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杭州娃哈哈营养品厂:宗庆后的成长历程

杭州娃哈哈营养品厂:宗庆后的成长历程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87年,42岁的宗庆后踩着三轮车代销棒冰、汽水和校簿,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当年,娃哈哈也成为中国饮料行业龙头企业。2012年,在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一度下行的背景下,娃哈哈仍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集团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6.31亿元,连续14年登上中国饮料行业榜首。而67岁的宗庆后也再次成为中国“双料”首富。

1987年,42岁的宗庆后踩着三轮车代销棒冰、汽水和校簿,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仅用11年,他便成了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饮料企业之主。此后,娃哈哈的行业霸主地位便再无人可以超越,可谓历经风雨,长盛不衰。

26年来,宗庆后心无旁骛,以超乎常人的耐力,坚守着自己的实业梦想。迄今为止,娃哈哈的产品已涉及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婴儿奶粉等150多个品种,占领了中国每一个城乡店铺,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站在新的起点上,宗庆后为娃哈哈勾画了一幅新蓝图——3〜5年内将娃哈哈带入世界500强殿堂,并将娃哈哈打造成中华民族的世界品牌。

中年创业 缔造饮料“帝国”

1987年夏日的一个午后,天气闷热,杭州的小巷子里难觅人影。宗庆后骑车出了家门,去干一件对他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有些冒险的事情——去承包杭州上城区一家连年亏损的校办企业经销部。

创业初期的条件十分艰苦,借来的14万元钱,宗庆后不敢全部花完,只用了几万元简单地粉刷了一下墙壁,买了几张办公桌椅就开张了。

这一年,宗庆后42岁。按中国的传统说法,四十不惑,人在这个年纪一般会选择沉稳安逸的生活,但宗庆后却做出了这样一个带着风险意味的决定。当时,5分钱一块的橡皮,6分钱一本的作业簿,凡是大店不屑做而学生又需要的用品,哪怕每件只有几厘钱的利润,宗庆后都做。无论风雨雷电,他总是一个人蹬着三轮车,挨个去学校送货。

凭借这份勤朴和信用,他的小生意越做越大,无形中形成了一条长久的交易链条。不久,宗庆后在担任“中国花粉口服液”经销代理后,便凭着这一链条,在短短3个月内,销掉了120万盒口服液。

以宗庆后的一己之力,为这一品牌的口服液打开了市场,也使得这家公司的生产能力无法跟上市场需求。正因如此,宗庆后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与该公司签了一份建立一条生产线、为花粉口服液代灌装的合同。生产线投入当年,就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承包之初,宗庆后向上城区教育局自告奋勇,立下了年利润10万元的军令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第一年下来,宗庆后竟取得了22.2万元的实绩!尽管赚了一些钱,但宗庆后认为,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为了开发自己的品牌产品,常跟学生打交道的宗庆后,便对杭州3000多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近半学生因挑食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尽管当时全国有38家企业生产营养液,却没有一家生产儿童营养液。针对这一市场空白,宗庆后选择了“促进儿童食欲”作为切入点。

1988年11月,中国第一支儿童营养液横空出世。它不仅定位精准——解决儿童厌食偏食问题,再加上“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助力,在市场上一炮打响。1989年4月,宗庆后创立“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从此开始逐鹿中国的饮料市场。

1991年,为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要,宗庆后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职工2000多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并成立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宗庆后利用产品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迅速盘活了杭州罐头食品厂的存量资产,原本亏损4000多万元的杭罐厂,仅3个月就实现扭亏为盈。1989年销售488万元的娃哈哈营养液,到了1991年企业产值一举突破亿元大关,达到2.17亿元!

