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四是加强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五是在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过程中,国家更加重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明显减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

第五节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以9%的世界耕地、6%的可更新水资源、4%的森林资源养活22%的人口,推进着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许多重要矿产资源相对贫乏,资源和环境压力史无前例。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就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大。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探索环境保护与发展方式转变的互动,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十年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明显加大。

一是提出“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新的理念。在借鉴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年7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2007年党的十七大还将“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中。

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式提出,其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8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将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一,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这样的高度,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三是制定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十六大以来,国家制定或修订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强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2007年6月,国务院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作为议事协调机构,温家宝任组长。在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环保总局被升格为环保部,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国家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对节能减排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十一五”期末,各地区公布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一步落实了奖惩措施。

五是在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过程中,国家更加重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在价格机制方面,按照市场导向和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沿着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治理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方向,稳步推进了水电油气等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了以资源税税额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为核心内容的资源税改革,在北京等地试行阶梯电价。特别是,为抑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对高耗能行业中淘汰类、限制类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并不断提高加价标准。在财税金融体制方面,出台支持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贷款实行差别定价,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信贷投入,加大对环保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改善环保领域的直接融资服务,大幅增加对节能减排的投入。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17]第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201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2年下降12.9%。2011年,单位铜冶炼综合能耗比2006年下降28.3%,烧碱生产综合能耗下降38.8%,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6.8%,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下降25.3%,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16.1%,钢综合能耗下降6.6%,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10.1%,乙烯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1.0%。

第二,高耗能行业发展得到抑制,部分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在电力行业,2007年以来共关闭落后小火电机组8000万千瓦,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装机容量。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明显减缓。2005—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4.5%,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第三,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0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和14.29%。2011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1255万立方米,比2002年末增长2.1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2.6%,提高42.6个百分点。2011年,七大水系的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占56.3%,比2005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在监测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的城市占监测城市数的88.8%,比2005年提高28.7个百分点。

第四,循环经济试点深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共伴生矿约70%得到了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达到60%。节能灯具等一大批高效节能产品得到推广使用,在补贴政策的引导下老旧车辆淘汰速度明显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积极推进。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扎实推进,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了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遏制了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上升的势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1] 国家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统计局网站2012年8月16日。

[2] 国家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统计局网站 2012年8月16日。

[3]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5页。

[4]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58—659页。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人民日报》2002年12月11日。

[6] 国家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统计局网站 2012年8月16日。

[7] 国家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统计局网站 2012年8月16日。

[8] 国家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统计局网站 2012年8月16日。

[9] 国家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统计局网站 2012年8月16日。

[10] 《我国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用杠杆效应激发活力》,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2年4月22日。

[11] 国家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统计局网站 2012年8月16日。

[12] 国家统计局:2007年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3] 国家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统计局网站 2012年8月16日。

[14] 李善同、许召元:《近年来中国地区差距改变化趋势》,《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3月30日。

[15] 《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人民日报》2003年3月19日。

[16] 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统计局网站 2012年8月16日。

[17] 国家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统计局网站 2012年8月16日;张平:《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中国人大网 2011年12月2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