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风险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货币国际化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国际化,它对该国际货币发行国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收益的同时必然产生相应的风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行,中国的资本管制壁垒会越来越少,资本最终将实现自由流动。人民币国际化将减弱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力和独立性。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进入阻挠是现有国际货币对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进入国际市场的阻挠行为。

货币国际化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国际化,它对该国际货币发行国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收益的同时必然产生相应的风险。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的逐渐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声誉日渐提高,人民币已经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其国际化进程已经开始。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实现自由兑换,外汇管制、贸易保护会逐渐减少,我们在获得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各种收益的同时,也会面临着由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风险,如何防范、处理这些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而产生的风险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巨大挑战。一般而言,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本大规模进出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势必加速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资本账户开放后,资本在我国境内外的流动更为便利,资本大规模流入将加大我国的对外负债。一旦内外市场的均衡机制发生改变,立即会引起大规模的资本转移,这无疑会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安全运行造成巨大的冲击,加剧我国经济衰退

对于货币国际化的国家而言,货币国际化必定开放本国的资本项目可兑换,货币国际化是一个本币在境外流通数量逐渐增多的过程。但是当不受约束的境外货币达到一定的规模时,以国际游资形态存在的境外货币投机能力随之增大,从而对该国货币的对外价格和全球外汇市场的货币交换造成巨大的冲击,形成汇率的高估和低估,不仅直接影响该国的外部经济,甚至对该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造成威胁。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行,中国的资本管制壁垒会越来越少,资本最终将实现自由流动。一定量的资本流动有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投资资本的流入,可以满足中国经济发展资金的需求,又会为中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民币国际化在带来中国需要的好处同时,必然带来一定的负效应,从某种意义上看,如果中国金融体系不能与国际真正接轨,或者不能达到足以自我抗击金融带来的风险,那么货币国际化出现的风险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或者破坏就很大。例如,大量、频繁的资本流动,特别是投机资本的流入会给中国经济稳定带来巨大的风险,尤其是由于货币管制壁垒的撤除,国际上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直接传导到国内。中国当前面临后金融危机出现的国际游资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不容忽视。具体来说,资本大规模进出导致的风险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国际收支平衡风险。二是资本流动会对人民币的汇率产生大幅偏离的压力。三是资本大规模流动会对中国的市场利率产生影响。四是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五是大规模的资本流动会导致金融市场的风险,甚至是金融危机。

(二)经济政策效力与独立性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发行和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民币在境外流通的数量不断加大,这就意味着不受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控制的人民币数量在增大。当境外人民币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力。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中国国内经济的运行,还要考虑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特别是当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中国有责任考虑其他国家国内的情况。这样,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会受到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其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冲击,使得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是逆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而行,给国内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风险。

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而且,根据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理论,各国充其量只能实现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三个目标中的两个。对于货币国际化的国家来说,只能有一种选择,即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的组合,因为一个高度开放不受管制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价值的稳定是国际货币的重要前提。因此,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是一个国际货币发行唯一既定的政策组合,在此政策组合下,该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必然受到限制,尽管根据资本流动程度和汇率稳定程度不同还会有其他不同形式的政策组合,但政策自主性肯定会受到限制。一国货币国际化常常导致汇率的自由化,这种情况会使该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与汇率的稳定性受到约束,甚至会导致单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失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最终会实现汇率的自由浮动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汇率和资本流动状况成为改变经济传导机制的重要变量,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人民币国际化将减弱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力和独立性。

(三)市场进入阻挠风险

市场进入阻挠是来自于产业经济学的概念,倘若一个垄断厂商在市场上(称为“在位者”),另一个厂商想进入(称为“进入者”),那么“在位者”想保持自己的垄断地位就势必要阻挠“进入者”进入。货币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新的市场主体(“进入者”)在进入时,往往不是一帆风顺,它要受到来自“在位者”的阻击和干扰,“在位者”不会轻易将既得利益拱手让出,这种市场进入阻挠是必然要存在的。

美国作为美元的“生产厂商”,必然会采取某种策略阻止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市场。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进入阻挠是现有国际货币对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进入国际市场的阻挠行为。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被称为“世界美元本位”,因为从很多方面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美元既是重要的价值储藏手段,也是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货币,在以外币标价的银行间跨国头寸中,美元占据绝对优势,在以外币标价的银行本国头寸中,美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且美元还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同时很多国家货币显性或隐性的钉住美元,以及美元化现象客观上巩固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日本提出日元国际化到目前已近三十年时间,但是日元的国际化程度并未有显著的提高;欧元自1999年诞生以来,并未如人们乐观地预期那样会击败美元成为国际主导货币,而且其近几年的走势并不理想。因为一种新的国际货币的诞生会影响到原有国际货币的利益,这种原有国际货币就会对新的国际货币产生“市场进入阻挠”。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并且主要集中在货币本位制、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方面,国际货币体系由单极化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通过挤压、排挤等非正当竞争手段阻挠其他竞争对手进入国际货币市场,美元仍居主导地位,美元独霸国际货币体系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可见,与日元、欧元等货币一样,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会遭受美元的“驱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