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业长青光辉永续—泰国盘谷银行董事长陈有汉

基业长青光辉永续—泰国盘谷银行董事长陈有汉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44年,正值二战结束的前一年。究其原因,盘谷银行的陈有汉家族除了在行业内进行深耕并作出突出贡献之外,其在民族产业复兴以及泰国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事业发展之初,陈弼臣只是董事会中的一名董事,并没有直接参与业务发展。1934年2月,陈有汉出生于泰国首都曼谷,他是陈弼臣先生的第二个儿子。

1944年,正值二战结束的前一年。战火硝烟中,陈有汉的父亲,被称为泰国金融大王的陈弼臣先生,便与其他10位泰国商人集资创办了盘谷银行,他们当时的理想和志愿是:要让泰人自己办的银行能够如外国在泰国执业的外资银行一样,为国内市场服务,为自己的同胞服务。在之后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动荡与兴衰更迭中,盘谷银行始终保持兴盛并为泰国经济乃至整个东南亚华人企业的腾飞和发展,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从陈弼臣时代的创业,到陈有汉时代的勃兴,再到今天陈智深时代的全新发展,盘谷银行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泰国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商业银行,以及东南亚最大的区域银行之一。

专业历练专业精深

在泰国商界,如果要将那些对泰国民族经济发展和在泰国世界声誉提升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华人企业家汇编成榜的话,陈有汉及其家族三代,必然会榜上有名,而且还会毫无争议地成为最有分量的名字之一。究其原因,盘谷银行的陈有汉家族除了在行业内进行深耕并作出突出贡献之外,其在民族产业复兴以及泰国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因为早在1944年,陈有汉的父亲——已故著名侨领、泰国“金融大王”陈弼臣先生,便在敏锐察觉商机的前提下,怀着发展民族经济的强烈决心,带领家族进入银行业

1910年出生的陈弼臣先生,由于家庭贫困,很早便进入商界谋生,颇具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他,在多年的商海沉浮中练就了非常卓越的判断力。二战结束前夕,他率先预见到战后的经济复苏会需要大量资金,因此,1944年12月,他在战火硝烟中联手10位泰国商人,凑集20万美元,在华人区三聘街的一座二层小楼里,创办了一家民营银行——盘谷银行。当时银行规模虽然不大,但因为地处商业区,所以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事业发展之初,陈弼臣只是董事会中的一名董事,并没有直接参与业务发展。直到第二年夏天,他才出任银行买办。因为在发展银行存贷款业务方面作出的成就以及表现出的卓越管理能力,1952年8月,受到董事会充分认可的陈弼臣先生被推举为盘谷银行董事、总经理,总揽银行决策及日常事务。1956年,他又担任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一职。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泰资银行创造了真正崛起的机会,但现实状况对于泰人和华侨经营者来讲,却意味着难以跨越的极大挑战。当时,泰国的银行业已经基本被外资银行,特别是西欧和英法银行垄断,泰资银行只属于小银行,除了接受富有商贾们寄存的金钱与贵重财物外,在其他方面并无太多起色。不仅如此,外资银行为了不让泰国人和留居在泰国的华人了解金融市场,更是想尽方法将他们排挤在金融圈之外。

等等这些,就是作为盘谷银行创业鼻祖的陈弼臣先生,在应对创业本身的艰难的同时需要面对的更大挑战。但其后的事实也证明了,陈弼臣先生的确是一位勇于创新,且极善把握机会的企业家,逆境之中,他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在很短时间内有力地推动着盘谷银行冲出困境,破茧成蝶。

比如,在外资银行占据泰国金融市场时,他们往往会对贷款者提出诸如开银行保证函、缴纳100%保证金等要求,因为条件的繁多与严苛,很多人往往因为无法达成这些条件而陷入困境。这样的现实在泰资银行无法主导市场的状态下似乎已经是行业内约定俗成的规则,但陈弼臣先生却敢于并率先打破这一切——在整个行业都收取100%保证金的时候,盘谷银行只收取1成保证金,有时甚至在货到之后付款都可以。“开办银行是做生意,而不只是金融业务。我判断一笔生意是否可做时,只是观察这个顾客本人,他的过去和他的家庭状况。”这样的做法一经推出,便立刻引起了大批华人客户的信赖和追捧,同时,很多泰国国营机构也被吸引了过来,盘谷银行业务猛增。与此同时,在盘谷银行全新服务理念的压力之下,很多银行都跟随陈弼臣的步伐改变了原来的做法,这从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泰国金融业的发展。

