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同事保持距离

与同事保持距离

时间:2022-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与同事保持距离距离,是一种物理现象,更是一种人际学问,它是现代办公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同事刻意保持距离,隔得远远的,会被认为太冷漠;太接近,则可能承担过于亲近的罪名。异性同事之间的距离,更是复杂又微妙的……程某与刘先生原来关系平平,自从这个消息透露后,刘先生的周围总是有程某的影子。小华意识到小军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威信以及团队工作的效率,但他无计可施。

7.与同事保持距离

距离,是一种物理现象,更是一种人际学问,它是现代办公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小小的办公空间中,人来人往,身体的距离该如何掌握?和同事刻意保持距离,隔得远远的,会被认为太冷漠;太接近,则可能承担过于亲近的罪名。距离不只是物理问题,更是心理的、社会的、影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非常深远的问题。异性同事之间的距离,更是复杂又微妙的……

有人这样界定同事的含义:同事是谁?是每天和你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他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你的朋友,是和你在办公室面对面、肩并肩的人,同劳动、同吃喝、同娱乐的人。

有很多人都吃过把同事当朋友的亏,小A便是这样的一个人。小A刚参加工作没多久,见了本部门的同事就跟见了亲人似的。大家每天一块上班,说着笑着就把活干了;中午一起到食堂吃饭,其乐融融就像一家人;晚上时而泡吧,时而保龄,时而蹦的。真是相见恨晚!小A感叹:谁说工作以后不容易交到朋友!既然是朋友,自然无话不谈,尤其是发牢骚的时候。偏心的老板,拍马屁的他,无知的B,在场人人点头称是,英雄所见略同。谁人背后不说人,小A不觉得自己卑鄙。然而没多久,小A的议论陆续传到那些人的耳朵里,当事人都对他怒目而视,有的偷偷给他准备了小鞋,有的干脆以牙还牙。小A惊诧、愤怒,最后伤心,却发现伤心都找不到理由,再亲密的同事也未必是真正的朋友,同事是你的,也是大家的。

职场上有很多条理由不能把同事当朋友:

理由一:同事不是诉说秘密的对象。

朋友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但对于同事就不行。

小莉是一个才进公司的新人,工作做得蛮出色的,就是整天没有一点笑容。公司的李姐很热心地邀请小莉去吃饭,说着,说着,李姐就告诉了小莉自己的秘密。听着李姐的这些事,小莉不禁愣住了,觉得李姐就似一面镜子,和自己心心相印。于是乎,小莉把自己的心事也全都说了出来。原来,小莉爱上了自己的上司。可没多久,同事们都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她。终于有一天,马姐偷偷地对小莉说:“你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其实,你的事不该告诉李姐,她是个大嘴巴,说她知道你的私事”。“可是她,她不也一样……”小莉疑惑地说道。马姐笑笑地对小莉说道,什么一样?人家李姐和她老公幸福得很哟。

小莉的失败在于,以为别人与自己有相同的遭遇,就轻易说出自己的秘密。我们要知道,不论对别人说自己的秘密,或去听别人的秘密,那都没什么好处,何况在传递的过程中,又会产生许多副作用。

对付特别喜欢打听别人隐私的同事要“有礼有节”,不想说的可以坚决说不,对有伤名誉的传言一定要表现出坚决的反对态度,同时注意言语还要有风度。如果回答得巧妙,就不但不会伤害同事间的和气,而且还保护了自己不想谈论的隐私。保护隐私一来是为了让自己不受伤害,二来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当然也没必要草木皆兵,但凡工作之外的问题全部三缄其口,这样便很容易让人以为你这个人不近情理。有时候,拿自己的私人小节自嘲一把,或者和大家一起对别人开无伤大雅的玩笑,呵呵一乐,会让人觉得你有气度、够亲切。但切忌不要给人留下把柄。

理由二:有时候暗算你的人恰恰就是同事朋友。

小李从省商校毕业后,应聘到一家保健品公司,在试用期有一个指定的考核项目——提交一份市场调研报告。为了写好这份报告,小李跑遍了济南及周边的保健品市场,碰了无数的钉子,挨了无数的白眼,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就在小李着手整理、归纳这些翔实资料之际,与小李同室的小秦央求小李指导指导他,并随意翻看小李收集来的资料,甚至站在小李身后看小李写。小秦也是与小李一起应聘而来的新员工,而且是小李的老乡,小李当时没在意,更没想太多,就热情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和盘托出。

意想不到的是,当小李终于整理好自己题为《我市及周边地区同类产品的市场调研和应对建议》一文,提交给主管领导时,主管领导浏览一下,就开门见山地说:“你这篇写得很翔实、很到位,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可是,里面的内容有许多是和小秦重复的,你是不是和他一起去调研的?以后可不能这样,要学会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小李后悔得差点哭出来。

