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家电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历程

日本家电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历程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后,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政策,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依托国际市场、壮大日本经济”的发展方针。该阶段日本家电企业重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这一阶段日本家电企业的国际化出现了新的转变,从发展中国家市场转向发达国家与地区,先后在美国、欧洲等地建厂。

二战后,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政策,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依托国际市场、壮大日本经济”的发展方针。由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竞争激烈,5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确立了贸易立国政策,决定了国内的主要产业结构要面向国际大市场,围绕着出口贸易确立产品发展方向,形成以进口原料、能源、进行加工制造,再转向国际市场营销的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政府政策促使日本企业把眼光放到国际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经营。日本家电产业作为国际化经营的领先实践者,在日本企业实施国际化运作、创建国际品牌的战略经营中有着典型的意义。

日本家电品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国内品牌建设与少量出口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国内规模化发展和少量出口阶段。Quelch(1999)认为,品牌国际化首先应在国内建立强势品牌。建立坚实稳固的国内市场基础,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在国际市场发展,从国内市场中获得大量资金作为国际化的重要资金支持。60年代初,日本家电企业开始走上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少数大企业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前5位的企业集中度,黑白电视机达到了67.3%,立体声音响达到了81.5%,收录机为64.4%,形成了寡头竞争格局(胡左浩,2002)。以松下为代表的日本家电企业,这个时期开始向东南亚、拉丁美洲国家或地区投资,形式以合资经营为主,合资企业规模较小,产品也较为单一。在出口业务中,营销组合策略基本固定,产品、价格、促销策略基本与国内相同,只有渠道可能会因不同市场而稍作调整和变化。

2.国际营销阶段(20世纪70年代)

第二阶段为国际营销阶段。60年代后,上述国家或地区为了发展本国产业、解决外汇不足问题,开始实行进口替代政策。进口关税提高后,日本家电产品出口受到大幅度限制,日本家电企业为了维护既有产品的出口市场,决定在当地建立组装工厂,从日本进口零部件,在当地进行最后工序的组装。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市场需求的增加,日本家电企业加强了对美国市场的渗透。该阶段日本家电企业重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这一阶段日本家电企业的国际化出现了新的转变,从发展中国家市场转向发达国家与地区,先后在美国、欧洲等地建厂。日本家电企业的国际营销非常重视营销战略(Keegan,1984;Doyle et al.,1986),在具体的营销策略上较为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标准化还是适应性的思维定势,而是根据目标顾客需求以及竞争状况对营销策略(产品、定价、促销和分销渠道)进行适当的调整。

3.品牌国际化阶段(20世纪80—90年代)

第三阶段开始进入品牌国际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伴随着日本家电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日美之间贸易摩擦纠纷日益加重。从日本家电企业出口发展的总体情况看,70年代后出口比例不断增加,如70年代出口比例占11%,1975年为21%,1980年为27%,1985年为33%,1990年为29%,1994年达到33%。再从出口目标市场来看,主要是美国、欧洲和东南亚。日本家电产品出口从早期的半导体收音机、录音机开始,逐渐向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转移。从60年代半导体收音机的出口量来看,美国市场占出口额的50%,第二位是瑞士,占5.4%。1964年,录音机出口,美国市场占62.1%,第二位依然是瑞士,占3.9%。1964年黑白电视机的出口,美国市场占73.9%;1976年,彩色电视机的出口,美国市场占66.1%,欧洲市场占11.8%。从以上的出口比例来看,出口美国市场的比例始终占据首位,说明当时美国市场对日本家电企业的重要性,因此也难怪日本家电企业的海外投资、品牌建设的重点都集中在美国。战后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比例大小顺序是美国、东南亚和欧洲,其中对美国的投资是对欧洲的三倍,足见美国市场对日本企业的重要性(Thomsen,1993)。

在日美贸易摩擦日益加重的形势下,日本政府开始对本国家电企业的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如1977年对美国彩电出口实行了“自主”限制;从日本家电企业的角度看,索尼、松下等企业坚持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其他家电企业开始反省OEM生产方式,积极实施从OEM转向为自主品牌。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家电企业以自主品牌进入美国市场的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一寸木,1992)。进入品牌国际化阶段后,日本家电企业更加重视品牌资产的培育和建立。为此,企业产品以高质量高价值的特定形象进行市场定位,辅之以强有力的营销组合策略,积极在国际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经过20多年的努力,日本家电企业在国际市场建立了较高的品牌声誉,也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实力,获得了良好的国际经营基础和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

如表5-2所示,从1960年到1980年的20多年时间里,日本主要家电企业的外销比例逐年提高,其中,三洋、夏普、日本JVC等新兴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较快,外销比例上升也较为明显。老牌企业如三菱日立东芝等企业外销比例虽然也有所提高,但总体上没有新兴企业发展得快,这是因为这些企业主要精力还在国内市场。外销比例最高的是索尼公司,为避免与国内大企业竞争,索尼公司一开始就把进入国际市场作为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外销比例一直领先于其他企业。

表5-2 日本主要家电企业外销比例(%)

资料来源:近藤文男(2004);日本JVC资料来自胡左浩(2002)。

从销售额来看,日本主要家电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基本达到1 000亿日元的销售额。二战后美日双方实行360日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该汇率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才开始松动。为此,达到10亿美元的销售额,就基本上需要达到3 600亿日元。从实际数据来看,日本各主要家电企业的年销售额在20世纪70年代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如表5-3所示。

表5-3 日本主要家电企业销售额以及海外上市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日本历年《公司四季报》以及历年《有价证券报告书》整理,日本东洋经济新报社。

作为跨国公司,财务的国际化是必须跨过的门槛。为此索尼、松下公司早在1971年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日立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实现了在卢森堡、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巴黎、纽约等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目标,其他主要家电企业也纷纷在海外上市,积极推进国际化的财务战略(见表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