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乡村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乡村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等作出了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4.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可把城市一部分的消费资金转移到农村,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和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农村居民不但可以到乡村旅游企业去工作获得收益,也可以将自家的土特产销售给游客获得收入。通过发展旅游,可极大地带动景区周边农村居民的致富,增加农村经济的实力。为了吸引游客的到来,提高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好评度,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会更加自觉地注意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开发,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旅游企业的不断涌入也会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为了吸引优秀旅游企业和更多旅游者到来,当地政府就会增加乡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环境卫生、村容整洁。这些都将提高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 400亿元。2009—2013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以年均43%的速度递增。

2.4.2 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乡村旅游形式的出现实质上是异质文化群的相互吸引,是从城市文化角度对乡村文化的考察和欣赏,是城市居民对乡村价值的重新发现和承认。乡村居民与游客的接触可以唤起他们对自身的关注,强化对自身身份和自身表述的关注,尤其是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文旅游景观的再现和重组,重新唤起了当地居民的历史记忆,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游客的认知和评价中获得新的肯定和认同。[3]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对外交流增加,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把先进的科学知识带到了乡村,促进科学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同时,游客带来了新的信息和理念,对农村居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乡村旅游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将建设、开发、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必须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长远的发展价值。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社区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居民观念的更新、学习文化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城乡居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为城乡居民提供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机会。

2.4.3 促进新农村建设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在文化、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发展乡村旅游不但可以扩大农村居民就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而且可改善农村环境和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乡村村容村貌整洁,开展乡村旅游加快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政府会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当地的卫生设施、排水系统等,这些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也改善了乡村的环境,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农村村容整洁的目标;其次,有利于实现农村居民参与管理,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农村居民的参与,实践证明,凡是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地方,都是由政府主导,当地居民参与管理,实现民主管理,由此,乡村居民就成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真正主体,从而大大提高乡村地区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求的管理民主的目标;最后,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乡村居民的思想文化观念会逐渐发生变化,乡村会向更文明、更进步的方向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等作出了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湖北省恩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调研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时强调,旅游扶贫开发要充分发挥乡村自然资源优势,保护好生态环境,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切实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要适应自驾游、养生游、休闲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促进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提高旅游扶贫总体效益。扶持贫困群众开展旅游创业就业,鼓励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积极探索以旅游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参与旅游开发,让贫困群众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4]

2.4.4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太小,种植业比重大,导致了农村居民收入普遍不高。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居民以旅游为主业、种植为副业,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从以前的主要以务农为生,转变成农商并举,农户可以独立经营,也可以搞股份制旅游企业。引导农村居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以此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延伸农村产业链,通过乡村旅游可以延伸的产业链主要包括旅店经营、农副产品深加工、运输业、装修业、餐饮业以及文化产业等。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整合,增加农村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形成了以旅游为中心的产业链,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例如,由于大量游客的到来,许多旅游景区的蔬菜、水果、鸡、鱼、肉、蛋等农副产品有了销路,农村居民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2.4.5 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乡村旅游以区域合作为契机,使各地乡村旅游企业和景区信息共享,加强各区域之间合作,使城乡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贫穷和落后不是乡村旅游应当依托的资源,要倡导积极向上的乡村旅游,大力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信息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运用,促进乡村旅游品牌化。通过城市居民在乡村消费,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可以实现国民收入在城乡的再分配,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能促进乡村人口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加强城乡交流,包括旅游的双向流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015年2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解读《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时说,近些年,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次一号文件中提到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备受关注。农村既提供初级农产品,又能对其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同时,还可以在农村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业,包括旅游业、农家乐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加农民的收入。2014年,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达12亿人次,占到全部游客数量的30%。2014年乡村旅游收入3 200亿元,带动了3 300万农民致富[5]

2.4.6 具有扶贫功能

我国边远贫困地区往往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这些地区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可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转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状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乡村旅游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带动当地许多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服务行业中,尤其是对提高老人、妇女等群体的社会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大批游客到来,为了满足游客吃、穿、住、行和娱乐等多种需求,景区引进和创建了许多旅游企业,企业的兴办增加了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信息流和商品流促进当地居民思想观念更新和自身素质提升,这将提升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也会对当地经济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四川省通过创建旅游扶贫试验区,探索出多种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把旅游发展与扶贫攻坚同步推进,确保贫困户分享到旅游发展红利,实现精准扶贫。仅2014年,秦巴山片区、乌蒙山片区、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就实现旅游总收入2 401.49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49%,同比增长28.2%,比全省增速高2.2个百分点,带动1 000余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受益[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