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扎实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扎实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翻看最近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不仅可以看到政府时时把百姓的生活放在首位,把三农放在首位,还可以看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对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给予补助,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加快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在全国推广资费优惠的农业公益性服务电话;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翻看最近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不仅可以看到政府时时把百姓的生活放在首位,把三农放在首位,还可以看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1.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生态良性循环体系建设 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一就要实现自然良性循环。最近几年,我国农业方面的工作有:

(1)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落实草畜平衡制度,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发展牧区水利,发展舍饲圈养,兴建人工草场,搞好人工饲草地和牧区水利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2)注重生态保护。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适当增加退耕还林,建立健全森林、草原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多渠道筹集补偿资金,增强生态功能。

(3)加大生态综合治理。推进三北、沿海、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和京津风沙源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继续搞好长江、黄河、东北黑土区等重点流域、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大坡改梯、黄土高原淤地坝和南方崩岗治理工程建设力度,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生态自我修复。

2.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表现在:

(1)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土壤有机质,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支持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对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给予补助,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林下种养业,重点支持基本农田整理、灾毁复垦和耕地质量建设。

(2)加快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扩大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技术改造规模和范围,实施重点涝区治理。以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兴建山区小型抗旱水源工程。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3)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3.注重推广现代高新技术

(1)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灌溉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精准农业等已经在农业中广泛应用。

(2)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农。

(3)强化工具资源的使用。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在全国推广资费优惠的农业公益性服务电话;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4.农业产业链加长,农业收益值增加 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各种专业服务,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强市场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5.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农民从中受益 国家调整财政资源和建设资金的投向,由以城市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转变,优先安排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农村公共品和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的保障水平。在农村已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能报销”后,又正在实现“养老不犯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