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债引资,以债替贷让更多资金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以债引资,以债替贷让更多资金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陈祖新 王绍辉201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可以说上半场已经打平,但当前下行压力加大,部分指标有所波动,下半场要保平争胜,面临的一大挑战是能否把更多资金引入实体经济,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债引资,有利于吸引更多金融资源乃至海外资金服务我国实体经济。

陈祖新 王绍辉

201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可以说上半场已经打平,但当前下行压力加大,部分指标有所波动,下半场要保平争胜,面临的一大挑战是能否把更多资金引入实体经济,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现在银行惜贷普遍,股票市场IPO已经暂停,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变窄,部分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公司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可借鉴美国发展公司债市场的做法,以债引资、以债替贷,与专项债配合互补,开源疏渠,共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美国公司债助力企业发展和经济复苏

资金是经济的血液。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融资,主要有美国的直接融资为主和欧日的间接融资为主两种模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银行系统受到很大冲击,破产重组、停贷惜贷,间接融资渠道受阻,实体经济普遍出现资金“血脉不畅”问题。而美国依靠公司债等直接融资渠道,把货币政策释放的大量流动性引入企业,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公司债扛起支持美国企业发展的大旗。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500多家银行倒闭,其他证券快速萎缩,企业一度陷入融资困境。比如2008—2014年,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余额从9.5万亿美元降至8.7万亿美元,资产支持债券(ABS)从3.9万亿美元降至2.9万亿美元。但公司债市场迅速弥补资金缺口,2008—2014年余额从5.4万亿美元增至7.8万亿美元,年发行量从7000亿美元上升至1.4万亿美元、6年内翻了一番。到2014年,新增公司债和票据融资是银行新增贷款的1.88倍,公司债和票据余额是银行贷款余额的1.84倍。

公司债为美国企业提供了优质资金来源。企业经营除需要短期流动资金外,对价格稳定、来源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有更大需求。从期限看,2014年美国新增公司债中,期限超过1年的债券占比达到87.5%,新发债券平均期限长达14.7年,远长于银行贷款的平均期限。从价格看,公司债价格低、波动小,融资成本相对稳定。1996—2014年,Aaa(信用评级最优)公司债收益率的区间为3.67%—7.62%,而同期最优贷款利率的区间为3.25%—9.23%。特别是在中长期资金上,公司债比银行贷款的价格优势更为明显。

公司债吸引全球资金为美国企业服务。公司债具有单只规模小、平均期限长的特点,适合抗风险能力强、以保值为首要目标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外国投资者是美国公司债的第一大购买者,2014年占比达到25%。外国投资者大规模涌入,既是对美国经济的认可、对美元的认可,也为美国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共同基金、人寿保险、养老基金等,也是美国公司债的主要购买者,持有比例分别为23%、20%和10%。这些大投资者把宝贵的长期资金投入到债市,大部分持有到期,促成了公司债发展以一级市场为主,实现了资金供需的直接对接。

与美国企业直接融资为主相比,欧洲、日本企业的间接融资为主就显得不占优势。在2015年的亚洲金融论坛上,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主席史蒂芬·迈耶尔就表示,欧洲的中小企业融资也是个问题,很难靠银行贷款,欧盟将建立一个资本市场委员会,扩大股票、债券等市场规模,让企业有更多融资选择。在日本,政府直接设立或控制着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合金融公库等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且有数量庞大的立足本地、服务中小企业的地方银行,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尽管如此,由于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充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二、做大我国公司债市场,开新渠引资金活水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规模近40万亿元,但主要是国债、金融债,而公司债(即非金融企业债)的规模并不大,2014年末余额为12万亿元,占整个债券市场规模的30%。公司债中,银行间市场有8万亿元,发改委和证监会审批的有4万亿元。

以债引资,有利于吸引更多金融资源乃至海外资金服务我国实体经济。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某种程度上存在“抽水机”现象,大量资金包括产业资本被吸进金融体系的内循环,以钱生钱。长此以往,实体经济将失血过度,创造价值的能力、创新能力会受到削弱。公司债市场不是“抽水机”,而是一个“洒水器”,能够把更多资金从虚拟经济中调出来,洒向实体经济,洒得越多、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就越牢固。发展公司债市场,也有利于引入更多国际资本。尽管我国已向海外开放公司债市场,给境外人民币回流开了一个口子,但还存在入市不便利、交易有限制、税收不明确等问题,有必要扩大公司债市场的开放程度。目前人民币汇率已趋于合理均衡水平,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提高人民币资产收益水平,有助于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愿意拿”“拿得稳”,这也是人民币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步骤。

以债替贷,缓解我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家十分重视缓解企业在融资上的难题,并连续降准降息引导利率水平下降,目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低于6%。但很多企业反映,由于融资链条长,经过层层加码,到手的资金价格仍然很高。比如企业从银行贷款1000万元,扣除利息、手续费并被强制购买理财产品后,实际拿到的资金只有一半多一点。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就意味着整个国民经济在高空“走钢丝”。我国公司债利率比银行贷款利率平均低1—1.5个百分点,发展公司债市场、以债替贷,有利于向企业提供大量价格低、期限长、来源稳的资金,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系统“存短贷长”的期限错配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运行的“难度系数”。特别是对于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规模大的基础设施,以及“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银行系统基于风险控制和收益考虑,贷款意愿不高。发展公司债,有针对性地支持这些领域和产业,有利于积蓄发展的新动能。

发展我国公司债有需求、有潜力。2014年我国公司债与GDP之比为19%,而美国为45%。参考美国公司债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我国至少还有20个百分点、大约10万—12万亿元的增长空间。国内有大量机构投资者,如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持有十万亿元级的庞大资金,需要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但我国公司债市场存在规模较小、产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比如,现在公司债市场主要围绕资质优、评级好的大企业提供服务,2014年国有企业发债约占整个公司债融资规模的90%,而对资金更渴求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小。目前我国公司债期限主要集中在3—5年,10年以上的债券很少,也难以满足企业长期资金需求。完善我国公司债市场,做大规模,优化结构,有利于企业和投资者对接,实现共赢。

三、发展我国公司债市场的几点建议

1.突出重点,丰富公司债产品。拓展产品类型和期限结构,形成多层次、全环链、可组合、现有产品与创新产品互补的产品体系。重点是围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出适合高成长性企业的公司债产品,围绕大企业改造升级和国家重点支持的农田水利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扩大定向债、私募债等规模。

2.先行试点,加强制度建设。拓展公司债产品,特别是发展中小企业债、民营企业债,毕竟是新事物,可能出现新矛盾、新难题,可先试点,试出经验后再扩大范围。同时,吸收一些国家公司债市场和我国债券市场好的做法,及时总结试点,健全相关规制。完善信息披露、违约破产处置等制度,筑起保护投资者的第一道大堤。完善增信体系,增强债券吸引力,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建立市场平稳基金、风险对冲机制,提高市场抗压能力和问题处置能力。目前,我国银行间市场在后续管理、市场透明等制度建设上已做了有益探索,公司债市场可以借鉴。

3.强化监管,防风险于未然。注册制是我国公司债市场改革的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软化标准、降低门槛、不顾风险盲目发展。监管部门应时刻念着防风险的“紧箍咒”,从事前审批中摆脱出来,把监管重心转向事中事后。应加强监管协同,实行完整环链的风险防范,及时揭示和预警风险、量化和处置风险、促进公司债市场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