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投资文化行业

投资文化行业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资本和投资是密不可分的两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基本属性也符合公共经济学原理。按照西方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以竞争性和排他性为标准将社会产品分为个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两大类别。文化产品由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而普遍地被视为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确需要财政大力投资。9.2.3 文化投资的特点文化投资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

资本和投资是密不可分的两种社会经济现象。没有资本就没有投资;而没有投资,资本也就无从积累。文化投资是文化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和满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社会文明进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9.2.1 文化投资的定义

投资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概念和活动,也可以说没有投资就没有现代市场经济,任何产品和服务的形成都需要某种生产要素的投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也是如此。

1)投资的界定

投资是一种古老的财富创造活动。《辞海》(2000版)将投资界定为:企业或个人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投放一定量的货币或实物,以经营某项事业的行为。投资又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将货币或实物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为直接投资;将货币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则称为间接投资。一般认为,投资是指人们为了得到一定的未来收益或实现一定的预期目标,而将一定的价值或资本投入到经济运动过程中的行为。通俗说来,投资是现在付出一定的金钱,期望未来获得更多金钱的一种行为。但我们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投资者现在付出的金钱要获得未来的回报需要一个等待的时间过程;二是投资者现在付出的金钱是确定的,但未来的收益则是不确定的。这两点构成了任何一种投资的两种风险,也是投资的重要特征。投资除了上述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类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一步分类。按照投入资金所增加的资产种类,投资可以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实物投资形成现实的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会直接引起实物资产的增加。而金融投资主要体现为一种财务关系,货币资金转化为金融资产,并没有实物资产的增加。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投资分成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所谓私人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其私有财产进行投资的行为,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都属于该类。公共投资实际上就是政府部门投资,政府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于财政。

2)文化投资的含义

文化资本只有不断地从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再从生产过程进入流通过程,这样循环往复地运动,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文化资本的这种循环往复的运动离不开文化投资活动。

文化投资,又称为文化产业投资,是指将一定数量的资金、实物或其他相关的资源作为文化资本投于文化产业领域内企业的新建或扩大再生产,以实现文化资本增值或创造新价值为目的的行为。广义的文化投资还包括为了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共文化投资行为。作为产业化的文化投资在投资形式上与其他产业投资形式相比具有更广泛的多样性。所以,文化投资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货币形式,更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形态——金融货币形态、实物资产形态、专利技术形态、自然资源形态、无形资产形态、知识智能形态等。且不同的形态都可以换算成为一定的货币量,并可以用于资本的增值。一般情况下,文化投资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3类:一是竞争性项目投资,如好莱坞的电影投资;二是基础性项目投资,指具有自然垄断性,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量大而收益率较低的项目;三是公益性项目投资。从理论上说,产业意义上的文化投资,主要是指第一类和第二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第三类文化投资也会间接地产生经济效益。

9.2.2 文化投资的性质

性质泛指事物所具有的本质、特点。《现代汉语词典》(2005)将“性质”一词解释为“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所以,文化投资的性质即指文化投资区别于其他投资的根本属性。由于文化及文化资本的复杂性,从而决定了文化投资在性质上也具有了复杂性。文化投资的根本属性源于文化投资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首先,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一般的产品和服务很大的不同在于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价值特征,这种价值特征决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对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正如一部影视作品出来后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就因为该部影视作品代表一定的价值观,凡是其所代表的价值观与观众相同或相近,则这部分观众就喜欢,价值观的重合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反之亦然。由于社会上始终存在一部分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期或摇摆不定的情况下,这时文化产品和服务对这部分人的价值观形成或稳定会起到很强的影响作用。这还仅仅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个特例。也正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这种特征,决定了每个国家和政府对文化投资都非常重视,所以文化投资中很大比例的投资是政府的财政投资,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不例外。我国的文化投资中,政府财政投资的比例很高,而且投资的范围也非常广泛,涉及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这一基本属性也符合公共经济学原理。按照西方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以竞争性和排他性为标准将社会产品分为个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两大类别。文化产品由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而普遍地被视为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确需要财政大力投资。其次,文化投资既可以是财政投资也可以是社会投资。虽然目前我国文化投资中财政投资的比例较高,但是随着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社会投资日益增加。社会投资的投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既有有形的物质资本投资,也有无形的知识产权的投资,还有股权的投资。其中知识产权的投资与股权的投资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文化投资的发展目前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总体上仍不能满足日益多元的社会需求,所以我国文化投资领域需要大力吸收社会投资。近年来,通过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募集资本的文化企业越来越多,如中视传媒、唐德影视、广电传媒、华录百纳、华谊兄弟、歌华有线、粤传媒、华策影视等,也有借壳上市的湖北广电、浙报传媒、百视通、长城影视等。这些公司的上市交易既促进了文化投资的发展,也丰富了股票市场的交易品种。第三,文化投资具有很强的资源性。文化投资的资源性与文化资本的资源性是一脉相通、相互影响的。文化投资依赖于文化资源,或者反过来说,具有好的文化资源就能够更好地吸引文化投资者的介入,更好地吸收社会投资。文化投资所依赖的文化资源与其他投资所需资源也有很大区别。文化资源是历史人文积累的结果,以区别于其他资源可能是自然发展或人为制造的结果。这也说明能够形成文化投资的领域是非常特别的。

9.2.3 文化投资的特点

文化投资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物质生产领域的投资相比,和文化资本一样,文化投资也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理解和认识,是我们掌握文化投资要点的基础。

