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常态下高职营销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构建

新常态下高职营销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政府对这些法律法规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正在进一步加强,这对我国高职营销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构建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政府提倡教育创新,[6]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创新点。人才的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

一、政府在新常态下高职营销人才培养的体系制度

在上一章中,就微观方面探讨了高职营销人才培养的两大模式的保障机制。就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来看,笔者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角度探寻了两种模式的保障机制。这一章中,笔者将着重从宏观方面进一步了解这三个主体对于高职营销人才培养保障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怎么在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来构建高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让企业与高职院校真正地合作起来,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共同培养人才,为“工学结合”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条件,也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创新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要做到这些,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它的公共管理职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高职营销人才的培养保障机制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政策支撑。我国《职业教育法》虽然在1996年就开始施行,但在政策的落实方面却是不尽如人意的。在历经了十多年之后,2010年-2011年教育部才逐渐开始修订《职业教育法》,并与教育部门所制定的《考试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和《青少年劳动保护法》等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对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机制的保障。目前,政府对这些法律法规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正在进一步加强,这对我国高职营销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构建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育,针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政府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特别是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合格标准要求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50%。对于营销专业来说,要不断推行营销专业的带头人制度,加强营销专业的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注重对兼职教师的相关保障制度的建设,从而吸引更多的特聘专家来学校进行任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能力、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通过形成一支骨干专家引领、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来实现高职营销人才的培养计划。再而高职院校在打造教师队伍的同时,教育部门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增强其对人才的吸引力,为人才培养提供新鲜的血液,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创造力量。

在新常态下,政府必须加强对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管理和指导。教育部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的条件。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在积极建设和管理实训基地的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好实训场地、人员、设备等各种资源,共享基地的一切可利用资源,以实现实训基地建设的最大效益。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大,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各地区形成了各自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地方高职研究中心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对于校内实训基地资源不充足亦或是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要积极联系校外的实习基地或是与其他地区的实习基地共同合作来完成实训课程。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设备更新周期加快,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场地建设、设备更新、师资建设等多方面,必须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变迁。因此,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大量的资金投入,不断地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

创新是检验一个事物能否保持长久发展的关键,我国经济处在新常态这一阶段,创新能力是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强心剂。政府提倡教育创新,[6]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创新点。随着我国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的酝酿到出台,它打破了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现状,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增添了活力,也开启了校企深入合作的新篇章,同时推动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在2011年,我国提出了现代学徒制,在政府的引导下全力促成校企深度合作,由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专业师傅联合传授,强调对学生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培养人才模式。针对不同生源特点和专业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设置不同的培养方案。在该模式下,培养出一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各地教育部门推动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并结合根据国外的现代学徒制经验,促使校企合作在教学层面上的升华,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进入到企业中,真实体验实际工作和实践技能的运用。在接受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熏陶时,学生能得到真枪实战的训练,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总之,现代学徒制已经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而且能够为学校节省财力和物力,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同时也为学生节省了时间和经济花销,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一个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创新点。

二、企业在新常态下对高职营销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支持

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支持主要是在校企共同构建合作的模式上,校企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办学、实训基地共建、产学研共同开展这三个方面。高职营销人才的培养少不了企业的参与和帮助,学校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企业的实际需求,而高职院校又为企业培养充足的专业人才。因此,企业、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学生这三方是相互影响的,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校企只有深度的合作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人才的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首先,双方通过专业课程的设计、教学计划的调整,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更适应当今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形势。特别是学生在高职院校完成了理论知识后,校企双方合作制订学生顶岗实习方案,最终共同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通过与合作企业紧密联系,开展“厂中校、订单培养”方案,着力打造“三强”营销人才,积极拓展就业新渠道,保障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相关数据表明近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8.8%,就业对口率平均达91.46%,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2%,月薪平均达3089元;85%以上的毕业生在两三年内就晋升为企业的地区销售经理、专柜组长、门店店长等职位,受到用人单位和当地社会的广泛好评。其次,校企双方共同进行科研攻关,校企发现问题,共同界定课题,设计课题方案,结合学生进行行动研究。在营销人才培养上共同组建师生营销科研团队,提高学生营销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不仅培养了营销人才,还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又为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总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紧密依托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实效性,教育成果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最终目标。