在集团业务突飞猛进之时,1992年,娃哈哈又成功投产娃哈哈八宝粥,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1994年,娃哈哈积极响应国务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号召,投身西部开发,创造性地以“移民任务与移民经费总承包”的改革思路,兼并了涪陵地区受淹的3家特困企业,建立娃哈哈第一家省外分公司——涪陵公司。涪陵公司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成功解决了1300多名移民的就业问题,并跻身“重庆市工业50强”。

此后,娃哈哈又迈开了“西进北上”的步伐,先后在全国29个省份建立了170余个厂。不仅使娃哈哈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饮料企业,形成了抗衡国外大品牌的能力,同时还吸纳了大量当地人口就业,也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1996年对于娃哈哈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宗庆后瞄准瓶装水市场——娃哈哈纯净水诞生。其国际领先的生产设备,严格的生产控制,先进的二级反渗透技术和臭氧杀菌工艺,缔造了优异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支持与信赖,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获得了“中国名牌”的殊荣。

在娃哈哈的成长历史中,非常可乐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一笔。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占据了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在进行了多次市场调查后,宗庆后再次感觉到了机会。

1998年,娃哈哈在洋可乐“水淹七军”的背景下,毅然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非常”系列将双脚扎根于广大的农村,紧紧抓住“两乐”在广大农村认知度相对较低的状况,以低价格切入,使这一产品迅速打开市场。2002年“非常”系列碳酸饮料产销量达到62万吨,约占全国碳酸饮料市场12%的份额,在单项产品上已逼近百事可乐在中国的销量,成为娃哈哈“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典型一役。当年,娃哈哈也成为中国饮料行业龙头企业。

此后,娃哈哈又推出营养快线、爽歪歪等一系列创新产品,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民族品牌,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

2010年,宗庆后被评为《福布斯》中国首富,财富总额为534亿元人民币。2012年,在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一度下行的背景下,娃哈哈仍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集团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6.31亿元,连续14年登上中国饮料行业榜首。在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娃哈哈营业收入居第16位、利润居第8位、纳税居第9位。而67岁的宗庆后也再次成为中国“双料”首富。

专注主业 实现多元化发展

宗庆后在总结娃哈哈的成功经验时,总是把26年来“专注主业、小步快跑”放在第一位,娃哈哈也以“坚持、专注”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传奇。

目前,我国饮料行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欧美发达国家饮料人均年消费100公斤到200公斤,中国人均只有几十公斤,因此,宗庆后认为,只要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做好食品安全保障,饮料业就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宗庆后看来,要更好地坚持主业,首先要坚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装备水平,继续坚持主业经营,不断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抓好产品升级换代,大力研发降血脂、降血糖等方面的保健饮料,把饮料从解渴转型到健康领域方向。

而对于多元化,宗庆后一直采取谨慎、稳重的态度。他认为,搞多元化,一看有没有需要,二看有没有能力,三看有没有机会,通过这三方面来决定公司的多元化战略。近年来,随着老百姓需求的变化,娃哈哈在上下游领域对多元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02年,娃哈哈利用自身品牌和实力优势,在儿童商品上进行扩展,高起点进军童装业,推出绿色环保童装,这标志着娃哈哈向跨行业经营和多元化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娃哈哈童装致力于打造中国童装第一品牌,秉承为0~14岁的儿童生产“健康、舒适、漂亮童装”的理念,从童装的设计、面料的选择到童装的生产,各环节均严格执行欧美及国家有关环保要求,并通过中国环境产品标志认证。凭借独特的销售经营模式,专卖店、专柜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外的所有省份,现已形成年销售童装百万余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庞大规模。

近年来,国内乳业的崎岖发展道路一直牵动着宗庆后的神经。2010年,娃哈哈推出高端奶粉——爱迪生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由娃哈哈集团委托荷兰皇家乳品公司专项定牌研究开发,并在荷兰生产高品质婴幼儿配方奶粉。每一罐爱迪生奶粉,其奶源—生产—灌装—包装全过程,均在荷兰完成。此举也开创了让国外企业为中国贴牌生产的先河。

此外,为了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能源问题,提高节能目标,娃哈哈结合本公司饮料生产线物料输送电机情况,开发了可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节能型直驱电机,并可实现高效节能(效率80%以上,节能15%~30%)。目前已完成一款样机试制与测试,计划先在集团内部推广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列化产品研发。该电机可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包装和冶金等自动化装备,以及塑料成型机床和数控机床等领域。

在奶粉、童装、机械等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后,娃哈哈又在企业发展需要和实力保证的基础上进军商业零售领域。

