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立足“三个服务”

立足“三个服务”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立足“三个服务” 努力实现道路运输跨越式发展宁夏道路运输管理局道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宁夏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紧紧围绕做好“三个服务”,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道路运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运输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运输结构得到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立足“三个服务” 努力实现道路运输跨越式发展

宁夏道路运输管理局

道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宁夏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紧紧围绕做好“三个服务”,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道路运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运输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运输结构得到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截至2007年年底,全区共有道路运输经营业户48843户,其中客运业户221户,货运业户43815户,机动车维修业户4014户,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44家,等级客货运输站场96个,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3家;全行业从业人员15.5万人;全区从事公路运输的车辆达86839辆,其中客车15047辆(含出租车),货车72008辆;开通客运班线1360条,其中跨省线路355条,跨地(市)线路292条,日发班次6621个,日均发送旅客11.3万余人次;乡镇通班车率为100%,行政村通客车率为92%。全区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分工合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道路运输市场格局。

一、道路运输发展成就显著,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一)道路运输生产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2001年至2007年间,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年均分别增长5.76%、5.62%、5.75%和4.81%。2007年,全区公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775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6.50亿人公里;货运量6583万吨、货物周转量78.18亿吨公里,公路客、货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分别为95.16%、60.48%,占居主导地位。

(二)农村客运发展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围绕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部署,全区各级运管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客运发展,使全区农村客运事业实现了新突破。2002年至2007年年底,全区新增农村客运班线173条,日增班次1025个,新建农村客运站89个、农村招呼站98个。全区187个乡镇全部通了客车,2376个行政村中有2178个通了客车,行政村通客车率比2002年年末提高了15个百分点。安全、经济的农村客车取代了落后的三轮车、“蹦蹦车”,农村客运正在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发展速度之快、通达率增长之大、社会经济效益之好前所未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的安全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十项措施》、《违规道路运输企业及营运驾驶员曝光制度》、《宁夏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全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明确了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提出了运输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督促企业强化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业户档案、车辆档案、各类台账。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设施条件。强化从业资格考试,督促运输企业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明显提高。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安全监管水平,2006年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在全区道路运输行业推广应用GPS汽车动态行驶记录仪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自治区GPS服务总平台、企业GPS监控平台、三级运管机构GPS监督平台,重点加强对营运班线客车、旅游客车、危货运输车辆、大型货车的动态监管。在二级以上客运站配备“三品”检测仪,实行“封闭式”管理,强化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源头管理。

(四)道路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依托宁夏“X”形公路主骨架和“三纵六横”干线公路网的完善,在全区所有市、县开通快速客运班车,以首府银川为中心,辐射全区各市、县的直达快速客运网络基本形成。客运车辆的档次显著提高,舒适性、安全性大大增强。道路运输站场建设步伐加快,建设和改造了中卫、青铜峡、盐池等一批一、二级汽车客运站,新建了一批农村等级客运站和招呼站,进一步完善了道路运输站场网络。制定了《宁夏道路旅客运输站场服务规范》、《宁夏回族自治区汽车客运站站级评定(复核)暂行办法》,规范汽车客运站的服务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动汽车维修业发展,已形成一个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各类维修企业配置合理,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的汽车维修体系。所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经过整治,实现了场地硬化、环境美化、教学设备优化的目标,教学人员素质逐年提高,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注重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制定了《关于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自律机制的指导意见》,加强行业自律机制建设,提高市场经营主体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形成了安全、优质服务的道路运输市场竞争机制。

(五)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能力显著增强

全区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切实加强运输市场源头管理,健全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了客运、货运、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学校、危险化学品运输专项整治,非法运营得到遏制,违章经营逐渐减少,运输秩序明显好转,全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基本建立。配合公路管理部门集中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对违章车辆和驾驶人员进行处罚和教育培训,推进治超工作深入开展,超限超载得到有效遏制。

(六)道路运输区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在国家公路网日益完善的良好条件下,积极加强与外省(区)道路运输的合作与交流。到2007年年底,我区已与甘肃、陕西、湖北、河南、上海等省(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开通了银川至北京、西安、兰州、西宁、济南、郑州、武汉、上海等省市355条城市客运班线,初步形成以首府银川为中心,辐射周边及华北、华东、西南、中南的宁夏省际客运网络。