企业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直接接受方,在实践中检验了高职院校学生是否达到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标准,并能即时向高职院校反馈信息,便于尽快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对于营销课程设置为适应企业现代营销模式多元化的需要,营销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能力三递进、销售三结合的课程体系,即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实现了学生由基础能力向专业能力到综合能力的发展。优化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开设现代推销技术、零售企业经营与管理、网络营销等不同营销方式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人员推销、门店销售、网上销售多种营销能力,基于营销工作流程,建成了“现代推销技术”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企业应加强对“工学结合”的认识。我们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办学中去,主动合作培养高职营销人才,并积极派遣技术专家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将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有力的校企互动。[7]首先,企业在“工学结合”上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开展本行业的人才需求预测,预测营销行业的需求前景,营销技能实践发展趋势,从而参与到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任务中去,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估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再者,企业在“工学结合”中扮演了检验者的角色,通过学生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中,检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的不足,反馈职业教育的时效性,是否适应当下的需要。最后,企业加强“工学结合”这一教育模式,也是加深校企合作的一种途径,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在专门的企业实习工作,可以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这样对于高职营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的保障。

企业最大的作用是为高职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学校推行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到企业里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实践证明在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顶岗实习是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提出,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专业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这项实习模式在时间上比一般的实习更长,在实习形式上更专业更正规。通常高职营销学生在校完成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后,再到对口的营销行业进行顶岗实习,其实这对一名高职营销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是从无硝烟课堂到真枪实战的战场的转移,但也是一个蜕变的时期,是从对岗位懵懂无知的学生转变为“准员工”的过程。企业和学校共同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合适的顶岗实习机会,学生在较长时间的实习过程中能让他们面对各种新问题,例如,如何处理人际交往的问题,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更好融合的问题,如何安排毕业设计与实习进度的问题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逐渐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另外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开始逐步熟悉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企业荣誉感,有益于缩短未来的就业磨合期。其次,企业的具体工作环境让学生直接面对现实工作问题,顶岗实习给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克服提供了缓冲时间,帮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进入“准员工”角色,同时,企业也会在实习中留意符合“准员工”的实习学生为企业培养人才。最后,企业提供的带薪顶岗实习大大提高了实习积极性,促使实习的效率提高。

三、学校在新常态下对高职营销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深化改革

学校要实现对高职营销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深化改革,首先要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的设置,设置经典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公共课程,去除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将课程内容设置得精练且丰富;进而积极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内容要使师生共同融入其中,避免教师全程主导,多设置学生自主环节;其次推动课堂形式的创新,传统课堂与现代多媒体课堂相结合,多多开展户外实践课堂和专家讲座。同时配套建设师资队伍,在政府政策下推动教师队伍的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机制,为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机制提供科学的保障。

高职教育中的营销专业势必会受到本科营销专业的威胁,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案上就要深化改革,扭转职业教育劣势地位的标签,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把培养人才作为核心任务,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那么如何来提高教育吸引力和社会地位来保障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机制呢?因此,要特别强调对高职营销学生就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特长来选择他们的专业侧重方向,这样一是能激发学习兴趣,能够吸引学生,二来使学生更加明晰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三来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在课程开展上也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吸引性,要注重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循序渐进,易懂易学;二是灵活性,根据企业的需求、社会的需要随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吸收的程度,调整教学进度;三是有效性,课程和教学要有实效,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最后能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

评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完善和创新教学评估机制来保障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对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全面地反馈,特别是过程评估,能即时反应教学方案是否能够继续实行下去,是否达到学生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是否按照预期的效果发展。当出现偏离目标的时候学校和教师能即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当学生在过程评估中达不到要求,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所以高职院校应成立校内评估负责小组,制定高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全校工作进行过程性评估并即时反馈信息。营销专业针对本专业的具体教学工作成立专业评估小组,依据学校及政府标准制定相应的专业评价体系,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阶段评价,并做总结性评价。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机制,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及时监督、调整和反馈信息,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效进行,同时保障了高职人才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