就是凭着这样的创新意识与全新服务理念,在陈弼臣先生的苦心经营下,盘谷银行的根基日渐夯实并实现了飞速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10年间,其资产额一直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银行资产额由1952年的1.13亿铢(约合374万美元)增加到1977年的684.05亿铢(约合22.64亿美元),分行也由1952年的4家,发展到了203家(首都65家、外府123家、国外15家)。为此,世界上有5家金融杂志还曾把盘谷银行列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银行。1982年,亚洲著名企业杂志Asian Finance还曾推选陈弼臣先生为1982年度之亚洲银行家称号(Banker of the Year)。

在推进银行业务发展并促成泰国金融业提升的同时,陈弼臣先生所领导的盘谷银行也为东南亚华人企业的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华人世界中地位的提升以及由此所积累的广泛人脉资源,便也让盘谷银行的根基变得更为厚实而富有张力。

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华人企业家,陈弼臣先生深知创业的艰难,也能够深刻体察海外华人的不易,因此,他总会尽己所能,为那些被外国银行拒之门外的华裔商人解决资金和经营困难——印尼华人首富林绍良在20世纪80年代便成为了盘谷银行的重要企业伙伴;著名的香格里拉集团与盘谷银行是历史悠久的朋友关系;世界航运大王曹文锦先生的第一艘造船计划就是在陈弼臣先生的帮助下实现的;马来西亚著名企业家林梧桐,也受到过盘谷银行的莫大帮助……美联社记者曾在特稿中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这四十几个华人家族在海外华人中表现最为突出,他们在东南亚的一片赤贫土地上努力奋斗,网罗大众阶层,互相帮助,如同中国古代富族互相通婚一样。他们赚取了巨大的财富,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陈弼臣先生的确是盘谷银行当之无愧的创办者,因为他不仅在与洋商的持续抗争与产业摸索中,将开始并不为人所看好的盘谷银行培育成地位稳固的行业领袖,他更是为盘谷银行挑选并培育了一位非常优秀的接班者,这位接班者,就是以创新精神再掀盘谷银行辉煌,并成功完成承前启后重任的陈有汉。

1934年2月,陈有汉出生于泰国首都曼谷,他是陈弼臣先生的第二个儿子。而他的哥哥,就是杰出银行家,先后担任过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同时也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资深港区代表的香港亚洲金融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有庆先生。

作为一位有着深厚中华情结的海外华人,陈弼臣先生非常担心自己的下一代失去中国文化。因此,在陈有汉6岁时,他就在父亲的安排下随母亲回国读书

在中国,陈有汉先后就读于汕头普益社小学、聿怀中学。国内战争爆发后,他又到香港南侨中学、圣士提芳英文学校继续求学。1953年,陈有汉在香港广大高级会计学院完成学业并拿到了高级会计毕业证。

返回泰国后,陈有汉进入盘谷银行实习。为掌握更多的银行业务知识,数月之后,他前往英国伦敦雷伦专科学院继续求学,攻读银行学。1957年完成学业后,他以实习身份,进入英格兰皇家银行。这是陈有汉第一次进入家族生意以外的企业,这让已经掌握丰富金融知识的他受益匪浅,在这期间,他对欧美经济制度有了深入研究,也逐步掌握了很多国际金融知识。

1958年,陈有汉再次回到泰国,父亲没有安排他立即进入家族事业,而是让他在曼谷亚洲信托有限公司实习。此时的陈有汉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同时具备了东西方银行业的不同实践经验,很快就在工作中显示出不凡才能,6个月后便被提升为副经理。