(七)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区加快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步伐,筹措专项资金,改造升级了全区道路运输信息专网,实现了区、市、县三级运管机构联网办公和运管主要业务网络化管理,规范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积极引导运输企业建立GPS监控管理系统,加强对客运班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监管。在全区二级以上客运站推广安装客运管理监控系统和行包检测仪,并实现了微机售票。全区驾驶员培训学校全部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IC卡培训计时系统,教学培训质量显著提高。

(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

注重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制度建设,制定《区内劳务人员流动高峰期道路运输保障计划》、《重点和紧急物资运输保障预案》、《预防社会公共突发事件运输保障预案》、《抢险救灾运输保障预案》等应对突发事件预案,成功阻断了“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传播,化解了近两年燃油价格上涨对道路运输行业的冲击,保持了道路运输市场的稳定,抵御风险、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九)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

以建设负责任的政府部门和负责任的行业为主线,以创建人民满意的文明行业为目标,深入开展行业文明创建活动,全区道路运输行业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2007年年底,全区21个运管机构有5个交通部文明示范窗口单位、5个交通部级文明单位、7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11个市级文明单位。宁夏运管系统2001年被交通部命名为首批“全国交通系统文明行业”,2005年被交通厅党委命名为“全区交通系统文明行业”。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2006年获得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称号,被交通部命名为全国交通系统“十佳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被交通厅党委命名为交通系统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二、道路运输发展面临新机遇,必须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转变

未来道路运输的发展既拥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这就要求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抓住机遇,解决矛盾,实现传统道路运输向绿色、和谐、现代道路运输的快速转变。

(一)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道路运输提供了发展动力

我国已经跨入人均GDP1000美元的门槛,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势头。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更为迅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的出行需求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多样化与差异性特征,对出行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我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货物运输多批次、小批量、多品种、高附加值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货物运输的质量、时效提出更为强劲的要求。尤其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区、吴忠太阳山开发区等10个大规模的工业园区的快速启动,沿黄城市带的稳步推进,必将带来道路货运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也将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二)构建和谐社会对道路运输业安全生产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命、健康和权益,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安全、环保、节能,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必然要求把道路运输业安全生产和运输服务质量、环境保护作为未来一个时期道路运输业发展与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城乡运输协调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农村客运,提供普遍服务,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一个时期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在新农村建设中以运助农、以运促农、以运兴农、以运富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为道路运输发展注入丰富内涵

道路运输行业消耗的成品油占全社会的比例较大,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较为严重。近年来随着成品油价格的持续上涨,道路运输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道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压力逐渐加大。因此,未来时期,需要将道路运输发展与资源、能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有效结合起来,推广使用环保、节能的运输技术装备,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实现洁净运输与无裸露运输,建设资源节约型运输和环境友好型运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为道路运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到2010年,宁夏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0%以上,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道路运输业将会在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中显现其强劲的经济拉动作用和坚实的支撑作用。随着宁夏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和社会事业发展战略的调整,道路运输紧张状况又会呈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影响将不容忽视,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与运输生产力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仍然是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加快道路运输业发展,增加有效供给,仍然是道路运输发展的主题,是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艰巨的历史任务。

(六)公路网络的逐步完善,必将为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大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宁夏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银川为中心,以9条国道和7条省道为骨架,以县乡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公路网络。到2010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211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31.7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到2011年将达到1300公里,全区公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之全国各省(区)、市之间高速公路路网的逐步完善,这将为宁夏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为道路运输市场的拓展创造更大的机遇。

(七)建立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对道路运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太中银铁路开工建设,将为我区开辟东进便捷大通道;银川河东机场扩建及六盘山、沙坡头支线机场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我区航空运输能力。未来一个时期,我区综合运输体系将进一步健全,客观上要求各种运输方式既要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又要合理分工、公平竞争。面对新的国家铁路网规划的逐步实施和铁路运输运行速度、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民航班次密度的增加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道路运输业必须充分发挥行业的比较优势,找准定位,抢占市场,通过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提升行业整体实力,不断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运输服务。

三、立足“三个服务”,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实现道路运输业跨越式发展

道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服务性产业,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活跃城乡商品流通,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扩大社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道路运输业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伟大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把握机遇,着力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运输和谐,全面提高我区道路运输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实现道路运输事业跨越式发展。

