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政策的效应

货币政策的效应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时滞的影响,以正确地选择实施的时机并预期政策实施的效果。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另一主要限制因素是货币流通速度。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各种微观经济主体,立即会根据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后果,并很快作出对策,极少有时滞。

第五节 货币政策的效应

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各种可能对政策效应产生影响的因素同样需要引起人们关注。这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

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或全部效果,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称为“时滞”。如果收效太迟或难以确定何时收效,则政策本身能否成立也就成了问题。

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需要制定政策加以矫正,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它又可再分为两个阶段:(1)认识时滞,是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2)行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

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时间过程,也是货币政策从宏观传导到微观再反映到宏观的时间。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是货币供应量还是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比如企业是扩大还是缩减投资,要决策,要制定计划,然后付诸实施。每个阶段都需要时间。

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如果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大部分影响较快地有所表现,那么货币当局就可根据期初的预测值,考察政策生效的状况,并对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作必要的调整,从而使政策能够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假定政策的大部分效应要在较长的时间后产生,在这段时间内经济形势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可能会变得相反,这样就很难证明货币政策的预期效应能否实现,甚至还可能成为扩张通货膨胀或者加剧经济紧缩的助推器。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时滞的影响,以正确地选择实施的时机并预期政策实施的效果。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另一主要限制因素是货币流通速度。对于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个微小的变化,如果政策制定者未能预料到或在估算这个变动时出现小的差错,都可能使货币政策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使本来正确的政策走向反面。假设,在预测的年度,GDP将增长20%,再假设,根据过去的历史经验,如果包括货币流通速度在内的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等比增长即可满足GDP对货币的追加需求。但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在预测的期间加快了,则如果仍等比例地增加货币供给就会成为助长经济过热的因素。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对货币流通速度的估算,很难做到不发生误差,因为影响它的因素实在太多,这当然也就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或效应高低构成挑战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微观主体的预期。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各种微观经济主体,立即会根据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后果,并很快作出对策,极少有时滞。这些对策可能对货币政策产生对消作用,使政策最终归于无效。例如,政府拟采取长期的扩张政策,公众通过各种信息预期社会总需求会增加,物价会上涨,于是,工人通过工会与雇主谈判,要求增加工资,而企业主预期工资成本增大而不愿意扩展经营。最后的结果是,只有物价的上涨而没有产出的增长。

鉴于微观主体的预期,似乎只有在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没有或没有完全为公众知晓的情况下才能生效或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货币当局不可能长期不让公众知道它要采取的政策;即使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不久之后也会落入公众的预期之内。而且如果货币当局经常采取非常规的政策,还会导致微观主体作出错误判断,并使经济陷入混乱之中。

但实际情况是,即使公众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实施对策即使很快,其效应的发挥也要有个过程。这就是说,货币政策仍可奏效,只是公众的预期行为可能会使其效应大打折扣。

四、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除时滞、货币流通速度和微观主体的预期因素外,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其他外来或体制的因素影响。

政治因素。任何一项货币政策方案的实施,都可能给不同阶层、集团、部门或地方的利益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主体如果在自己利益受损时作出较强烈的反应,就会形成一定的政治压力,当这些压力足够大时,就可能会迫使货币政策调整。

经济条件因素。一项既定的货币政策出台后总要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客观经济条件发生变化,而货币政策又难以作出相应的调整时,就可能出现货币政策效果下降甚至失效的情况。比如,在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中,生产领域出现了生产要素的结构性短缺,这时纵然货币、资金的供给很充裕,由于瓶颈部门的制约,实际的生产也难以增长,扩张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再如,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期改善市场供求对比状况,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开工率过低、经济效益指标下滑过快等情况,这就是说,紧缩需求的同时,供给也减少了,改善供求对比的目标也不能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