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能看破天下可握,不被世俗牵绊

人能看破天下可握,不被世俗牵绊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原文以幻境言,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弘一法师出家后,极力避免陷入名利的泥沼自污其身,因此从不轻易接受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养。能与道尹结交,是一般人求之不得的事情,法师却拒不相见。弘一法师研修律宗,最后能成为一代宗师,与他淡泊名利的心境是分不开的。能看破红尘,不为俗物所染,才能真正地潇洒自在。

原文

以幻境言,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重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意译

从尘世无非虚幻的现象来看,不只功名富贵是假象,就连四肢五官也都是上天给予的躯壳;从客观世界中超越一切的眼光来看,不要说父母兄弟,就是万事万物也和我同为一体。所以,人要看得透彻,认得真切,才可以担负天下的重任,也才可以摆脱世间功名利禄的束缚。

清心智慧

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似乎追求金钱,讲求致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当人的心灵被金钱所锈蚀,人们就已经不再是自己精神的主宰者,而完全成为被物质文明支配的奴隶。以至于许多有钱人曾感叹自己除了钱以外什么都没有,可见有时越是富有,贪图物质生活享受越多,精神就越空虚。

当然,过分强调返璞归真、不慕名利是不现实的,但一个人不讲道德情操,一个社会不讲精神追求,以致学子放下学业、先生丢下教鞭下海追求致富,那么这种富裕满足也是畸形的。

其实,拥有多少财富也终究成空,毕竟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够花即可。若过分追求而陷入其中,终究会抛弃道德理想,失去自我。如此被世俗羁绊的人又如何可以胸怀大志有所成就呢?

弘一法师出家后,极力避免陷入名利的泥沼自污其身,因此从不轻易接受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养。他每到一处弘法,都要先立三约: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他谢绝俗缘,很少跟世俗中人来往,尤其注意不与官场人士接触。

那时法师在温州庆福寺闭关静修,温州道尹张宗祥慕名前来拜访。能与道尹结交,是一般人求之不得的事情,法师却拒不相见。无奈张宗祥深慕法师大名,非见不可,弘一法师的师父寂山法师只好拿着张宗祥的名片代为求情。李叔同央告师父,甚至落泪:“师父慈悲!师父慈悲!弟子出家,非谋衣食,纯为了生死大事,妻子亦均抛弃,况朋友乎?乞婉言告以抱病不见客可也!”

张道尹无奈,只好怏怏而去。

一个人,心要像明月一样皎洁,像天空一样淡泊,才能做到与人无争、与世无争。人世皆无争,才能安心做一名淡泊的人。心安定了,才能专注于修行。弘一法师研修律宗,最后能成为一代宗师,与他淡泊名利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超出了对世俗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一个人做到淡泊、宁静的时候,就是放弃了世俗的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中积存的枯枝败叶。人只有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

在智者看来,宇宙生命的来源本来就是清虚的,然而这个世界却有太多虚幻的诱惑,因此人们就会为了得到美丽的云彩而心生太多欲望。同时,人生中的很多选择、取舍,也不过在一念之间。所以,一个人需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度过这虚虚实实的岁月,虽然我们渴望成功,渴望生命能在有生之年划过优美的轨迹,但如果我们没有这份清醒和从容,就不会得到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

如果我们看得透彻、认得清楚,自然会获得这份从容和清醒,从而达到“任天下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的境界。认得真、看得透,就能超凡入圣。万物蕴藏胸中,则行止坐卧,自在放旷,脱却了俗世的缰锁,才能真正实现和突显自身的价值。

尽管生活中有很多无奈、烦恼和功名富贵的诱惑,我们也必须为了生活奔波忙碌。但是既然看得透了自然会淡然处之,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完完全全地被抓住的,那就不必斤斤计较。

能看破红尘,不为俗物所染,才能真正地潇洒自在。如果耽于功名富贵,会使自己活得累,缺少主见与智慧,也会使自己的情感日见枯槁,内心煎熬。所以,面对各种事情尽力做好即可,莫要强求,这样人生自然会从容清醒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