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能承受多少孤独

人能承受多少孤独

时间:2022-08-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即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不可缺失性的需要,否则,将使人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

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即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不可缺失性的需要,否则,将使人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了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也无从规定。

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呢?

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

为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又让他们戴上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烦躁不安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人际交往是身心健康的需要。

同时,人际交往是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环节。完成社会化过程是社会对每一个成员的基本要求。任何一个社会,为了避免矛盾冲突,维持良好秩序,实现稳定统一都要有一套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要求每一个成员自觉遵守,对自我超越社会规范的需要和欲望加以必要的节制和约束。但是,社会规范的自觉遵守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自然而然、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与人交往,不断接受教育和训导,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形成的。因此,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必要前提。

第三,人际交往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我们从无知到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融入社会、被社会接纳的过程。完成社会化、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最起码的要求。如果一个人既不了解社会基本规范,又不遵守社会规范,就失去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资格。

最后,人际交往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不论是我们获得的知识、能力还是成就,大都受惠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他们总是在无形之中把希望、鼓励、帮助注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或在心灵上给我们以安慰,或在精神上给我们以鼓励,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切断与他们的交流,我们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和色彩;我们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世界,了解社会,感悟生活,感悟人生,理解他人,甚至不能认识自己,更不可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友善合作,公平竞争。单枪匹马进行科学研究已经成为过去的时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通信的便利,信息的发展,迫使人们必须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学习他人可为自己所用之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同学之间、亲友之间的切磋、交流,能够使我们的思想变得敏锐、活跃,能够激起我们的雄心壮志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在切磋和交流中,人们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沟通,获得友谊和身心的愉悦,寻找到志同道合的学友。如果在切磋、交流中,我们学会和一些高尚的人接触,和一些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人交往,我们就有可能在人格、道德、学问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使自己具有更崇高的理想和更高尚的情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