随着经济的持续迅猛发展,中国老百姓收入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十八大又提出,到2020年要让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更会推动消费品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宗庆后认为,娃哈哈经过多年的发展,有能力也有责任响应国家号召,在繁荣市场、促进消费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而进军零售业,也是娃哈哈突破1000亿元销售大关、进军世界500强的重要一步。

2012年9月初,宗庆后现身意大利米兰周边的工厂,走访企业并现场看样订货。这趟欧洲之旅,足迹遍及巴黎、马德里、巴塞罗那以及意大利米兰、佛罗伦萨、那不勒斯、西西里岛等地。在宗庆后看来,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还主要是一线奢侈品牌,实际上许多欧洲二三线品牌,同样有着上乘质量和良好声誉,这些商品性价比更高,更符合中国普通消费者的需求。

2012年11月29日,在娃哈哈集团建业25周年的庆典当日,娃哈哈第一家欧洲精品商场WAOW PLAZA在杭州钱江新城正式开业。商场定位于国际高档精品百货,集欧洲精品家具、高级钟表、珠宝饰品、高端品牌服饰、儿童用品、休闲美食于一体,以年轻、时尚的都市金领和新型家庭为主要客户群体,倡导“新时尚、轻奢侈”的消费理念。商场从选址、装修、采购到开业,真正筹备的时间仅有四个月,延续了宗庆后在饮料行业一贯的效率和速度,也创造了中国商业领域的新奇迹。

此后,娃哈哈继续寻找进入其他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机会。2013年11月5日,宗庆后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娃哈哈进军白酒行业。同时,一款以贵州茅台镇为原产地的高品质高性价比的酱香型白酒——“领酱国酒”也正式宣告上市。此次进军白酒行业,在娃哈哈多元化棋盘上又增添了一枚棋子。

对于选择进入白酒行业,宗庆后表示,首先是对口支援贵州,帮助落后地区发展经济是娃哈哈的一个传统;其次,茅台镇有很多酒厂,有独特的地理优势,那里生产出来的是好酒;第三,当前中国的白酒行业进入发展低谷,而中国又有着悠久的酒文化,行业的振兴与传承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加入。酱香型的酒,生产周期要五年,小企业没有资金,不具备打造全国品牌的能力,而娃哈哈有资金有实力,因此在白酒行业低谷的时候便进入这个行业。

“认真做好一件事,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26年来,我们的信念从未动摇,对于快速积累财富的虚拟经济,我们视而不见,而是一心一意做产品、搞实业,一心一意为中国老百姓提供最实惠的必需品,这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宗庆后说。

坚持战略 凝聚核心竞争力

经过26年的发展,娃哈哈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饮料企业集团。娃哈哈的成功,归结于宗庆后为企业发展制定的正确战略。

首先是坚持主业、小步快跑。26年来,娃哈哈一直坚持主业经营,一直坚持在食品行业里发展,将小产品做成大市场,坚持谨慎地滚动发展,坚决不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坚决不做自己心中无底的事情。但一旦抓住机遇就大干快上,把小产品做成大市场。通过规模优势,娃哈哈产品的质量、价格与国内外企业产品相比均占有绝对的优势。同时没有搞负债经营,至今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反而有上百亿元存款。而且亦没有因为有钱而头脑发热就乱投资,因此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了稳健高速的发展势头。

其次,坚持不断创新,确保领先地位。宗庆后的勤奋和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从创业时一直保持到现在。他每天超过16小时的工作时间,坚持自己走市场,看终端,每年有200多天在出差,有时甚至一个月要跑上十多个地方,每年亲笔撰写100多篇销售通报,二十年如一日!他认为,跑市场的时候,多观察社会就能发现商机,进行创新。事实上,娃哈哈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由宗庆后提出想法后,再由研发部门去开发。

宗庆后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了“跟进创新、引进创新、自主创新”三步曲。企业创立初期,采用跟进创新,人家生产一种口味果奶,娃哈哈就生产6种口味果奶;人家生产钙奶,娃哈哈就生产AD钙奶,营养更容易吸收。

当企业有了一定基础后,就采取引进创新。如娃哈哈纯净水就是从美国引进反渗透技术和设备来生产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市场产品与国际市场已经区别不大,依赖跟进创新和引进创新已经不能取得优势。