理由三:同事中也有素质不高的人。

刘先生一向春风得意,老科长即将退休。有消息灵通人士说,刘先生是下一任科长的绝对人选,原本在办公室不起眼的刘先生马上要走红了,同事们对他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弯,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要算程某了。程某与刘先生原来关系平平,自从这个消息透露后,刘先生的周围总是有程某的影子。早上,刘先生上班时桌上一定有一杯热茶,那是程某给准备的。刘先生有什么公事或私事,程某都非常热心,争着去跑腿。经常,刘先生在场的时候,程某一个劲儿向大家赞扬刘先生,说他千好万好。可好景不长,接老科长班的不是刘先生而是新调来的林先生。程某立刻又换了一副嘴脸,围着林先生打转,科长长、科长短的,叫得挺欢,把刘先生冷在了一边。让刘先生最气愤的是,程某还在新科长面前说刘先生的坏话。显然,刘先生被素质不高的程某给“涮”了。

理由四:有的人喜欢和自己的同事交朋友,但是当突然有一天,你的朋友成为你的下属时,你就容易处于尴尬的地位。

自从好友小军成为小华的下属后,小华便面临这样一个困境:由于顾及好友的面子,他没法严厉地对待小军。每逢布置什么任务都是以商量的口吻和小军说。而小军也完全没有身为下属的自觉,总是在同事面前大大咧咧地对待小华,有时候碰到别的同事在工作中有什么错误,甚至会以和事佬的姿态劝小华不要小题大做。小华意识到小军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威信以及团队工作的效率,但他无计可施。

理由五:当你与朋友的意见相左时,朋友关系很容易遭到破坏。

在一次业务会上,小金对一个项目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没想到紧接着,好朋友小高也提出了另外一种方案,和他的恰好意见相左。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大家认可了小金的方案。会后,小金明显觉得小高对他有所冷淡。之后,在许多事情上,小金都能觉察出小高和自己好似在暗中较劲,以前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也变得怪怪的。

当仅仅是朋友时,争论一两句不会成为两人关系的障碍,然而作为同事的争论,却关系到上司的看法、个人能力优劣的比较,往往会成为双方关系的致命伤。

理由六:与同事做朋友容易形成小团体。

一般来说,上司不希望自己公司中出现小团体。

上司会认为小团体里的人公私难分。如果提拔了圈内某个人,而与之较好的同事“哥儿们”可能会得到偏爱放纵,不仅对公司、对事业不利,而且对其他员工也不公平。

上司对小团体总是抱持着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小团体里的人多有顾虑。有些时候,上司担心小团体里的人“不忠诚”。经常聚在一起的人气味相投,若上司对其中某个人批评或扣奖金,若其中某个人与别的同事发生矛盾,这几个人可能就会联合起来对付上司,或影响公司团结。再说,即使上司想给其中某个人单独奖励,这个人很可能就会泄露给圈内的朋友知道。

不要过分投入小团体,投入小团队只会整天与三五个人聚在一起,而与大多数人“隔离”。不利于与其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而且如果上司把你认为是小团体的一员而列入黑名单,你就倒霉了。经常参加小团体里的应酬,很难抽出时间来加班或学习专业技能,私人事务还会增多,或接打私人电话,或围聚在办公室聊天。再说,混在小团体里的人,上司会认为其缺乏沟通能力,不适合领导之职。公司里的流言,多半来自这些次级团体。有的单位小团体之间界限分明,如果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一方,会立即遭到另一方的不满甚至排斥。当你一不小心在同事面前表达你对单位的不满情绪,小心第二天就会有领导找你谈话。所以如果你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最好选择远离风暴的方式,用心专注于本职工作。

一般说来,如果你不想加入任何一个小团体,就要与周围同事保持距离。同办公室有好几个人,你对每一个人要尽量保持平衡,尽量处于不即不离的状态。也就是说,不要对其中某一个人特别亲近或特别疏远。在平时,不要老是和同一个人说悄悄话,进进出出也不要总是和一个人。否则,你们两个也许亲近了,但疏远的人可能更多。有些人还以为你们在搞小团体。如果你经常和同一个人咬耳朵,别人进来又不说了,那么别人不免会产生你们在说人家坏话的想法。

因此对待同事,明智的是存有两种态度:①充分信任,想像他对你的帮助是真诚的;②处处留心,防备他人背后暗算。这两种态度要同时并存,表面看起来似乎矛盾,其实不然。既然是同事,就应相互信任。因为工作中相互协作的事很多,如果不能相互信任,必然互相牵制,就无法如期完成工作,这是无论对谁都没有好处的事。所以,合作的态度是第一位的。但凡事都有个度,过犹不及,所以,在信任之外还要留个心眼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防备别人并不是要把别人怎么样,只是为了避免后院起火,自己措手不及。通常情况下,职场上如果没有来自自己人的破坏,一般是不会被外人打败的。

因此,要想和同事保持长久的合作就要和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人把人际交往的距离准则比作“刺猬理论”,这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同事之间,因为观念、文化、知识、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处世态度和交际方式。如果同事之间交际过近、过密,有时相互个性差异会发生碰撞,反而会损害彼此间的关系。再则,同事之间虽是事业的合作者,又是利益的竞争者,在名和利的面前,往往会充当掣肘者。所以,同事相处,既要密切配合,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使彼此少受伤害。因此,员工与同事相处应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保持适当的距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