1959年10月,陈有汉回到盘谷银行就任会计部副经理,开始了他的银行家生涯。这是一个小职位,但由于自身强大的专业背景,再加上父亲在业务、生意洽谈、金融走势观察和分析等方面的悉心教导,陈有汉获得了非常大的成长。3年后,陈有汉升任会计部经理,不久之后,他又获得授权代表银行签字的资格。

在会计部经理的职位上,陈有汉一干就是十多年。在这期间,他始终兢兢业业,跟部里的全体同事一起工作,直至最后一页支票核准、现金入库后才回家。会计部是银行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因此,陈有汉在这个基层岗位上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能力提升的同时,职位也在不断地跃升。

1963年,陈有汉由会计部经理调升为副经理级行政人员和银行董事,1970年,他升任为资深经理级行政人员,第二年,他又升任为董事助理总裁级行政人员。

可以说,无论是学业还是工作,陈有汉从来都表现得非常优秀,而父亲陈弼臣先生,也一直都对他寄予了深切厚望。但陈弼臣深知:世界各大家族企业的衰落,大多是源于继承人或是坐享父荫、或是不思进取、或是难堪大任,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延续和兴旺,就必须注重接班人的能力和品行,而非血缘。出于这样的考虑,即便表现优秀,陈有汉开始还是并未被父亲选为接班人,在通往成为家族企业接班者的道路上,他在盘谷银行的基层和中层职位上经历了诸多磨砺与考验后,才被委以重任。

1977年,陈弼臣老先生辞去总裁一职时,陈有汉和盘谷银行另一干将黄闻波同在他手下任副总裁,但父亲并没有选择陈有汉,而是让黄闻波接替总裁一职。1983年,陈弼臣辞去执行董事会主席,人们都在猜测继任者肯定是陈有汉,但让人意外的是,接替这个职位的却是曾出任财政部长的林日光。1984年,70岁高龄的陈弼臣先生最后卸任董事长,任名誉董事长,但下一任接任者还不是陈有汉,而是原任副董事长许敦茂。

父亲的考验和“压制”真可谓用心良苦,但陈有汉却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就像是一块玉石,在不断的打磨中,逐渐释放其在专业和管理方面的光芒,而他的成绩和能力也获得了董事局的一致认可, 1980年,陈有汉被推举为盘谷银行第四任总裁,他将继承父业,由此开启银行发展的全新时代。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掌舵盘谷银行的陈有汉踌躇满志,在银行业磨砺了20多年之后,他对未来也有着非常明晰的规划。但在上任之初,他便遭遇到了莫大挑战。一方面,他要继续担负起保持家族兴旺、协助华人群体发展、推动泰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任,另外一方面,他还要面对父辈几乎难以逾越的光芒以及由此所衍生的诸多不信任。

商场如战场,陈有汉刚一上阵就处在了非常不利的境地,但凭着过人的智慧与勇气,他迅速创新策略,扭转了局面。

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有利形势,陈有汉上任初期便率领盘谷银行采取了快速扩张策略,两年内四次增加注册资本,使得银行资产增加了20多亿美元。到1983年年底,短短三年时间内银行各项业务指标就已经增加了一倍,他以实际行动,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也是在1983年,受石油危机影响,泰国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开始出现巨额赤字。凭着在会计部所练就的对财经数据的高度敏感,陈有汉和他的助手们从数据中敏锐发觉危机的临近,迅速调整了银行发展策略,放慢信贷速度,将“高增长”变为“高质量”,并将1984年定为“质量年”。之后,也正如他们所料,一场危机果然在世界范围内铺展开来,因为准备充分,在很多银行大受冲击时,盘谷银行却一直稳如泰山。

从策略的制定以及对危机事件的处理,陈有汉出色的专业素养和决断力便可窥见一斑。而在管理方面,受过现代高等教育、深谙现代金融理论又比父辈有着更为广阔视野和参照体系的陈有汉,在继承父亲重道义、重人情、重诚信、重视与客户联系等优点的基础上,采取了一套集东方文化与现代金融业管理于一体的创新管理方式。