经过多年培养,娃哈哈亦有了一定的实力,拥有自己的科研人才队伍,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实验室,引进了大批国际一流水准的实验设备和先进仪器。于是就开始自主创新,取得很大成效,比如营养快线,把牛奶和果汁混合起来,同时添加进15种营养素,口感好、营养丰富。营养快线一上市就迅速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饮料单品之一。2012年,仅这一款产品的销售额就突破200亿元,占到娃哈哈营业额近三分之一,相当于全中国13亿人每人喝了4瓶。

娃哈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实施了差异化战略,既避免了与人家的恶性价格竞争,同时这些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也较高,销售和效益都很好。娃哈哈不仅紧紧抓住了市场脉搏,牢牢掌握主动权,而且实现了长期又好又快的发展。

另外,一流的装备也形成了娃哈哈的竞争优势。26年来,娃哈哈先后投入200多亿元引进国际一流全自动生产线,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包装出厂,全部实现自动化,同时,不断引进与开发新技术,以使企业的设备技术始终领先于人家。既保证了质量,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使娃哈哈的质量与价格跟国内企业及国际上大企业的产品相比,均占有绝对的优势。同时,娃哈哈每做一个产品,都会把它做大,形成规模效益。

好产品还要有好营销。在当今“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营销运作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产品本身的品质之优。娃哈哈拥有遍布全国的近五万个经销商,如何管理好这个至关重要的终端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娃哈哈成败的关键。宗庆后的解决之道是创立“联销体”,即编织了一张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终端营销网。包括6000多个一级批发商以及三四万个二级、三级批发商。

通过合理分配厂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娃哈哈与8000余家经销商建立联销体制度,变一家企业在市场上与人竞争为几千家企业合力竞争。同时,通过帮助经销商发展二级联销体的方法,将市场网络一直延伸到了农村,可在短短一周内将公司新品铺向全国300多万个零售终端,使产品迅速送到消费者手中,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多年来,娃哈哈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诚信经营,坚持走品牌经营之路。品牌是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强大的品牌效应是企业制胜的武器和重要标志,品牌的一半是质量,一半是诚信。为保证产品质量,娃哈哈引进了大量的高尖端检测仪器与设备,培养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质量检测监督人员,同时实施了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公司多次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其瓶装水和果汁饮料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娃哈哈”“爽歪歪”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企业坚守诚信,做到对消费者诚信,对供应商、经销商诚信,对员工诚信,对所有的人与事保持诚信,取得了良好的信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是娃哈哈得到长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正确的战略规划能使企业长盛不衰。娃哈哈在发展过程中,正是遵循了正确的战略路线,才始终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创造、保持、扩大自身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历经多年风雨仍屹立不倒。

建“家文化”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2013年9月9日,由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的第七届全国民营企业“关爱员工、实现双赢”经验交流暨表彰会上,宗庆后获得“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宗庆后出席全国“两会”

宗庆后在会上表示,“26年来娃哈哈始终能够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做好了人的工作,通过打造有娃哈哈特色的‘家文化’,凝聚了三万余名员工的力量,锤炼了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的干部员工队伍,共同推动了娃哈哈的高速发展。”

“家文化”是娃哈哈的企业文化,包含“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三个层面的含义。“小家”是指每一个员工,“大家”是指企业,“国家”就是祖国和社会。

每位员工都是一个小家,娃哈哈认为,团结和凝聚每位员工的力量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员工队伍非常重要,只有把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企业才能发展。

1999年通过转制,全体员工成了公司的股东,可以通过分红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员工的收入水平也随之大幅度提高。此外,娃哈哈还为员工解决住房问题。企业创立以来,一共分配住房近2000套,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并率先实行住房货币补贴,在杭州整个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让员工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解决了其后顾之忧。为了解决进城青工的稳定问题,娃哈哈特意建造了廉租房来租给外来青工,让他们在城里安居乐业。

每年春节,公司都会为在杭过年的外来青工和知识员工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宗庆后亲自到各基地,举杯祝酒,与大家共迎新年。新春团拜会上,他也向干部员工一一敬酒,并特别感谢外派干部和销售人员的家属对娃哈哈事业的支持和奉献。

