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别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

别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

时间:2022-08-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典案例我的地盘,我做主马上要到元旦了,班主任让贲超组织大家准备些联欢会的娱乐节目。但贲超却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擅自拟定了一张节目名单和参演人员。所以,家长若想改善孩子那种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就首先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经典案例

我的地盘,我做主

马上要到元旦了,班主任让贲超组织大家准备些联欢会的娱乐节目。但贲超却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擅自拟定了一张节目名单和参演人员。在班会上,他颐指气使地走上讲台,说:“马上就元旦了,联欢晚会大家都出点力,我这里弄了几项节目,感觉挺不错的!”台下的同学们有些莫名其妙地看着他,这时有个同学说道:“表演节目不是自己报名的吗?怎么还要规定啊?要是不想演呢?”

贲超说道:“又没说让你演!下面我说下参演的顺序和项目,还有名字!愉露,你先唱首歌,我觉得《隐形的翅膀》挺适合你的。郭元、董莉还有蔡斌、王娟,你们四个表演个小品,你们四人平时挺能说的,小品名是《不差钱》,等过后,我把对白给你们!”贲超还要继续说下去,那个叫蔡斌的冷笑道:“别算上我,我不演!”贲超说道:“都指定你了,你就演!这不是给你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嘛!”蔡斌不悦道:“我不需要!你给别人吧!”贲超立刻皱起眉毛:“是班主任要我组织的节目,要不愿意跟班主任说去!而且我是班长,我说怎么着就怎么着!”蔡斌继续道:“有你这么组织节目的吗?还强迫别人演啊?凭什么听你的?你考虑过别人乐意不乐意吗?”其他同学也开始起哄:“就是,凭什么就听你一个人的?”“一点儿也不尊重别人的感受!”……整个班会变得乱七八糟。

最后,还是门外的班主任看不下去了,把安排节目变成自由报名,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案例评析

我们时常会产生“有我的地方,我说了算”的想法。也许是从小我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直受家人和亲戚的宠爱,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或者发发脾气就可以让他们妥协。因此,我们一直有着“小皇帝”的优越感,也形成了喜欢被人关注,被人宠着,处处要别人唯你命是从的习惯。于是,一遇到事情,我们常常先想到自己,认为自己怎么做别人都会接受、喜欢,却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当别人对我们发号施令,或不经自己同意就决定什么事情时,我们会有被忽视、被轻视、不被尊重的感觉,也会觉得对方的行为太自私自利,会感到心里不舒服。

有时,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是急于想证明给大家看自己是强大的,是可以被大家信赖的,想用自己的力量为大家做点什么。有这种想法是正确的,证明我们很在乎和关心身边的人。但毕竟大家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习惯,我们的一些善意或许并不适合对方,若强加于人,可能会造成彼此的不快,让对方误以为你太过狂妄自大。

我们即将步入成年或已经是个成年人,对事对人都应该多一分成熟,凡事多考虑考虑别人的感受。比如,当我们又想命令别人去做什么的时候,先想想他是不是愿意去做;当我们想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见做事的时候,考虑考虑别人是否有更好的意见……时刻考虑别人的感受,尊重别人的选择。这样,我们才能守住更多的友情,获得更多的尊重。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说话前,先想想别人的感受

一些中学生,总喜欢想到什么说什么,有时,哪怕是别人的糗事或缺陷,也常拿来挂在嘴边取乐,以吸引其他人的注意。比如,有个同学走路时,被鸟屎砸到。当你想要传播一下这则笑死人的消息时,先想想,如果你是当事人,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是尴尬、羞愧、恼怒,还是怕被说出去?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把握住说话的分寸。如此,对方会对你感激不尽。

别把自己的话当命令,学会将意见变成建议

当别人以你所不能接受的方式做事时,就会觉得对方是错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路,同样一道题,有很多种解法,虽然过程不同,但结果都是正确的。所以,当再看到别人没按照你的思路行事时,别急着教育对方,你可以用商量的口气,和对方讨论,也许你们能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你也受益匪浅,又多了几种思路嘛!

少用“我”,多用“我们”

有些同学在说话时,常说“我的想法是……”、“我认为……”,其实,这样的说法就是将自己与其他人隔离开,郑重让别人关注你的想法,让别人都以你为中心。所以,才会令其他人讨厌与你交流。

别人也希望受到尊重和重视,也希望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跟别人谈事情时,要集思广益,而不是特立独行。让在场的各位都发表一下意见或看法,将“我”变成“我们”,多说“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而不是“我决定……”。要知道,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父母引导

很多家长曾苦恼地说:“我发现孩子无论在什么事情上,首先想到的总是自己,这一点有时让我有点伤心。”

有心理学家曾表明:过度放纵的教育方式,容易令孩子养成没礼貌、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的不良品质。家长若对孩子百依百顺,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孩子慢慢地就会轻视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甚至包括家长。所以,家长若想改善孩子那种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就首先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家长应对孩子的要求给予满足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加以限制和禁止

在保护孩子的同时,给以社会文化的训练,常引导孩子应抱有“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

家长可以让孩子多为别人做些事情

因为孩子从小就是家里的中心,受到太多关注,结果导致孩子升入中学后,依旧对别人有很强的依赖性,只考虑自己的存在,眼中从没有他人。只关注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对其他漠不关心。所以,多让孩子为别人做些事情,比如帮家长分担些家务,帮邻居家的孩子补习功课,帮忙照顾下老人,或带着孩子多参加些社会公益活动,等等,这可以让孩子慢慢改善以自我为中心的做事方式,开始关注别人的想法。

在特殊的节日,也别刻意放松对孩子的约束

比如,在孩子生日或某重大节日的时候,给孩子准备特别隆重的庆祝方式,或给孩子很多的钱,让他尽情去享受,让亲戚朋友都围着他转,让同学们都羡慕他,让他出尽风头,等等,这无疑会强化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识。所以,家长必须改掉这些行为习惯,尽量以节俭、低调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尽量避免让孩子产生众星捧月的优越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