陈有汉强调团体精神,他任内所做的最大调整,就是实现了盘谷银行从家族联系到团队协作的转变。在企业的发展中,陈有汉非常重视人的力量,他在分析盘谷银行迅速发展的原因时就曾说过:“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尽力吸收优秀的有银行工作经验的人才。”其实,陈弼臣先生在位时,就严格恪守“任人唯贤”“惟才是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以能力来评判和启用人才。陈有汉继承了父亲的原则,并在创新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满意的薪酬、充分的信任、能力的体现和认同为重点的管理体系,通过这样的做法,陈有汉吸收了一大批具有现代管理才能的人才。同时,他还将服务素质(Service)、管理素质(Management)、公关形象素质(Image)、信贷素质(Lending)和员工素质(Employee)认定为银行各项服务之首,因为这五个英文词语的头一个字母所构成的是英文单词“微笑”(SMILE),因此陈有汉的这一理念,便被称为是“微笑质量”。

同时,陈有汉还非常重视信息化管理对现代金融业的提升作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会计部任经理的陈有汉,便在对西方大银行进行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敏锐预见到了计算机技术对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在他的建议下,盘谷银行投资数百万美元,购买了IBM大型计算机主机,最早在泰国实现了存款计算机联网,陈有汉也成为了东南亚金融业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最早倡导者。出任总裁后,在银行业务计算机化方面,陈有汉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与财力。1987年,盘谷银行就彻底实现了全国所有分行的计算机联网服务,之后,又完成了世界各地分行的联网,从而让盘谷银行发展成为世界先进的“电子银行”,陈有汉也因此被员工亲切称为“新机长”。

不仅如此,陈有汉还延续了父亲的“商贾”传统,将业务范围扩大到诸如储蓄、金融、信贷、投资、借贷、外币储蓄、外币兑换、金钱咨询、社会福利、工农业投资等上百个领域。借助银行的雄厚背景,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让盘谷银行成为了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在陈有汉的领导下,从1980年到1992年间,盘谷银行实现了超越以往的高增长,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辉煌时代:银行注册资本由15亿铢(约合4963.81万美元)增长到100亿铢(约合3.31亿美元),信贷额为944.48亿铢(约合31.26亿美元),存款额为826.33亿铢(约合27.35亿美元),纯利润为8.8亿铢(约合2912.8万美元),资本金额为56.66亿铢(约合1.875亿美元),盘谷银行最终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私人商业银行、泰国的金融支柱和泰国四大华人金融财团之一。

这个时期,被称为是“陈有汉时代”,而陈有汉本人,也因为对泰国金融业的突出贡献,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1990年亚洲25位杰出银行家之一”,并荣获亚太银行家协会颁授的“卓越银行家最高荣誉奖”。1981年和1983年,他又荣获泰皇御赐的一等皇冠大绶勋章和一等白象大绶勋章。同时,他也是玛哈巴拉玛蓬最高白象大绶勋章、御赐尊拉宗诰二等大绶勋章的获得者。

在短短12年时间里,陈有汉就将从父亲手里接下的家族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如果将这样的辉煌看作是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个成就的话,那么,他的另一个光辉成就,就是将这份承载着深切家族厚望以及浓烈民族期望的事业,平稳地过渡到第三代,并为盘谷全新时代的开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陈有汉辞去总裁职务,被董事会推举为盘谷银行董事长。彼时,他的大儿子陈智深,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以卓越表现赢得业界的普遍认可与好评。但陈有汉却像当年的父亲那样,并没有将接力棒传给自己的儿子,他将总裁一职交给郭仲宜,希望陈智深再继续接受锻炼。直到14个月后,郭仲宜因健康原因提出辞职,他才同意董事会将总裁职位交给陈智深。

出生于1959年的陈智深自幼聪颖好学,在易三仓就读时就曾连续七年考获第一名。在先后拿到美国麻省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化学工程学士(获优等荣誉)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化工工程硕士、金融与经济管理硕士的学位后,陈智深就像父亲当年那样,先在纽约Citibank进行实习,直到1992年才回到盘谷银行。