我区道路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道路运输工作全局,按照“三个服务”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不断提高道路运输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进道路运输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

我区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道路运输基本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从粗放型发展向质量效益、环保节约型发展的转变,道路运输服务和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道路运输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运输结构趋于合理,市场信息化程度提高,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法规体系和市场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管理上乘、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道路运输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筑布局协调、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要求:一是以交通部“五年千亿元”工程实施为契机,加快发展农村客运,提高农村客运的通达率和覆盖面,基本建立起农村客运网络;二是大力发展省际高速客运,基本形成以银川为中心,辐射周边省区和一些重要省区的高速客运网络系统;三是基本建立道路运输应急运输保障体系,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运输能力明显提高;四是深化道路运输结构调整,加快道路运输产业升级,实现运输服务规范化、网络化、集约化、标准化;五是道路运输站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六是大力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进程,加快行业科技进步。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当前道路运输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突出“三个重点”,推进“四个创新”,提高“五个能力”,即以“三个服务”为中心,实现道路运输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的转变、发展重点由道路客运向客货并重的转变,突出农村客运、安全生产监管、运输服务质量工作重点,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支持保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结构,规范市场,促进道路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条。

(一)推进道路运输结构调整,提高道路运输发展质量

一是深化组织结构调整。鼓励大型骨干客运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跨地区、跨区域大型运输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培育一批管理强、效益好、引领行业发展的优势企业。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太阳山能源新材料基地等我区重点项目,引导生产企业运输业务外包,发展第三方物流,满足大宗货物中转和运输需要。以危货运输市场为突破口,培育规模较大的危货运输企业,通过市场机制,逐步淘汰以挂靠为主的小型危货运输企业。按照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提高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履行主体责任能力、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深化运输经营结构调整。干线运输以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城际直达班车客运,进一步健全快速客运网络。支线运输特别是农村客货运输,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只要经营业户符合要求,车辆符合安全运营条件,就应该鼓励其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客运,满足假日期间和旅游季节人们的出行需求。鼓励发展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小件快运、多式联运、搬家运输、城市物流配送等货运组织形式。进一步调整维修业户结构和布局,形成一类企业为主导,二类企业为骨干,三类和摩托车业户为补充,规模适当、布局合理、服务方便的维修、检测和救援网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调整驾培行业结构,形成以一类驾校为示范,二类驾校为主体的驾培结构体系。三是深化运力结构调整。采取市场信息、产业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中高级客车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区高级客车的比重。着力改善农村客运运力结构,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车型,加速淘汰能耗高、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提高农村客运车辆安全性。鼓励厢式货车、专用车辆、集装箱车辆、多轴重型货车以及小型货车发展,进一步优化货运运力结构。

(二)加快道路运输发展速度,巩固道路运输业主导地位

一是加快发展高速客运。要在省际高速客运线路上,全力打造品牌产品,实现宁夏的运输品牌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知名。以交通运输骨干企业为依托,推行公车公营,统一车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车辆标识,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航空式”的服务,占领市场,赢得效益。二是加快发展农村客运。以实现“村村通客车”为目标,以安全、便利为基本要求,逐步提高农村班车的通达率和覆盖面。同时要加快农村客运站的建设,改善农民群众乘候车环境,逐步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要做好农村客运网络规划,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实施监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各类运输企业经营农村客运线路,加快农村客运工作发展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加快道路运输站场建设。体现抓重点、抓亮点、抓特点和具有适当超前性的要求,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完善网点布局、提高硬件档次和管理服务水平上来。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筹措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加快站场建设,到2010年,全区80%的乡镇建有等级客运站,60%的行政村建有停靠站。积极推进站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站运分离,实现站场经营法人制,为车辆提供公平、优质服务。加强货运站场和物流中心建设,为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提供基础支持。结合已有的道路货运站场,统筹考虑现有站场改建、扩建和功能转换,使之形成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道路货运物流站场。根据我区经济产业布局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规划,统筹规划,建设新的物流站场。四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以规范提高为基础,推进道路货运结构调整,促进传统道路物流业健康发展;以突破创新为动力,开发城市短途配送、快速货运、专项配送等服务项目,丰富业务模式,形成企业自身的特色服务,进行品牌经营,实现服务产品的差异化、特色化;以产业提升为方向,在注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同步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推进传统道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逐步形成以银川为中心,其他4市为枢纽,辐射全区、联结周边及全国的物流网络。五是提高维修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大力推广安全、节能、环保的先进维修技术为重点,不断提高维修行业科技含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维修市场功能;以全区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建立汽车维修市场信息化服务网络;以抓好汽车维修质量信誉考核工作为基础,推进维修市场诚信建设,全面提高维修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六是加强驾驶员培训业管理。积极引导驾驶员培训学校走规范化、品牌化、精品化办学之路,到2010年,全区一类驾校要达到5至8家。以市场经济规律为杠杆,以政策为导向,规范和强化培训质量管理。倡导驾驶员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员安全行车知识的掌握和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文明行车理念的培养。推进驾驶员培训学校和教练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教练员信誉质量考核,建立教练员退出机制,提高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