1)文化投资是公益性与盈利性的结合

文化投资的公益性是指文化投资所形成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且并不计较一时的经济利益。这是文化投资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是财政投资形成文化产品表现得更加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在人们满足了物质生活之后,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生产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文化投资的盈利性是指文化投资所形成的文化产品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时也要注意经济利益。特别是在我国财政投入不足,社会文化投资逐步增加的今天,这些社会投资都非常注重投资的经济利益,没有经济利益,这些社会文化投资就会投向别的领域,这也充分体现了资本的逐利性。即使是财政文化投资也必须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重视经济利益,但应该更重视长远的经济利益,而不能仅重视一时的经济利益。同时,即使是社会文化投资,也必须重视社会效益,不能因为以盈利为目的就通过文化产品扭曲人们的价值观,甚至提供低级趣味的文化服务。所以,成功的文化投资应该是公益性与盈利性的完美结合。

2)文化投资兼有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

文化投资的高风险性主要表现在文化投资所形成的产品并非人们一定需要的需求,即相对于生存需求来说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总是第二位的、次要的,并非生存的必需品。同时,文化产品还是一个体验性产品,人们只有在消费后,才能判断产品的好坏。这一点决定了如果人们事先就某项文化产品形成不好的主观价值判断,那么就很难消费该项文化产品,就有可能选择其他的文化产品。同时,由于文化产品的消费不是必需的,因此人们即使认为其好也可以因为其他某种影响因素不选择该产品,从而导致文化投资具有高风险性,也就是文化投资者所投资的文化产品会因为缺少消费者而不能收回投资,导致投资存在高风险。文化投资的高风险性还表现在其初始投资的固定成本较高。

但与此同时,文化投资又是高收益的投资。文化产品虽然不是人们必需的消费需求,但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之后就会要去满足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因此,一项能够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文化产品往往会深深地吸引人们消费,从而带来高额的回报。另外,文化投资是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甚至是零边际成本的投资。所以文化产品生产创造之初,需要投入大量固定成本,但一旦固定投资成本形成,在追加产品生产时,边际成本迅速地下降,甚至下降为零。如制作激光唱盘,第一张光盘的成本极高,但是大量复制后,边际成本就趋向于零。在这样的条件下,文化投资将获得很高的回报。

3)文化投资具有具长周期性和波动性

文化投资无论是用于形成固定资产的文化基本建设投资,还是用于形成流动资产的文化知识产权投资和用于培育文化战略后备资源的投资,它们的建设、创作、培养周期和成型期都比较长。尤其是一些具有文化发展战略意义的重大文化投资项目,由于在投资实施和资产形成过程中长时间脱离国民经济的流通,并且在这一较长阶段不能创造任何其他可供流通以形成资产的有用成果,直到整个建设(创作)周期完结,才能形成产品。由于投资文化战略后备资源的培育有一个生产力资本的转换过程,因此,期望文化投资像物质生产活动那样一边投入消耗资金,一边推进生产进程,每时每刻都能完成产品,这是不可能的。例如,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电影《大决战》等大型影视巨片的投资,从选题、创作、拍摄、制作,直到上映播出,往往需要好几年时间;投资诸如《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汉语大词典》这样的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甚至需要十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至于文化战略后备资源的投资,则是需要一代又一代连续不断的投资,才可能实现国家文化状况的根本转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较之用于形成固定资产的文化基本建设投资,这类投资的周期更长,难度更大,意义也更加重大,同时也就更加说明文化投资是关于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投资。文化投资的实施不仅表现出长期性,而且由于这种长期性的影响还会表现出波动性。这种波动性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在文化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它的峰值运动。一个大的文化投资项目,无论是像新建的上海图书馆那样需要投资几个亿的文化基本建设“硬件”工程,还是像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那样需要投资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的文化建设“软件”工程,它的资金运动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在整个投资周期中,按工程进度表和工程进展量来安排资金。在整个过程中,往往是项目实施期的投资支出要比决策期多,具体施工(创作)阶段的投资支出要比准备阶段大,到了施工中期,工程全面展开,投资达到最高峰。这就要求每一重大文化项目的实施,必须事先规划好工程的进度和投资分布。在安排宏观、中观文化投资计划时,要根据国家财力和地方财力所能承受的限度,正确处理文化投资规模与国民经济投资总规模的关系,尤其是安排建设生产周期长、投资量大的大中型文化投资项目,更要力求做到投资结构合理,均衡实现投资实施,错开投资高峰期。否则,就会损害文化事业的发展。

4)文化投资是价值性与娱乐性的统一

文化投资的价值性是指文化投资都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目标,进一步说就是要影响或引导人们形成何种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观是影响或左右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通过文化投资对国民进行价值观教育,以更好地引导人们有一个正确的、符合人类发展前进道路的价值观。只有全民具有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社会经济的发展才更顺利、更快。当然,这并不是要人们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也不排斥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我国的文化投资也不例外。同时,文化投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即通过文化投资形成娱乐性的产品和服务,使人们能够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获得精神上的愉快和心理上的放松。而娱乐在本质上是对人性的完善。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所以人性的含义随历史背景的不同而不同,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宗教盛行的中世纪,禁欲是完善人性的措施,而对禁欲的批判则是完善当代人性的社会必要。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性的内涵日益丰富,然而现代的生产方式日益在这方面表现出局限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但正是这种物质欲望的满足,却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人们情感的满足和导致了邻里、朋友、亲戚关系的疏远,也由此产生了人们对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文化投资的娱乐性功能有日益扩大的趋势。而文化投资娱乐性的本身与文化投资的价值性并不矛盾,即文化投资的娱乐性只有坚持良好的价值观,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