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利息

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利息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长期偿债能力就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它表明企业对长期债务的承担能力和对债务偿还的保障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的安全和稳定程度。偿债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基本财务能力之一,作为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十分关注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对企业的经营者来说,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能否存在下去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三节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一、长期偿债能力的涵义

(一)长期偿债能力

1.长期偿债能力的定义

所谓长期偿债能力就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它表明企业对长期债务的承担能力和对债务偿还的保障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的安全和稳定程度。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既要评价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长期财务状况,又要分析利润表所反映的盈利能力。

2.资本结构和获利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影响

对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分析,可分析一个企业财力是否雄厚,是否能承担各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是否具有继续举债的能力。企业资金的各种来源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与总资产的比例关系,表达了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这种比例关系,表明了企业的总资金或总资产中,有多少是自由的可永久使用的,有多少是需要到期偿还的。企业筹集的长期资金,一是来自股东的投资及留存收益,二是来自长期债权人。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比例越高,说明大部分经营风险转移到债权人身上,企业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越大。一般而言,非流动负债的资本成本较低,只需支付利息,并且该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但是它的风险较高,不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到期必须偿还并支付利息。因此,资本结构合理,必然有较强的、较稳定的经济实力,从而能顺利偿还各种债务、承担经营和财务上的风险,并能应付其他各种意外。

同时,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将大大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短期来看,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利润总额增加,相应地会为企业债务的清偿提供了保障;长期来看,利润水平的提高会在资金流量上得到反映,会引起资金结构的合理调整,所有者权益加大,资产负债率降低,偿债能力增强。

(二)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意义

偿债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基本财务能力之一,作为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十分关注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

企业借入的债务越高,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越大,其债权人承担的风险也就越高。对债权人来说,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高,自身的权益就越有保障,相应地,债权人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小,借款给企业对他们就越有利。所以债权人在借款给企业时,应该综合评价借款的风险和可能的收益。

由于债权人的本息要优先于企业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因此负债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相反,负债的增加固然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但是负债的利息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企业举债不会稀释股东权益,同时当债务成本远低于投资报酬率时,财务杠杆效应将使企业股东获得较高的报酬率。因此,股东还是有愿意承担较高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的。但是当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过高并且由此导致的财务风险过大,就有可能会严重危及企业股东的权益地位。

对企业的经营者来说,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能否存在下去的关键因素之一。即使某企业有发展的前途,有比较雄厚的实力和根基,如果没能处理好举债的规模和时间,不能在债务高峰到来时,按时偿还债务,生存上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会严重地削弱企业的实力。另外从长远角度看,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与企业的利润之间确实有着密切关系。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保证企业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十分关键,不仅有利于从经营中获得足够的现金,也利于从其他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处筹集新的资金,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

保证企业的收益是长期债务真正偿付的必要条件,从盈利角度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利息保障倍数、固定支出偿付倍数等。

二、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企业在一定期间所赚取的全部利润与全部利息费用的比率。它衡量了企业偿付到期利息的能力,常用于评价企业用收益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和债权人对企业投资的安全性。企业的利润越高,债权人的利息收入就越有保障。利息保障倍数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如果该指标小于1,则说明企业存在严重的债务危机。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公式中涉及的两个参数不能直接从利润表中取用。

负债和权益融资所支持的项目一般属于企业的正常经营范围,所以,利息保障倍数中的息税前利润指标,是指扣除债务利息和所得税前的企业经营利润,不包括非正常或者非经常项目、中断经营、由于会计方法变更的累计前期影响而产生的收支净额及其他非常项目。此外,在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中,母公司的息税前利润还要扣除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及非权益子公司的权益收益。利息费用指标,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和资本化的利息费用两大部分,也就是说,在计算企业当期的利息费用时,除了直接的财务费用项目所表达的内容外,还包括债券的折(溢)价摊销,当期已经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以及其他具有利息性质的固定支出。

三、固定支出偿付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衡量的是企业全部报告利润对全部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可以根据具体分析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细化,得到比如固定支出偿付倍数之类的分析指标。

    固定支出偿付倍数=(税前利润+固定支出)/固定支出

可以说,固定支出偿付倍数是利息保障倍数的扩展形式,是从利润表方面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又一指标。这里的固定支出是指利息费用加上企业发生的、类似于利息费用的固定性费用。该指标数额越大,偿债能力越强。该指标用于考察与负债有关的固定支出和经营业务收益的关系,用于衡量企业用经营业务收益偿付固定支出的能力。

在实务中,对固定费用包括的内容存在不同的意见。一般的做法是利息费用加上部分营业租赁支出。

租赁可以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承租人把融资租赁的相关债务归属到企业的负债,租赁费用的一部分作为利息费用。因此,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包含了与融资租赁有关的利息。经营租赁不在资产负债表列示,但是在利润表中作为租赁费用反映。大部分的经营租赁是长期性的。作为一种长期筹资的方式,租赁费用的一部分实际上是利息。因此,该比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固定支出偿付倍数=(息税前利润+租赁费用的利息部分)/(包括资本化利

            息的利息费用+租赁费用的利息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固定支出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这部分利息支出是最基本的固定支出。

