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虚自守的领导品质

清虚自守的领导品质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虚自守的根本点在于管理者自身的品格和修养。清虚自守被奉为长生久世之道,是事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法则。以“道”为衡量标准即可知这些行为的徒劳与无用,注重自身的品格和修养,才可能真正可持续发展。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4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44],清虚自守是道家的重要思想,也是历史上有作为的贤君名臣大力强调的重要治国理念。

清虚自守的根本点在于管理者自身的品格和修养。“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45],慈、俭、退让是作为道家修身的三宝,对后世统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或标榜自己慈爱百姓,节俭财用,或对此加以倡导,其中也不乏真正将慈、俭和退让做得好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魏征的“十思疏”中主要体现了慈、俭、退让等清虚自守的思想,构成了唐太宗君臣的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对建立大唐盛世贞观之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46],道家提倡“自知者明,自胜者强”[47],强调正己以正人,只要使自己不“病”,则一切均“尚”,要求不居功自傲,“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48],“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49],看清本质,不为表象所迷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处其实,不居其华”,“实”为果,“华”为花。亦即在人际交往中要处在朴实、笃实、老实中,而不可沉迷于虚华、浮华、繁华中。清虚自守被奉为长生久世之道,是事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法则。

从社会发展历史来看,管理者地位越高,道家思想越重要,越走向成功,道家思想越显示出其独特作用,曾国藩赠其弟一副对联:“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意指应用敬压制懈怠,用义抑制欲望。所谓“花未全开,月未圆”,其境界才是最好,道德经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踮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以“道”为衡量标准即可知这些行为的徒劳与无用,注重自身的品格和修养,才可能真正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