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英特尔公司的成功策略

英特尔公司的成功策略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雅典帕提侬神庙的雕像是古希腊雕刻大师菲迪亚斯完成的。1976年,格鲁夫成为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公司连续6个季度出现亏损,英特尔管理层在是否放弃内存业务上产生了分歧。到了1992年,英特尔因为微处理器的巨大成功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超过了当年曾在内存业务上打败它的日本公司。

雅典帕提侬神庙的雕像是古希腊雕刻大师菲迪亚斯完成的。但是当年,财务主管人员却不愿为雕像的背面买单,菲迪亚斯一的话掷地有声:“你错了,你看不见,上帝看得见。你一分都不能少。”

多少年过去了,这雕像还那么骄傲地屹立在神庙屋顶上,闪耀着艺术的光辉。正是菲迪亚斯这份敬业精神,造就了这无与伦比的杰作。这故事震撼了彼得·德鲁克,他说:“就算只有上帝看得见,我也得做好。”

德鲁克是大师中的大师,是企业管理者的至圣先知。但他心中有两个楷模:一个是寂寞了40多年的几何学家富勤,另一个是坐了25年“冷板凳”的麦克卢汉,他们最后都成功了。如果没有当初的从一而终,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德鲁克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偏执狂”,在他自己看来,他最好的一本书总是“下一本”。这不是他的自我推销,这是他对自己的期许。正是因为他对管理学的狂热与执着,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才被称为“现代管理之父”。

“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就大事。”德鲁克也说过这句话。他认为,如果没有单一的使命、专注的精神,注定是一事无成的。曾经的英特尔总裁格鲁夫无疑是这样的偏执狂。

1968年,摩尔和诺伊斯决定自行创业,创办英特尔公司。格鲁夫因为担任仙童公司实验室副总监时的表现出色,深具潜力,所以被摩尔看重,大力举荐他进入英特尔担任研发部门的总监。1976年,格鲁夫成为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1979年,格鲁夫发动了一场一年内从摩托罗拉手中抢到2 000家新客户的商战,结果以超额500家的战绩实现了这一目标,而且其中一家是IBM。

1982年,IBM准备进入个人电脑业。英特尔曾为它提供8 088个芯片,但直到1985年,个人电脑的发货量仍然很小。英特尔还是把自己定位为了一个内存公司。企业之间总会存在竞争,这时日本的内存厂家登台了。由于日本这家公司的内存价位低而质量高,陷入削价战的英特尔公司很快就面临被挤出自己一手开发的市场的危险。公司连续6个季度出现亏损,英特尔管理层在是否放弃内存业务上产生了分歧。结果越是迟疑不决,英特尔的经济损失就越大。

英特尔已经在漫无目的的徘徊中度过了一年。一天,格鲁夫与董事长摩尔讨论公司如何走出困境时,格鲁夫问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新总裁上任后,你认为他的第一项决定是什么?”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放弃内存业务。”格鲁夫望着摩尔,说:“那我们为什么自己不放弃?不如走出这扇门,然后自己动手!”

当时,英特尔在所有人的心目中就等于“内存”二字。如果放弃了内存业务,英特尔还称得上是一家公司吗?格鲁夫说做就做,他顶住层层压力,坚决地放弃了内存业务,而把新的生产重点放在了微处理器方面。放弃了内存业务,英特尔也就不再是内存公司了。他们意识到微处理器是计算机一切工作的核心所在,于是改称“微型计算机公司”。到了1992年,英特尔因为微处理器的巨大成功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超过了当年曾在内存业务上打败它的日本公司。

格鲁夫写了一部名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书,书中说:“我常笃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格言。只要涉及企业管理,我就相信偏执万岁。”不错,历数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偏执狂,正是偏执狂所具有的毅力和专注使他们登上事业巅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