(2)资本化利息,即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利息费用。

(3)经营租赁费中的利息部分。

四、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局限和改进

以利润表为基础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是利息保障倍数,但是该指标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1)对企业来说,如果每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所要支付的利息,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

(2)企业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时,既要衡量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更要衡量企业偿付本金的能力,只衡量其中一个方面是不全面的,而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只体现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3)企业的本金和利息不是从利润本身支付,而是要用现金支付,因此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还不能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多的现金偿付利息费用。

因为这些缺陷,可以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出下面两个指标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①债务本金偿付比率

  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年净利润/(∑债务本金/债务年限)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债务本金偿付比率看,难以说明这个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好坏,往往需要连续计算5个会计年度的债务本金偿付比率才能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估计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时,从稳健的角度出发一般会选择最低指标的年度数值。

②现金流量偿付比率

  现金流量偿付比率=(期初现金余额+本年度付息和纳税前现金净收入)/ 

          [利息支付额+本年到期债务/(1-所得税率)]

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足以还债的现金流量,该指标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现金支付利息与偿还本金。

五、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除上述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有关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计算出的各种指标,用于分析和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1.长期租赁

企业的长期租赁包括融资租赁和经营性租赁。企业通常将融资租赁视同购入固定资产,并把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债务作为企业负债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不同于融资租赁,企业的经营租赁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只出现在报表附注和利润表的租金项目中。当企业经营租赁量比较大,期限比较长或具有经常性时,经营租赁实际上就构成了一种长期性筹资。因此,必须考虑这类经营租赁对企业债务结构的影响。

2.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态,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有事项分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或有资产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要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产生或有资产会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或有负债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在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时,必须充分注意有关或有项目的报表附注披露,以了解未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或有项目,并在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考虑或有项目的潜在影响。同时,应关注有没有资产负债表日后的或有事项。

3.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引起一方获得金融资产并引起另一方承担金融负债或享有所有者权益的契约。与偿债能力有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债券和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工具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发生重大差异,但并没有在财务报表中或报表附注中披露。

(2)未能对金融工具的风险程度恰当披露。

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时,要注意结合具有资产负债表表外风险的金融工具记录,并分析信贷风险集中的信用项目和金融工具项目,综合起来对企业偿债能力作出判断。

4.合资经营

合资经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为某一种特定的目的而建立的联合关系。采取的形式有合伙企业形式、其他非股份公司的形式、或者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共同拥有的股份公司形式。当企业参与合资时,通常要做出承诺,譬如为合资企业的银行贷款提出担保,或者与合资企业签订长期的原材料购货合同。这类活动可能使企业存在大量的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潜在负债或承诺义务,从而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潜在债务是所有合资企业,包括那些已经合并的企业都存在的,为了了解这些重要的潜在负债或承诺,应该阅读有关的报表附注,同时要考虑这些因为合资而使企业承诺的附加负债或承诺信息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影响。

5.退休金计划

退休金是支付给退休人员用于保障退休后生活的货币额。退休金计划是一种企业与职工之间关于职工退休后退休金支付的协议。退休金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参与该计划职工的资格和条件;计算给付退休金的方法;指定的退休金受托单位;定期向退休基金拨付的现金额;退休金的给付方式等。

六、偿债能力分析的评价

(一)偿债能力分析的不足

长期以来,对偿债能力的分析是建立在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清盘变卖的基础上,并且认为企业的债务应该由企业的资产作保障。而正常持续经营的企业偿还债务要依赖企业稳定的现金流入,所以偿债能力的分析如果不包括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就有失偏颇。我国企业以持续经营为基础而非清算基础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否则评价的结论只是企业的清算偿债能力。

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是一种静态性的,而不是动态性的。只重视了一种静态效果,而没有充分重视在企业生产经营运转过程中的偿债能力;只重视了某一时点上的偿债能力,而不重视达到这一时点之前积累的过程。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没有将利息的支付与本金的偿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对于长期性的负债,本金数额巨大,到期一次还本,必须有一个利润或现金流入积累的过程,否则企业必然会感到巨大的财务压力。这样一个积累过程应该也必须在偿债分析中充分反映以利于企业经营者的正确决策。

偿还负债的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可以是资产变现,可以是经营中产生的现金,还可以是新的短期融资资金。而后两种偿还渠道往往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常常采用的。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大多是以资产变现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渠道,这显然不能正确衡量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这样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其局限性,影响到决策的正确性。

(二)偿债能力分析的科学判断

企业的经营者及投资者,有必要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然而,如何来判断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的高低,单凭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必须与获利能力、现金流量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反映出企业实际的偿债能力。

通常认为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负债率等。通过计算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以了解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可以了解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企业的流动比率大于1,速动比率大于2,资产负债率介于40%~60%是合理的,说明该企业偿债能力较强。实际上,单纯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偿债能力的,而应该与企业的获利能力结合起来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的好坏也取决于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即便企业的各项偿债能力指标都符合上述标准,如果该企业处于衰退期,并且是夕阳行业且获利能力很低的话(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资金成本),则从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分析来看,可能短期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但是,从长期来看,该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不可靠的。相反,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较高(如大于60%),但只要该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高于企业负债的资金成本及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较强,并且该企业处于发展阶段以及属于朝阳行业的话,即使短期内偿债能力较差,但是长期而言,该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单纯地以偿债能力指标的高低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不科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