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狭义地来讲,是直接领导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官员们要提高领导能力,他们如果不懂文化,不理解文化发展规律,将直接影响到文化建设的水平。因此,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是所有领导干部都要正视的命题。这是由文化的特点决定的。

三、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狭义地来讲,是直接领导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官员们要提高领导能力,他们如果不懂文化,不理解文化发展规律,将直接影响到文化建设的水平。另一方面,文化作为人的主观态度、价值取向,使得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领导工作也都不能脱离文化的影响。我们常听得一些领导干部在总结工作时说,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思想观念的东西不正属于文化的范畴吗?因此,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是所有领导干部都要正视的命题。提高领导干部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必须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入手。

(一)微观层面

1.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

世界上很少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有过以诗词歌赋的修养作为录取官员标准的历史。现在对官员的录用当然要科学合理多了,但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们这个民族对官员文化素养的期许是很高的。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领导文化建设难免就要捉襟见肘,就是领导经济建设,也常常因为缺乏对一地文化生态的了解导致生搬硬上一些项目,即便取得了经济成绩,也会招致民怨。提高文化素养的方法,在于读书与实践的结合。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获得一点文化的底蕴。更重要的,通过对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与人文精神的亲身考察来验证经典中的内容。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一方法的体现。

2.要拓展领导干部的文化胸怀

理解文化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中国文化绵延不绝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历史上它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开放包容。面对异域文化的挑战,中国人每每能融古会今、消化翻新。这是文化上自信大度的表现。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多元交流碰撞势不可当,更需要我们尤其是领导文化建设的官员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去放开怀抱面对,自觉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而不是固步自封,拒斥抵触不同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3.要强调领导干部以文化的方式来领导文化,不能以抓经济建设的方式领导文化

很多领导干部都很重视文化建设,但为什么领导文化建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这是由文化的特点决定的。文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往往通过时间的养成产生作用,它不像抓经济建设那样立竿见影,一抓就灵,当年投入就有产出,可以通过GDP这样的数字方法去衡量,而是要以极大的耐心\长远的眼光来加以培植。文化的交流是人与人交往中的高级形态,是诗与礼那样的文质彬彬的君子往来,有着一套文化的语言、文化的逻辑。只有熟悉并掌握文化的语言和逻辑,充分尊重文化的规律,给文化以足够的空间去成长,才能收获预期的成果。中外历史上出现过的百家争鸣、文艺复兴等文化大繁荣时期,都与当时宽松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有关。这一点,对于习惯了抓经济建设的领导干部们来说,是尤其需要记取的。

(二)宏观层面

1.要自觉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协调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密不可分。政治、经济中有文化,文化中也有经济与政治。当今时代,文化在促进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文化与经济、政治内在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或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经济、政治为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文化为经济、政治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价值标准。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共同进步,需要把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把文化工作作为与经济、政治工作同样重要的工作来安排,结合经济、政治工作来做文化工作,结合文化工作来做经济政治工作,真正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融为一体。

2.要勇于面对多元多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由于广泛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我国经济成分、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我国社会文化日渐多元多样了,这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现实社会文化环境。我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这是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地方。承认社会文化的多元多样,并不意味着承认文化中的每一元、每一样都有同样的进步意义,更不意味着我们在对每一元、每一样都亦步亦趋。先进文化是人类精神、智慧精华的结晶。历史表明,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是由先进文化所引领和推动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进步的道德观念,催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体现当代最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知识,使其成为我国社会文化的主体。在多元多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从事先进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先进文化的内涵,尊重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辨识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的能力。

3.要使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举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是重要的精神生产部门,都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格修养和艺术品位的任务,都要为塑造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做出贡献,这是它们的共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相互促进,但在服务重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方面,它们又是有区别的。不能简单地以对待文化事业的方式对待文化产业,也不能以对待文化产业的方式对待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要严格按照公益性的原则来管理,政府应当充分满足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资,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则要严格按照市场的方式来运作,要将更多适合产业方式发展的文化单位和部门推向市场,经受市场的考验,在市场中做大,真正形成产业化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要正确处理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致力于维护健康的文化生态

文化产品既是精神文化产品又是商品,文化行业既是思想文化工作部门,又是经济部门。否定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和否定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都有片面性。实际上文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是此消彼长或截然对立的,且不说目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精神文化产品大量存在,就是那些通常被认为是出于商业目的而制作的文化娱乐品,同样有不少使人受到良好教益。不同的文化部门或领域在更偏重于社会效益或是经济效益方面可能是有差别的,但总体而言的文化建设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否则,文化建设或者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或者会难以为继。因此,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如果再像过去那样否认文化的经济价值或对经济价值做出负面评价显然不合时宜,合理的利润追求不仅是正当的,而且应当受到鼓励。我们所要反对的仅仅是把利润的追求当做唯一,也即把经济效益的好坏当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文化的价值是不能简单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效果很难换算为具体的金钱,况且文化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所产生的功效往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看得出来,不能根据一时的效果就做出判断。文化建设需要兼顾眼前与长远,更多地看重社会综合效益。一时不能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项目未必就没有意义,如果一味以经济效益来评价文化建设,许多一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或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就有被扼杀的危险。这对社会的长远发展显然不利。社会效益永远是文化建设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当经济效益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