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债偿还能力指标

外债偿还能力指标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外债偿还能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承担的国际债务的还本付息能力。若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大,则表明偿债能力的削弱。外债包括已拨付的和未清偿的年末总余额,国内生产总值为当年年末总值。为了从动态上预计偿债能力,可设置与偿债率相配套的偿债能力转换系数。

所谓外债偿还能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承担的国际债务的还本付息能力。解决债务偿还问题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问题,如外债使用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外债投资的出口创汇比例、外债的管理和控制、利息汇率风险等,只有把这些问题通盘考虑进去,才能保证外债的偿还。外债得到偿还,保持了良好的债信,就能够保持外资源源流入,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进一步从外债的使用角度来衡量外债的适度规模问题。

考察外债偿还能力的指标体系如下。

(一)负债率

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

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了一国举债规模受其经济规模的制约。国内生产总值是广义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制约着偿债额,这是量的规定性。因此,举债规模和各期偿还额不能超越自身的经济能力和各期的国民收入水平。若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大,则表明偿债能力的削弱。若该指标的百分比达到一定水平时,则要以国内经济紧缩为代价,以便如期偿还债务。按国际惯例,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小于5%一般来说是“安全”的,大于5%可能会出现问题。当然,小于5%也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全,因为这里还有一个资源转换能力的问题。一国资源转换能力也决定着偿债额,它可用本期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商品劳务出口收汇额的比重(偿债率)来反映。

上述的负债率是本期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事实上,负债率可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常见的其他负债率指标有:

(1)外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外债包括已拨付的和未清偿的年末总余额,国内生产总值为当年年末总值。一般认为这一指标的百分比不得高于45%,以35%~40%为宜。

(2)外债与出口之比。

即年末的债务总额与年末出口总额之比。这一比率在100%以内为宜。

(3)利息支付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即年末利息支付额与年末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在3%以内为宜,最多也不宜超过3%。

为什么负债率可用以上这些指标来衡量呢?这是由于债务总额与利息支付、还本付息是不同的概念。它要受到利息率、汇率、债务的期限结构所影响,因此在考虑负债率时必需考虑到这些因素。例如,用一国债务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这一指标衡量一国债务,从数值上看可能合理,但是该国债务期限结构有问题,若还本付息集中在某一年,这样还本付息占国内生产总值就可能很高。这也会影响到一国债务的清偿。又如,利息支付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这一比率既可反映借债利息的高低,又可反映市场汇率对利息支付的影响程度,同时还可反映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牺牲程度。因为利息支付不同于本金支付,本金支付是将借入的钱原数还给别人,而利息是要从国内生产总值中净扣除的。只有以上各种负债率指标互补,才能从时间上和利息支付上反映出一国经济发展对外债的依赖程度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净损失程度。

为了从动态上预计一国的偿债能力,可设置偿债能力总量系数指标。

(二)偿债能力总量系数

(1)若该系数等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不变;(2)若该系数小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提高;(3)若该系数大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降低。

(三)偿债率

按照国际惯例,如果偿债率超过20%,就有还不起债的危险,因而往往把20%的偿债率作为考虑借款的警戒线。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的经验数据。由于各国的经济情况不同,承受债务的能力也各异;借款规模的大小还要与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以及资本往来项目的外汇收支状况结合起来考虑。我国的偿债率到底多大为宜呢?这需要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1)中国是一个低收入的国家,出口总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10%,远远低于市场经济工业国的水平,也低于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2)由于中国国内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再加上目前投资和消费过旺,压缩进口的余地很小;(3)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在近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的改变。因此,我国的偿债水平应在15%以内为宜。

为了从动态上预计偿债能力,可设置与偿债率相配套的偿债能力转换系数。

(四)偿债能力转换系数

设置该指标的目的在于考察今后各期还本付息额的变动速度与商品劳务出口收汇额的变动速度的关系,从而对今后各期的偿债能力做出预测。偿债能力转换系数的经济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1)若该系数等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不变;(2)若该系数小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提高;(3)若该系数大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降低。

负债率和偿债率是国际公认的两种衡量债务适度规模的指标,但它们并不是用于衡量的唯一指标,它们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这两种指标所显示的是过去已发生的情况,并不包括未来形势的发展,也没有考虑到经济中的各种其他变量。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国际金融环境的改变、外贸政策的变动等,这些都直接影响未来的出口收益的增减,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到债务总额的变动。而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化相当程度上不是通过本国主观努力所能解决的。因此,对未来形势发展缺乏预报性是负债率和偿债率的一个先天性的缺陷。