而在出任总裁之后,他也不负众望,带领着盘谷银行持续进步,并成功抵御住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首先在泰国爆发。盘谷银行作为泰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受危机影响,利润比前一年下降了80%,不良贷款比重超过警戒线。为应对危机,1998年,泰国政府颁布金融改革措施,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国际标准充足准备金。这对盘谷银行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危机时刻,为解决资金流动困难,陈智深断然决定,售出旗下多家金融公司股份,并积极招揽外资,在确保主业银行根基稳定的前提下,达到政府的增资要求。

危机过后,陈智深痛定思痛,在银行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并制定了新的业务发展策略,盘谷银行迅速恢复元气。在2002年10月《亚洲周刊》公布的“各地华商冠军龙虎榜”上,盘谷银行仍旧蝉联泰国冠军,其在泰国商业银行中的优势地位毋庸置疑。

不仅如此,再整雄风后的盘谷银行,又开始稳步前行。在2010年7月刊登的《亚洲周刊》之“2010年度亚洲银行300排行榜”上,盘谷银行就以总资产516.81亿美元排名第75、泰国第一;2010年年底,盘谷银行总资产已高达19,496.88亿铢 (约646.63亿美元),净利润达到248.08亿铢(约8.23亿美元),其中,非利息收入为339.44亿铢(约合11.235亿美元),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盘谷银行的辉煌,将会在陈智深那里继续延续。

陈有汉主持盘谷银行分行开幕仪式

全球战略走向国际

商业银行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特殊的金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以向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的商业银行,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受本身性质影响,商业银行如果无法达到一定规模,并在一定领域内具有特殊影响力的话,就没有生存权。而在解决最初的生存问题之后,商业银行只有持续扩张规模,并与世界经济实现融合,才能在进一步巩固自身份额、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长久地生存并谋求更大发展。

“要么变大,要么死亡”,这是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无可辩驳的一条定律,而在这个方面,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国际化战略的盘谷银行,无疑是泰资银行中的佼佼者。

1954年,陈弼臣先生领导下的盘谷银行就已经迈出国际扩张的第一步,在中国香港设立了盘谷银行的第一家海外分行。陈有汉接任后,更是在深刻洞察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基础上,积极秉承父亲志愿,将盘谷银行的全球化布局扩展到了泰国各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现在,在明确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盘谷银行在包括中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老挝以及纽约、伦敦共12个经贸战略要地建立了21家海外分行,其中,还在缅甸设有一个代表处。这些地方,恰恰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区域,因此,这些海外网络的铺设,便为盘谷银行在东盟以及大中华地区的业务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如此大规模的跨国经营,也让盘谷银行成为所有泰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最为庞大的银行的同时,摆脱国家标签,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区域性银行之一。

作为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华人企业,盘谷银行长期支持亚洲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特别对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盘谷银行在敏锐洞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潜力的基础上,很早之前就进入到这个市场,并取得了非常丰厚的成绩。1986年,盘谷银行就在北京设立了其在中国的第一个代表处,之后,又陆续在上海、北京、厦门、汕头(之后迁至深圳)设立了分行,在中国的业务日益扩展和深入。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积累,2009年12月28日,盘谷银行在中国的独资法人银行——盘谷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

作为中国境内第一家泰国独资法人银行,凭借银行在亚洲和中国市场的悠久历史和专业服务,盘谷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经营企业的银行业务,包括本外币银行存款、流动资金和中长期贷款、外汇兑换及买卖、贸易融资以及全球支付等业务。现在,这家与中国本地银行拥有相同地位的子公司已经顺利运行了一年多,在这一年中,盘谷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不断取得进步,受到多家意欲前往中国扩展业务的泰国公司的关注。不仅如此,此前,盘谷银行在中国的客户均为外国公司,在可以为中国公司提供服务后,盘谷银行向中国公司发放的贷款正在稳步增长,占到了盘谷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信贷总额的10%左右。有了这样的开门红,盘谷银行还将继续为客户在中国追求效益增长提供全面支持,并为客户在中国创造直接投资的机会。

2014年,盘谷银行还在中国重庆开设了分行,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业务拓展迈出了重要一步,至此,盘谷中国已在华设立五家分行。