为了促进员工岗位技能的全面提升,娃哈哈还开发了200余门培训课程,通过开展出国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培训、现场交流等多种手段,使员工培训覆盖率达到100%。此外,娃哈哈还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策略,2008年送出近450名员工出国或参加外部培训,还引进“清华大学IE大讲堂”、时代光华管理课程等,全面提升培训质量。

发展“大家”就是发展企业。凝聚小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企业这个“大家”。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的生活才会有保障;其次,只有企业不断发展,广大员工才会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报效国家,就是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宗庆后看来,作为民族企业,不仅要讲经济效益,还要讲社会责任。娃哈哈有使命和义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从校办企业起步到成为中国饮料龙头企业,从3个人起家到如今3万人的大家庭,26年间,娃哈哈人同舟共济,锐意进取,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产品,以践行“产业报国”为己任,促进地区之间、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义利兼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娃哈哈一直秉承“产业报国、泽被社会”的经营理念,截至2012年9月,累计上缴税金290亿元。

同时,娃哈哈作为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先富起来的一部分,致富思源,时刻不忘帮助西部地区解决就业问题,带动更多人致富。无论是娃哈哈的首家外地公司“涪陵”,还是之后的“广元”“红安”“宿迁”等公司,都依靠输入娃哈哈产品、技术和品牌优势,都是建一个赢一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包装、运输、农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由于在扶贫工作上的成绩,娃哈哈先后获得“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集体”“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目前,娃哈哈的170家子公司绝大多数都位于老少边穷地区。直接吸纳了近3万名员工就业,其中来自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员工占80%以上。在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娃哈哈不仅没有裁员,还在全国投资60多亿元,增加了大量生产线,增加了上万个工作岗位,并通过在全国各地建厂,间接带动了原材料、包装材料、水电、运输等相关行业150万人就业。

除了“扶贫式开发”、打造利益共同体让各方都受益外,宗庆后也积极投身各类社会公益事业, 26年来他已累计为慈善事业捐赠达4.35亿元,其中教育类捐赠超过3亿元。

自2000年杭州市第一次举办“春风行动”以来,宗庆后始终如一地支持“春风行动”的开展,积极帮助下岗职工及特困家庭解决生活问题。在第13次“春风行动”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又捐款1000万元,定向用于困难家庭的就学援助。13年来,先后捐款逾24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杭州市“春风行动”第一捐款大户。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娃哈哈克服自身有两个厂区遭受地震破坏的困难,加班加点,在第一时间向灾区送去物资。累计向灾区捐款捐物1500余万元人民币,还承诺提供1500个岗位,解决灾民的就业问题。

2010年春季,西南5省遭遇一场世纪大旱灾,娃哈哈集团当即捐款850余万元,帮助各级政府和灾民共渡旱灾难关。

2012年5月,娃哈哈正式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启动“营养快线”筑巢行动。每销售一瓶营养快线,娃哈哈就会捐出一分钱用于贫困地区学校学生宿舍建设。目前,援建范围覆盖四川、河南、湖南、贵州、重庆、云南6个省市18县38所学校。

同年,杭州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宗馥莉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7000万元人民币,设立“浙江大学馥莉食品研究院教育基金”,专项建设“浙江大学馥莉食品研究院”,以支持食品学科营养与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中国食品行业培养专业高端人才,提升中国食品行业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在伴随娃哈哈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宗庆后以其企业经营上的卓越成就和社会贡献,先后获得中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爱国拥军模范”“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未来,宗庆后的目标是将娃哈哈打造成百年老店,实现基业长青。而他心中的中国梦,一是国家要繁荣富强,不再受人欺负,而且要受人尊重;二是老百姓生活要富裕,过上高水平的小康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谢国民 泰国卜蜂(正大)集团董事长

谢国民是在全球商界具有突出影响的华人企业领袖。作为继承者的他,以创业家的胸怀与使命,将卜蜂(正大)集团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农牧工商一体化经营公司,同时,还涉足电信、石化、房地产、医药、零售、金融、机械和传媒等领域,是东南亚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以及最先迈入世界500强企业门槛的华人企业之一。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大富豪榜上,谢国民也是常青树,并且位居东南亚地区榜单前列,在2013年《福布斯》公布的泰国富豪榜上,谢国民以130亿美金净资产连续四年蝉联泰国首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