第二,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的负债率和以出口收益为基础的偿债率并没有考虑到国家进口商品和劳务输入的因素,没有考虑到国内经济结构变动的因素,也没有包括国家储备状况。而这些指标都是影响国际支付能力的重要因素。

第三,从最近一些国家发生的债务危机可以看出,能否有效、持续地借入外债,也是影响债务偿还问题的因素之一。在国际上借新债还旧债的事例还是不少的。

第四,这两种指标都属于衡量外债的流量性指标,而没有把使用外债投资效益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考虑在内。如偿债率只是从外汇收支角度反映债务中的外汇流动资金状况,难以准确反映一国借款能力的投资效益和借款成本。反映借款直接成本的只是利息支付部分,而纯属资金转移性质的本金摊还并不构成逐年对国民收入的扣除。即使用国民收入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指标,由于有些外债先逐年支付利息,然后还本,就使得偿债率和负债率在年度之间取决于债务本身规模扩大而出现高低起伏状况。如果当年外债总额中短期外债所占比重越大,当年需要还本付息额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这就降低了偿债率和负债率在说明债务适度规模问题时的准确性。

因此,如果只把负债率和偿债率看成衡量债务的唯一尺度,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判断的失误。这两种指标只能反映一个侧面的问题,外债问题牵涉面广,可变因素多,完全不可能用一个比率来解决外债的全部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要在这里强调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指标体系全方位地反映和监测外债问题。

(五)利息负担率

利息负担率是从举债成本占出口收入比重的角度观察一国的偿债能力。利息负担率越低,债务负担越轻,偿债能力也就较强,反之,利息负担率的比值提高,意味着一国偿还债务的困难。

(六)以举债成本衡量的资源转换系数

该指标的经济含义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1)若该系数等于1,则表明年利息支付额增长速度与年出口商品劳务收入增长速度持平,偿债能力保持不变;(2)若该系数大于1,则表明年利息支付额增长速度高于年出口商品劳务收入增长速度,偿债能力下降;(3)若该系数小于1,则表明年利息支付额增长速度低于年出口商品劳务增长速度,偿债能力提高。

指标5和指标6是从举债成本、资源转换这两个角度反映一国静态的和动态的偿债能力,从而它也部分地反映了一国外债对出口行业的投入量,以及出口行业举债成本的高低。

(七)国际储备与债务的比率

国际储备是无条件的国际清偿能力。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该国中央银行或财政部就可动用国际储备资产平衡国际收支。国际储备中的外汇资产是一国出口外汇收入用于储备的部分,其首要功能是保证一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充当支付手段。

国际储备与债务的比率所反映的是,当一国偿还外债的其他支付手段不足时,可动用国际储备资产来偿还外债。其具体的经济含义可分三种情况加以说明:(1)若该比率等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较强;(2)若该比率小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较弱;(3)若该比率大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很强。但若储备过多,就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机会成本过高。因此,储备过多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也可以把国际储备与每月商品劳务进口支出额进行对比,该指标即所谓的国际储备足以支付进口额的月数。按国际惯例,一国国际储备以能支付三个月的平均进口额为宜。

影响国际储备与债务的比率以及国际储备与每月商品劳务进口支出额的比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一国的储备管理政策,即一些国家愿意保持高额储备,而另一些国家则希望保持低水平的储备,但多数国家一般注重高额储备,以防不测;(2)一国经济发展计划的规模所引起的对国外商品劳务需求的大小;(3)一国的经常收支的状况。

(八)储备偿债能力系数

该指标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衡量一国清偿外债的能力。设置该指标的目的是想以外债还本付息额来规定国际储备数量的大小。然而,要确切地规定储备量的多少,历来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争论的焦点。这是因为,若一国的储备过多,机会成本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若一国的储备过少,则容易发生债务危机。按国际惯例,一国的国际储备应该同其进口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国际储备量应能满足三个月的进口需要。然而这种储备与进口的比例方法在理论上没有足够的依据,其原因在于国际储备不仅仅是用来支付进口的,还主要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因此,有理由把国际储备与外债还本付息额联系起来,但是没有足够的资料验证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为克服困难,可采用适当的基期,考察其变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种折中的办法。该指标的经济含义也可分三种情况加以说明:(1)若该指标等于1,则说明偿债能力保持不变;(2)若该指标小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下降;(3)若该指标大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