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影响货币供给量

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影响货币供给量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这主要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其直接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变动。其次,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公告牌和晴雨表。它显示了货币政策的走势。除了上述三种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工具外,中央银行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这主要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其直接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变动。与财政政策的不同在于:财政政策是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规模,中间不需要任何变量;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货币当局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来调节利率进而间接地调节总需求,因而货币政策是间接地发挥作用的。

(二) 货币政策的工具

中央银行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整个经济中的名义货币供给量。在许多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并不直接控制M1,也不直接控制信贷规模,而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1.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s)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各国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优点:

(1)灵活性。公开市场业务可以按任何规模进行,中央银行既可以大量也可以小量买卖政府债券,使货币供给量发生较大的或迅速的变化。

(2)主动性。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中央银行可根据经济情况的需要自由决定有价证券的数量、时间和方向,即使中央银行有时会出现某些政策失误,也可以及时纠正。

(3)前瞻性。一旦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金额的证券,就可以根据货币乘数估计出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2. 调整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rediscount rate)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时的利率。

再贴现率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的成本。若中央银行感到市场上银根紧缩,货币供给量不足时,便可以降低再贴现率,这会促使商业银行增加向中央银行的贷款,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可贷出去的现金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整个社会货币供给量倍数增加。若市场上银根松弛,货币供给量过多,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再贴现率,这会促使商业银行减少向中央银行的贷款,于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减少,可贷出去的现金也减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社会上的货币供给量将倍数减少。

其次,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公告牌和晴雨表。它显示了货币政策的走势。因此,商业银行的利率将随着再贴现率的升降而升降。

中央银行调整贴现率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不是很大,实际上中央银行调整贴现率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意图,而不是发挥调整贴现率对货币供给量的直接影响。

3.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由于商业银行的储备—活期存款比率大体相当于法定准备金率,因而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将导致商业银行储备—活期存款比率的同方向变动,以及货币乘数的反方向变动,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在经济萧条时,为刺激经济的复苏,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在商业银行不保留超额储备的条件下,法定准备金率的下降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多余的储备,使它们得以增加贷款。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将发生一轮一轮的增加,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又会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的增加,最终引起国民收入水平的倍数增加。

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用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方法减少货币供给,以抑制投资的增长,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除了上述三种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工具外,中央银行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道义上的劝告、控制利息率的上限以及窗口指导等。

(三) 货币政策的运用

(1)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金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提高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增长。

(2)在经济繁荣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就要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金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抑制总需求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