(三)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运输服务质量

一是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根据《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规定,科学设置进入市场的门槛和退出机制。要强化对市场经营主体活动的动态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章经营,保护合法经营者和旅客、货主的权益,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二是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认真落实《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配套规章,做好地方性法规规章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法规体系。建立客运市场供求状况信息发布制度,统一规范全区客运市场供求状况信息发布行为,为科学、合理配置客运运力资源提供依据。以贯彻交通部《客运班线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办法》为契机,完善我区客运班线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体系,规范客运经营服务质量招投标工作。逐步建立完善以安全、服务质量、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运行体系。落实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调控,扶持服务质量好、信誉好的企业,限制质量、信誉差的企业,实现客运企业的优胜劣汰。落实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建立完善运输企业诚信档案、信用等级制度,推行货物合同运输,建立货运市场诚信体系。以落实市场主体的安全生产、服务质量、守法经营为主要内容,以增强企业自我约束能力为核心,加快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自律机制和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提高公共服务和运输保障能力。加强运输组织协调,保障重点物资和紧急物资运输。精心组织春运和黄金周的旅客运输,确保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建立重点物资运输保障体系,加强煤、油、矿等重点物资和粮食、农资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用品的运输。健全完善防灾抗灾应急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继续落实“绿色通道”措施,进一步便利鲜活农产品运输。

(四)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保障道路运输安全

强化道路客运安全管理。开展客运站等级复核,全区二级以上客运站全部实现封闭式管理并配备行包检测仪。监督客运站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切实消除站内安全隐患。进一步健全全区GPS服务总平台,落实企业监控平台,在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上安装使用GPS动态行驶记录仪,提高安全生产动态监控能力。加强旅游客运和超长客运班线的监督和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制定车辆安全运行方案,按规定数量、质量配备驾驶人员,确保驾驶员在车辆运行途中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加强营运驾驶员管理,与公安交警部门建立客运、危货驾驶员户籍电子档案,实现驾驶员安全管理资源共享。完善承运人责任险制度,保证广大旅客的合法权益,提高运输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加强车辆技术等级管理,实现检测站数据与运政管理系统联网。严格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鼓励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实行专业化运输,严禁达不到标准的车辆和无上岗资格的人员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严禁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进入运输市场。督促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轮训和安全考核,确保安全规范操作。规范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标识。对危害性较大的危险货物实行限载运输,降低事故危害程度。

(五)大力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进程,加快行业科技进步

道路运输行业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持保障系统建设,以信息化促进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研究制定全区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不断加快发展进程,建立道路运政管理和运输服务信息平台,构建道路运输综合信息网络。全面推广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电子监控系统和电子商务等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鼓励开发ITS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加强对网络环境下的道路运输应急系统、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调度和行车路线信息系统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六)加强运政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建立运政人员准入与退出机制,严把进人关口,落实凡进必考制度。严明工作纪律,加强在岗培训和考核,对违法、严重违纪的运政管理人员,坚决清除出管理队伍。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逐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责,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合法经营、打击违法行为,提高运管部门的社会公信力。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下级部门的监督,及时纠正不当执法行为,切实保护经营者权益。严禁运政人员参与道路运输及相关业务经营活动。强化运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转变管理方式,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切实帮助经营业户解决经营中的实际困难。畅通“96779”运政服务热线,提高服务水平,方便社会公众投诉和求助。

执笔人:毕世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