责任为上恒久经营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就像是一条滋养着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成长的大血管,无论哪个领域的发展,都要依靠商业银行作为主要融资来源。而像盘谷银行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国家经济提升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则更为繁重和广泛。

“盘谷银行除了经营得法而成为一家地位巩固的大银行之外,它尚一直致力于推行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就业以及竭尽全力为人民谋福利的政策路线,盘谷银行也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以造福社会。”早在1967年,前泰国枢密院主席就如此描述盘谷银行的地位和形象,而如果将这句话放置于今天的盘谷银行,也仍旧是非常的贴切。

实际上,从陈弼臣先生本着发展民族经济的目的创办盘谷银行那日起,强烈的责任意识便已经融入陈氏家族血液,成为了企业的精神和灵魂。

而当盘谷银行行至陈有汉时代后,他更是充分继承了父亲的责任与抱负,将很多精力都投放在了盘谷银行良好形象的树立以及作为一家责任企业对社会的回馈与持续推动上。

每年,陈有汉都要献出一笔巨款,用于社会救济、全国城乡福利设施建设以及大中学校的奖金。在积极投入社会事务的同时,盘谷银行还积极领导筹募泰国社会福利院公益金、红十字会基金、救灾扶贫等善举,带头出钱出力,功绩显著,在提高泰国人的保健、文化、教育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了以强烈的责任意识积极回馈祖国、推动本国的发展之外,陈氏家族对于祖籍国中国,也给予了充分关注,并在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方面,积极贡献力量。

年轻时代,陈有汉就经常随父亲回乡探亲访友,捐助小学。1985年,陈氏家族独资捐出巨资在家乡汕头市潮南区建立峡山学校,并在这里建起了图书馆、体育馆。之后,陈有汉又为母校聿怀中学建设了多座教学楼——“有汉楼”(1988年)、“陈有汉科学馆”(1992年)、“有汉文化中心”(1997年)。不仅如此,他还投入巨资修缮了全部校舍,并拨出资金为该校成立了奖学金。在他的带动下,峡山镇上东浦、董塘、洋林、溪心、东溪等村(居)的侨胞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支持家乡教育等公益事业。

在关注社会公益的同时,为进一步推动行业和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陈有汉在百忙之中还担任多项社团要职——泰国社会福利院社会公益基金会副主席、主席及筹款委员、连续三届担任泰国银行工会主席、东盟银行理事会主席、泰国执业公会永远名誉主席、泰美商业促进会主席、亚太银行家俱乐部主席、泰华进出口公会永远名誉主席、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泰中贸易投资发展协会名誉主席等。为了充分表彰其贡献,陈有汉先后获泰皇陛下授予的三等白象勋章、二等白象勋章、一等皇冠大勋章及自由奖章等荣誉。

“我想再说一次,如今盘谷银行已不属于梭蓬帕匿家族(陈氏家族),而且今后也不再属于了,盘谷银行变成了属于整个国家的机构,广大的群众才是它的主人。”正如陈有汉所描述的那样,盘谷银行属于整个国家,属于广大群众。正因为这样的情怀,盘谷银行才能长久地屹立于商界;因为这样的情怀,盘谷银行才能在世界上赢得尊重并让中泰人民分享这份荣光;因为这样的情怀,盘谷银行才能恒久永续,代代相传。

宋志平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董事长、前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

作为迄今中国唯一曾同时执掌两家大型央企的董事长,宋志平的职业生涯写满了反败为胜的伟大逆转。他多次临危受命,完美收官,成为中国最具市场经营才略的国有企业掌门人。他将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中国医药集团双双带入“世界500强”榜单,成为中国步入大企业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他也成为自稻盛和夫之后唯一一位同时担任过两家世界500强最高领导人的企业家,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稻盛和夫”。

凭借出色的管理才华和远见卓识,宋志平入选2011年及201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并被评为“CCTV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及《财富》杂志“2013年度商人”。作为“一个改变实业命运的整合者”,宋志平以其在行业整合、市场化经营、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突出业绩,将中国央企的经营推向了新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