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管理自以为是下属的员工

如何管理自以为是下属的员工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班组长为什么会觉得很累?传统的管理,说穿了就是管人。把人管好了,事就成了。但是,管人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给员工充分的参与感。久而久之,他的下属被磨炼成一个个随时听命的“仆人”,眼神呆滞,行事木讷。“仆人”怎么可能有主人翁意识呢?管理不是“管你”。对于班组长而言,创造条件让下属参与到管理或决策的过程中来,是激发员工参与感的重要途径。对于目标管理,德鲁克提醒领导:目标并非命令,而是承诺。

不少班组长为什么会觉得很累?

因为没有把下属调动起来。下面的员工如同木偶,你推一下,他动一下,你点一下,他动一下。这样做管理当然很辛苦,需要不停地指示、严密地监督,才能勉强推动员工的工作。

传统的管理,说穿了就是管人。把人管好了,事就成了。但是,管人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自由自主的渴望,对于被管制总是心怀抵触。因此,被管状态下的人,效率是低下的,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各种“等”、“靠”、“要”、“推”、“拖”、“空”的问题就会因此而生。

此外,一旦管理者在管理中掺杂了个人的经验、情绪和情感,那么就很难摆脱个人的主观偏好和判断。这使管理变得更加让人难以信服。

最好的办法是让员工动起来,让他们自动自发地往前走,这样的管理才会高效轻松。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员工动起来呢?

给员工充分的参与感。唯有参与其中,才能投入进来。

在我们身边,常常有不少自称为孩子的青年,二十多岁了还是一副不懂事的样子,乱花钱,对父母冷漠,从来没想过要对家庭负点责任,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他们之所以对家庭没有责任感,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家长从来就没有真正尊重过他们,任何家庭决策都不会与他们商量。他们虽然贵为“皇帝”,但实际上却是父母的“傀儡”。

有些班组长也像某些作风硬派的家长一样,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从不主动征求下属的意见,对下属主动提出的建议当成耳旁风。久而久之,他的下属被磨炼成一个个随时听命的“仆人”,眼神呆滞,行事木讷。这时,他的意见却来了:“就我累死累活像个大家长,你们怎么没有一点主人翁精神?”

可是,他们哪一点像主人?纯粹的“仆人”嘛。“仆人”怎么可能有主人翁意识呢?

在谈到小米的成功时,雷军曾这么说:“创办小米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不管这个公司未来能做多大,我们一定要把小米办成像小餐馆一样,能让用户参与进来的公司。老板呢,跟每个来吃饭的客人,都是朋友。这种朋友的方式,才是可以长期持续发展的方式。”

营销如此,管理亦然!管理不是“管你”。让下属参与进来,不仅能集思广益,还能收获一个和谐的、自动自发地、战斗力超强的团队。何乐而不为?

人的潜意识经常会对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产生一种“想深入了解”和“想参与其中”的欲望。一旦下属感受到了强烈的参与感,工作的动机就会变成是主动的参与,而非被动的服从,从而增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工作效率。

对于班组长而言,创造条件让下属参与到管理或决策的过程中来,是激发员工参与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度访谈、会议询问,让员工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充分地尊重员工的意见,让员工感受到自己也是一个参与者、决策者,就更能把班组以及企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把班组以及企业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这种方式改变了管理阶层和员工阶层分化的局面,缓和了两个阶层的对立矛盾,管理者不仅满足了员工的参与欲望,还有意识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对于目标管理,德鲁克提醒领导:目标并非命令,而是承诺。这种让员工参与进来的“我要做”而非“要我做”的目标,就是员工庄严的“承诺”。

让员工有了强烈参与感是一条通往双赢的途径,简单地说:

员工——

感觉自己是受到信任的、有价值的;

忠诚、有动力且充满热情;

全力以赴,还愿意多做一点;

支持公司;

了解组织的使命并身体力行,与组织有着共同的价值观

企业——

绩效表现比较好;

很低的员工流动率;

能长期维持一定的成果;

能清楚掌握目标与自己的定位

具有高度的能量、生产力与创新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