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目前开展新常态高职营销人才实训实践所遇到的问题

目前开展新常态高职营销人才实训实践所遇到的问题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开展新常态高职营销人才实训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其一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问题,其二是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实践的师资建设问题,其三是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实践的管理规范问题。所以,即使是“双师型”教师,实际上大部分也是缺乏行业经验的,他们并没有能力有效解决学生实训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目前,开展新常态高职营销人才实训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其一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问题,其二是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实践的师资建设问题,其三是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实践的管理规范问题。

一、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论告诉我们:“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合理设置营销专业发课程体系,对有序开展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就当前情况来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课程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课程结构相对单一、知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这使得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实践之中极易出现知识“短板”,进而影响他们的营销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与新常态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实践的精神内涵相违背,也不符合市场营销专业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市场观察能力、社交沟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用人需求的现实要求。

第二,课程之间存在重复现象。首先,要明确的是,课程之间存在重复就会导致课程资源浪费,而这些重复的时间,如果用来进行实训实践教育一定会收获颇丰。其次,虽然课程内容有重复讲授,但是,由于课程时间有限,哪一门都讲不透。如此一来,就从两个方面影响了学生实训实践的开展。一方面,大大窄化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的知识认知一直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对许多方面的知识的认知都不到位,久而久之,学生在实训实践的过程中就可能因为理论知识的欠缺而导致结果的错位。另一方面,过多的重复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学生们在学习这些课程时缺乏新鲜感,长此以往,就容易出现故意请假或旷课的行为。可是这样大量耗费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又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还可能导致教师授课缺乏激情,学生学习缺乏动力,从而使得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例如,《统计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课程内容是市场调研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方法的运用、市场调研资料的处理与预测。仅仅这两门学科就已经有诸多重复点了,如果再算上市场营销专业的所有课程,到底有多少重复之处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会制约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专业教材没有体现特色。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往往都是选用普通高等院校的经贸教材,而这类教材虽然在专业知识上有较好的阐述,但是,却往往都是注重理论的教授和学科思维的构建,这与高职院校培养实物型市场营销人才的理念在根本上是背道而驰的。我国许多高职院校迫切地需要一套既系统又符合实际需要、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备一定理论深度的配套教材。如果说,一条明确的教育理念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教育的灵魂的话,那么,一套合适的教材就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育的骨架,而只有灵魂与骨架完美合一,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教育才会有所突破,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实践的师资建设问题

高职院校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是需要有一套完整理论体系的教师,还是需要深耕一线有多年实战经验的教师?这是一个困扰学界和业界多年的问题,问题的主要冲突点就是:那些理论知识过硬的教师普遍是从高校出来的,他们刚刚毕业便走上讲台,实质上就是从一个学校走出就走进了另外一个学校,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动态、社会环境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难以给予学生一些实践性的指导,既不适应市场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市场营销人才的目标。而那些深耕一线的具有多年实战经验的市场人才则普遍学历不高,自身理论知识本来就不健全,他们的成功多靠多年来实战累积的点滴经验,因此,由于学科思维的匮乏,难以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很难做到为学生授课。当然,成功的一线市场营销人才中也不乏拥有高等学历的人才,但是他们可能是跨专业来进入这个领域,一些本专业的营销人才也是多年不接触课本,他们虽说表达与整理能力会好一点,但也是缺乏理论思维的。更何况,从事实的角度来讲,聘用一线营销人才来担任兼职讲师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人通常是集工教于一身,他们的教学时间和做工时间难以协调,更让高职院校处于被动地位的是,他们实际的工作重心还是摆放于自己的营销工作上,这样在教工两者出现矛盾的时候,教学时间安排势必要让位于他们的工作安排,如此一来,便会导致学生上课成了“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无条理行为,久而久之,老师和同学便都丧失了教学的兴趣和激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

其实,有一个普遍的呼声:高职院校应当找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人才来担任讲师。现在,学界所提倡的“双师型”教师就是这一理论下的产物,这诚然是一个优良而且极具指导意义的构想(现在已经成为一项措施,笔者了解到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引进”或“培养”出了这样的教师),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这些高职院校所谓的“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和某一行业的从业资格证”的“双师型”教师,真的满足专家学者提出的“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3]由于中国独特的“考证”文化,这些“双师型”教师出现了一种流于形式的怪病。某些高职院校清醒意识到,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理论和实践双项能力,所以,在招聘启示中表示:“招聘者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和一些其他行业的从业资格证”,并且要求自己学校的老师努力提升自己,考取职业证书,争取早日“持证上岗”,于是,一些年轻的高职院校教师就迈上了“考证”的不归路。但是,就中国的现状来看,考取证书只需要参加一些课堂培训,甚至只需要考前背一背书,做一做题即可。所以,即使是“双师型”教师,实际上大部分也是缺乏行业经验的,他们并没有能力有效解决学生实训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师资力量不强大,对于教育和院校的发展来说,都是一种无法诉说的痛楚。

三、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实践的管理规范问题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实践存在着很大的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体现在:首先是政策法规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指导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实训实践的法律法规,只是出台了一部分指导性政策法规,对我们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考虑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这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迫切需要明确的法律法规的指引。

其次是实训实践的过程管理不规范,导致实践实训成果不大。现在实习、实训的普遍社会生态是实习生和实训生大多被当作苦力使用,在实习实训单位多从事一些最基础的活,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很有可能被安排去超市当一名售货员。而实践调查反馈也显示,高职院校市场学生的实践实训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公司时间上属于短期实训,学生与公司之间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这种牢固的关系,导致企业对学生不信任,所以企业往往考虑到公司机密的保密性;另外考虑到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那些决定公司生死存亡的重要事情企业也不可能直接交给实训生来做,因此这些参加实训的学生其实很难进入到真正的核心部门。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多是一些简单的、上手即会的活动。显然,这些活动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益处不大。特别是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其核心内容往往都涉及一些企业的商业机密、企业秘密等等,企业当然难以放心地将这些东西交给一个只在公司待几个月的人来做,所以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更难以做一些专业对口的核心工作,甚至在有的地方接触专业对口的工作都是很困难的,更谈不上提升自我了。

因此,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实践教育,无论是在院校自身的课程设置上、师资力量建设上还是在政策上、实训实践的规范管理上,都有诸多不足。要想使高等职业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取得一个长足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