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金经理的业绩根源

基金经理的业绩根源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金经理的业绩根源“那些基金经理对他们所持股票的了解还抵不上一个酋长对自己100个老婆的了解程度高。”当然巴菲特式的基金管理者会获得超额收益,但是甘于平庸的投资管理者还是占据了机构投资市场的绝大多数,而且比例越来越大。

基金经理的业绩根源

“那些基金经理对他们所持股票的了解还抵不上一个酋长对自己100个老婆的了解程度高。”

——沃伦·菲特

基金经理分为平庸的和追求卓越的两种,他们中大多数人从最优秀的商学院毕业,享受高薪和巨额年终奖金,西装笔挺,但投资业绩平平,成了第一种人。

这个现象在美国很普遍,每年大约有70%的共同基金不能战胜道琼斯指数,在这一点上似乎中国的基金经理成绩要更好一点。巴菲特把原因更多地归结为,这些受传统金融教育的高材生们太喜欢保守的分散投资策略了,一般的共同基金经理手中都拿着上百只股票,这么做是为了消除市场的非系统风险,例如巴菲特的朋友沃尔特·斯克罗斯——更确切地说他们应该是师兄弟,斯克罗斯也是格雷厄姆的学生——巴菲特把斯克罗斯管理的基金叫做诺亚,因为斯克罗斯在每个行业都选两只股票进入他的投资组合。

而巴菲特与传统的投资理念不同的是,他认为投资者更应该了解所投资的企业,在其中优中选优,如果投资者选择了上百只股票作为投资组合,那这些公司还能准确地被这些投资者所了解吗?当然巴菲特式的基金管理者会获得超额收益,但是甘于平庸的投资管理者还是占据了机构投资市场的绝大多数,而且比例越来越大。

据说居住在寒带的旅鼠每年春天都为寻找食物而迁徙,而每过三四年,旅鼠由于数量激增就会出现一种集体非理性状态,在迁徙的路上一只旅鼠的惊慌失措会很快蔓延到整个群体,而当它们迁徙到海边,还会因为某个小群体跳入海中的影响而集体跳入海中,一直到疲惫而死。对于旅鼠的行为动物学家还没有弄清其机理,但是行为金融学家们已经不止一次用它来比喻股票投资市场的参与者行为,其实基金经理们也没能避开这种旅鼠情结。

除了简单而愚蠢的从众心理,这些基金的管理者们有时也会意识到收集众多的股票可能是个错误,但如果他们结束这个错误的话,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短期内他们的投资比市场平均水平更差,这会直接威胁到他们的职位和收入,所以从理性选择来说,基金经理们宁可选择犯一个大众化的错误,也不愿冒险选择孤独的正确。就像旅鼠那样,它们宁愿跟着集体跳海,也不会选择去面对孤独。

也许从商业的角度看,平庸才更符合投资商业的逻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