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常态下高职营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原则和特征

新常态下高职营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原则和特征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高职营销人才的培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在相关原则的指导下对高职营销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我国高职营销人才质量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企业等。

一、新常态下高职营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原则

对高职营销人才的培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在相关原则的指导下对高职营销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2015年教育部发放了最新的高职人才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3.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4.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4]这一原则实际上是在制定人才评价质量指标之前,院校需要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新常态下高职营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特征

在新常态下,高职教学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而政府、院校、社会各界对于高职营销人才的质量评价在大背景下也刻下了时代的烙印,具有了一些鲜明的特征。主要包括:高职营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的片面性;高职营销专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的多样性;高职营销专业质量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表层化和教条化;高职营销专业质量评价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高职营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的片面性

我国高职营销人才质量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企业等。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质量评估工作仍然占据着主要作用。而学校内部的评价多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而实施,社会性评价就更加稀少了。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在强调校企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各个地方性的高职院校的达成率都非常低。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学校比较热衷,而企业的意愿比较少。而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是一个动态的评估过程,它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要评价人才的优劣,要把他放在一个连续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来看,而不仅仅只关注他某个阶段的成绩或者素质。[5]因而,从这一角度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企业任何一家或几家联合的评估都具有片面性,且不能保证高职营销人才质量的科学性。总的来说,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现状表明,第三方评价对高职营销质量评价虽然也逐步参与进来,但仍然属于从属地位,院校还没有意识到按照市场的需求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性。评价往往以政府的评估为准,因而不利于质量评价效果的民主化和人性化。在评价主体方面要加强第三方评价,增进校企结合,重视营销专家的参与,建立社会评价机构,让广大的社会力量加入高职营销人才质量评价中来。

(二)高职营销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因为质量评价的主体有教育行政部门、院校、企业等,因此,每个评价主体所制定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有其共性,也有其独特性。比如在上文中提到的,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质量评价标准更加关注如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地位以及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服务社会等宏观的层面。而学校内部的人才质量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期成绩、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等宏观的方面。其次是社会性评价,即第三方评价的评价标准和等级包括

1.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主要包括人才规格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建设规划;

2.人才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专业教学团队、校内实训场所、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校园文化

3.人才培养过程与控制,主要包括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与评价、就业服务、培养过程督导以及分析与改进;

4.人才培养绩效,主要包括有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轨迹、毕业生体验、用人单位体验等。

由此可以看出,高职营销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不同的评价标准是由不同的评价主体所决定的,其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标准是在不断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精髓,对高职营销人才的质量评价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产业转型、改革发展的需求。

(三)高职营销人才质量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教条化和表层化

目前,我国对于高职营销人才的质量评价的质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直接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单一,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挥学生潜在优势。尤其一些职业院校为了考试盲目追求考试通过率,让学生靠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灌输知识,无法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是错误的,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恶性循环,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而且,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社会。对于老师来说,这种偏向性的评估方式会让教师走入误区,更多地注重分数高的学生,不利于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其次,是高职营销人才质量评价方式的表层化和教条化,因为现阶段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是针对所有的高职人才,因而对高职营销人才的培养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情境性。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必须具备数据分析、市场调研、推广工具、传播媒介、渠道设计、销售管理和计划控制等技能。因而人才培养评价需针对这些采取灵活的教学标准,尽可能地细化到每一个细节,而切勿将其一概而论、教条化和表层化。

(四)高职营销人才质量评价发展的不平衡性

我国高职营销人才质量评价在改革开放以来,在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不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得到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其不均衡发展的特征。首先是评价主体的侧重度不同,我国主要的评估主体还是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的人才质量评价,其他的评价主体都是以其马首是瞻,社会性评价缺失。虽然社会性评价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但还是无法替代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地位。其次,在评价过程中比较侧重于定性评价,忽视了定量评价。上文提到的根据一定教学标准制定的人才培养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情感和教师创造的学习氛围等方面。但是这些评价指标都很难进行量化。比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评价高职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但是态度指标又怎么去衡量呢?要重新用一些指标来将其进行操作化还是有现存的标准可以借鉴参考呢?这个将其进行再次量化的过程是很难很复杂的。虽然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习惯于定性评价,但是不可否认,定量评价与其相比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以表格的形式将各个指标、数据列出来分析,在区分人才优劣方面让人一目了然,撇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步骤。但是,在量化指标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很多容易忽略的地方,比如有些指标是不能随意量化的,如果量化了,可能使评估过程更加复杂,增大评价的难度。二是怎样实施量化,量化的指标数据选择和方式都需要深思熟虑。总的来说在往后的人才质量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均衡发展,展现各自的优势,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