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要素结构变化与技术创新

要素结构变化与技术创新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创新与需求的关系,存在着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两种理论。这些创新必然引起消费者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所以,加大低碳技术创新的力度,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于创新与需求的关系,存在着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两种理论。1950—1960年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就是技术推动理论,创新的演进过程从研发开始,经过生产、销售,最终推向市场被消费者接受,并且认为“一般是生产者发动经济的变化,而消费者只是在必要时受到生产者的启发”[10];索洛(1957)曾经测算出美国在1909—1949年制造业总产出中约有88%应该归功于技术进步,从而认为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柳卸林(2000)认为,创新是一个从思想的产生到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需求拉动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来源于市场的消费需求或者生产需求。

所以,在分析技术创新与需求结构的变化时,我们可以分为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需求结构变化两种类型,前者是一种技术诱致的结构变动,后者则是需求创新导致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技术创新与需求结构变化的关系如图2.7所示。

图2.7 需求结构变化的技术动因

从需求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角度来看,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消费结构的调整则是三者在GDP增长中作用的变化。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除了企业主动进行技术创新来诱导消费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消费创新。消费创新包括消费政策创新、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创新以及消费主体创新等方面。这些创新必然引起消费者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

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是公认的经济增长过程的重要投入要素。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主要是突出技术和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使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技术对要素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对劳动力和资本的影响两个方面。虽然在增长理论研究中通常把技术与劳动力和资本进行分离,但是,在现实中技术往往是内化于劳动力和资本之中的。所以,技术对要素结构的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投入要素内涵的影响,可以表现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等不同的生产方式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原有的粗放式管理也需要向科学管理转换。也就是说,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管理在组织中会产生增收效应、节约投入效应、替代效应、引致效应和外溢效应。这些效应的整合就是对组织有效资源的放大效应(林勇、孟庆娇,2007)。冯英浚等(2003)运用等效益面生产函数测算了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并测算出2000年管理在全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12.2%。另外,康继军等(2006)也在生产函数的基础上研究了制度和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问题。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正式出现于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它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者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任力,2009)。实际上,不管是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都有关于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其演变过程基本经历了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发展历程。这些理论主要是分析资源约束、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稳定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性。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基础上展开的,采用的方法是运用传统线性模型、对数线性模型或曲线模型,借助于时间序列数据或者面板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尽管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论存在着差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实现的核心,也是发展中国家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制约因素之一。由于低碳技术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涉及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二氧化碳收集和封存等技术。目前,大约全球已有50多家金融机构投资13亿美元进行低碳技术开发,目标是要在低碳经济上占领技术制高点(金涌等,2008)。所以,加大低碳技术创新的力度,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任务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