)衡量人员投入能力。用研发设备净值反映设备投入能力。非研发投入在创新活动中是存在的,这可以从创新过程和多种创新方式并存的现实中得到证实。可以用专利、创新费用分布、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去描述非研发投入。

第二,研究开发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替代不了研究开发能力。研究开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基础研究是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的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应用研究主要是为获得新的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它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标而进行。开发研究是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或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生产和建立的上述各项内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可用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人力投入强度、研究开发的数量和强度、专有技术和专利数、企业是否有研究开发机构以及研究开发机构的工作方式等指标来反映研究研制能力的情况,具体的指标可用研究研制的投入总量、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开发专职人员数/职工总数以及主要产品的更新周期、三年或五年期投入的新产品来综合反映研究研制能力的情况。

第三,吸收能力与制造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制造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创新方式下,吸收能力是创新的外围能力,已基本上附着于创新能力上。制造能力与创新能力之间永远是一种支持关系,即制造能力对创新能力起保障和支持作用。但是吸收能力、制造能力大多侧重于已掌握技术上,而且创新需要的制造能力与现有制造能力有差别。因此,无论是对于关键的、重大的创新,还是渐进性创新,它们均不能作为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创新需要的制造能力指能使创新实现的制造能力。现有制造能力不一定满足创新的需要,有时必须对制造能力进行调整或从外部获取。这主要用一些等级指标来描述,如主要生产设备的水平、产品的质量标准水平、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等。因此,可用与创新相关的主要生产设备的水平(现代制造技术采用率)、工程技术人员/职工总数(反映生产人员的素质)、产品的质量标准水平这三个指标来反映制造能力的综合情况。

第四,营销能力。营销能力包括两方面的能力:销售能力、市场调查研究能力。销售能力是指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市场范围的能力,表现在销售宣传和销售系统两个方面,一般包括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新产品的知名度、分销网络等。对于这项创新能力可以用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总收入、专职营销人员/职工总数和企业的销售网点等指标来反映。创新所需要的营销能力首先是市场调查研究能力。市场调查研究能力不是用销售人员的经验就能够替代的。从根本上讲,销售和市场调查是性质不同的两类活动。销售能力是一种推销能力,它的目的是使目标消费者或用户了解并愿意接受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并通过销售网络,使新产品有顺畅的流通渠道,需要者能便捷地获得问世的新产品而且还能方便地反馈关于产品改进的建议。注重销售能力建设,无疑能使创新活动获得更大的收益。但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或对产品进行重大改进的前提是充分分析用户的需要、竞争态势、成本和收益、创新的可接受性及其方向等。

第五,创新产出指标的设置。创新产出效益包括新产品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两方面。对于综合经济效益一般运用质量提高率、成本降低率、能耗降低率、原料利用率等指标反映。这些指标有些需要时间序列的数据来体现。缺乏这方面的数据支撑可以用销售额、销售率、利润额、利润率、出口创汇额、出口创汇率、新产品数、劳动生产率等几个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来反映。要反映企业的创新产出必须与新产品有关,可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来设置企业的创新产出指标,如可用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品销售总收入的比重来综合反映创新产出的效益。

第六,创新倾向与创新管理能力。没有创新愿望,一切创新活动都不能发生,但只有创新行为产生后创新愿望才具有真实性。创新倾向是对创新愿望的真实性和创新愿望的强烈程度的反映。创新倾向强表现为企业创新活动多,是企业家追求卓越、积极开拓的结果,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创新倾向集中表现了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管理能力是指企业从整体上、战略上安排创新和组织实施创新的能力。它是企业发现和评价创新机会,组织管理创新活动的能力。创新倾向与创新管理能力主要从三方面反映:创新战略、创新机制、创新速度。创新战略服务于企业经营项目,必须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对竞争对手的创新战略做认真分析,发现和评价创新机会,选择创新的方向,根据创新战略的要求,企业在创新资源的配置上作出相应安排。创新战略可分为:率先创新、追随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仿创新、保持现状。创新战略影响创新管理能力的第二个因素是创新机制。创新机制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决策机制,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技术战略制定创新策略并据此选择新项目;发展机制,科技人员的培训、知识技术信息的储存和积累;激励机制,主要是人员流动和奖励;调节功能,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创新管理能力是创新能力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创新机制主要与创新活动中的人员有关。要求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人员的创造性;沟通顺畅指企业内研究开发、生产、营销与综合部门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方式或渠道,能开展旨在实现创新的大协作,把来自研究开发、计划、生产、质量管理、销售、服务等各个领域的人员组织在一起形成创新的有效机制;合作有效指在与企业的外部技术力量(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方面具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创新速度不断加快是一种历史性趋势。当代的科学发明从产生到首次应用的时间逐步缩短,许多发明就是在解决技术问题中产生的。而且,现代的技术创新与基础研究的进展密切相关,基础研究与商业应用之间距离缩短,使许多商业竞争转化为基础研究的竞争,这种现象在高科技领域已是普遍现象。在制造业领域,创新速度包括开发时间和从定货到交货的时间都在大大缩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