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成功是成功之母

▲成功是成功之母

时间:2022-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成功是成功之母在学术领域,我们经常会发现:越是教授、专家,得到的科研经费越多,社会兼职越多,各种名目的评奖似乎都是为他们设立的。尽管有些项目从立项到完成与一些专家没任何关系,但是,无论立项书还是最终成果也必须将某些知名专家的大名冠于首位。这样一来,一般学者的劳动果实都成了专家的“成果”,使少数专家成了科研寡头。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成功是成功之母_无逻辑,无生活.I

▲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学术领域,我们经常会发现:越是教授、专家,得到的科研经费越多,社会兼职越多,各种名目的评奖似乎都是为他们设立的。所以,现在在科研领域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科研经费的使用基本被垄断。尽管有些项目从立项到完成与一些专家没任何关系,但是,无论立项书还是最终成果也必须将某些知名专家的大名冠于首位。这样一来,一般学者的劳动果实都成了专家的“成果”,使少数专家成了科研寡头。

这一现象的形成也很容易理解。如果你是负责批准科研经费的人,有两类学者过来申请科研经费:一类是已经有所成就的知名教授,另一种是还没有成绩的年轻学者。那你会把经费给谁呢?很显然,你会选择那些知名教授。因为能力方面我们无法判断孰优孰劣,但是我们知道知名教授为了得到现在的位置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他们不认真完成你的课题,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而年轻学者如果课题完成得不好,还可以去找其他的工作,也不会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失败。所以把越来越多的经费给知名教授就成了教育部批准经费时的必然选择。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新约全书》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个寓言:有一个君主要到外国去,就叫了三个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照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两千,一个给了一千。然后主人就走了。那个领五千的,拿这些钱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两千的,也去做买卖,另赚了两千。而那领一千的,找了个偏僻的地方挖了个洞,把主人的银子埋了起来。

过了不久,主人回来了。那个领了五千银子的仆人,又带着自己赚到的另外五千来,说:“主人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很好,你是一个善良又忠诚的仆人。我只交给了你这样的小事,你都做得这么好,那我把更多事派你管理,并且我还要另外给你五千银子。”

那个领了两千银子的仆人也过来说:“主人啊,你交给我两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两千。”主人说:“好,你也是个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会忠于我给你的这么小的事,我会把更多的事情交给你管理,并且我还要另外给你两千银子。”

那领了一千银子的仆人,也来说:“主人啊,我知道你是个仁慈的人,你把自己的土地都给了别人自己没有地方耕地,你也不忍心从别人那里敛财,所以,我很害怕会把你的钱浪费了,就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给我的银子都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个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然知道我没有地方种地,也不忍心去争夺别人的财产,就应该把我的银子放到银行,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我要收回给你的这一千银子,把它给那个已经有一万银子的仆人。”

故事中,主人不可能知道谁更忠诚更能干,只能通过仆人的行动来判断。对于那些能干的,要给他更多;而那些不能干的,原有的也要把它取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