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益众筹的模式探索及发展趋势

公益众筹的模式探索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对公益众筹的概念和特征要有比较清晰的界定。如参加某种图书出版的公益众筹,出资200元可以获得一本正式出版的书,但其定价很可能只是30元。但目前,有些公益机构或组织将力量集中在网络众筹,放弃了线下的集资方式,这种转变在当下公益众筹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状况下显然是过于急切。最后,公益众筹涉及的项目并不排斥商业模式、商业利润。

首先,对公益众筹的概念和特征要有比较清晰的界定。因为概念和特征的模糊,许多拥有公益梦想的潜在投资者甚至是众筹平台的管理人至今也不完全清楚公益众筹与商业众筹的具体区别。为了使“众筹”作为一种“理念”能够深度融入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不再仅仅是“鼠标+键盘”的便捷融资平台,需厚植公益文化的土壤,培育积极参与公益众筹的良好社会风气,发起方、众筹平台、出资方都要明白参与公益众筹不能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募集资金的使用当然应该讲求效率,但使用的目的却必定是要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为最高追求。与商业众筹中常见的预先购买行为相区别,参与公益众筹的出资者出资较少时可能没有任何回报,而出资较多时虽然可以获得一些项目产出的产品或者服务,但相关产品、服务的市场价格与出资额往往有较大差距。如参加某种图书出版的公益众筹,出资200元可以获得一本正式出版的书,但其定价很可能只是30元。

其次是要细分公益众筹的发起方。发起方有公益机构或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等不同类型。它们各自的组织特点、管理模式、主要需求不尽相同,并不一定都适合采用公益众筹的方式募集资金;而即便是同样进行公益众筹,其执行方案的侧重点和目标描述也应有所不同。

对于公益机构或组织来说,他们事实上拥有线上众筹与线下集资两条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募资路径。但目前,有些公益机构或组织将力量集中在网络众筹,放弃了线下的集资方式,这种转变在当下公益众筹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状况下显然是过于急切。针对目前公众对我国公益机构、组织的普遍态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公益组织或机构在募集资金时仍应坚持以线下劝募为主,同时也要不断开拓线上众筹的新领域,为未来的转型变革积累经验。

对于企业发起的公益集资,企业在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使自己获得热心公益的美誉。在社交媒体时代,“公益营销”是一个敏感词,以营销为出发点的公益会遭受公众质疑,要想让企业的公益行为得到认可,并为企业品牌带来更好的美誉度,企业要注意在公益行动上建立好公共连接点,在对公益项目进行对外宣传时,应该着眼于项目所解决的社会问题,让公众关注到品牌在其中的价值,并且公益项目要与企业自身核心能力相关,比如健康产品企业倡导健康运动、汽车企业关注道路交通安全等。

对于个人发起的公益项目,有许多人认为只是依托发起人自己的信誉度、人脉、资源、关系等,和线下的劝募没有本质区别,容易引起公众的反感甚至怀疑。其实,公益众筹成功依靠的主要还是项目本身的说服力和众筹平台长期累积的公信力

再次,在公益项目的方案设计上,应高度重视执行方案的设计和项目宣传方案的策划。因为在众筹平台上发起的众筹项目的目标受众往往并不是传统热衷于公益的人士,而是喜欢在平台上关注非常有创意的项目的年轻人,所以在描述项目产出的关键特征、前景时不能过多用雷同的励志故事、“眼泪指数”来吸引眼球,而要在产品设计的吸引力和项目设计的新颖度上来吸引公众。进行项目宣传时应注意从细节入手,不能只是将公益项目的名称、简介在平台上进行展示,然后等待爱心人士捐款;更应该用高质量的图片、视频和真挚的文字去主动引导公众对众筹项目的意义、价值进行深入了解、深度体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参与公益众筹的强烈欲望。项目信息的传播也要讲究策略。如项目发起者应该先在众筹平台发布项目,使自己的项目得到公益平台认可,增加自己项目的信任度,再充分调动朋友圈,通过朋友圈的扩散效应,扩大项目的知名度和认知度,以在项目截止时间内完成众筹。

然后,众筹平台应注重从多方面树立自己的公信力,并且对于虚拟网络背后的筹资人或企业的信用应该有严格科学的考察和审核。当下,众筹平台在当中的角色主要是项目发布平台和资金发放平台,对于回报发放和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督,则往往以免责声明的形式减轻自己的责任。其实,对于公益项目的落实,众筹平台在履行监督责任方面还是大有潜力可挖掘的,除了根据项目实际进度分期、分批拨付项目资金之外,还可以与项目发起方的地方公益机构、政府部门、热心人士主动联系,由他们来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促进项目的落实。还可以联合多家众筹平台建立项目发起方的信任评价机制,建立出资人与发起方之间的交流机制,让出资者对其支持的项目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高的予以奖励,而评价低的则取消其在平台进行众筹项目的发起资格。

最后,公益众筹涉及的项目并不排斥商业模式、商业利润。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公益众筹涉及的项目可以是属于文化、环保领域,也可以是爱心扶贫;筹集的也不仅仅只是资金,还可以筹资源、筹技术、筹创意。而在完成对出资方的承诺后,项目发起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继续追求公益或开始谋取商业利润,后者并不会影响以往所参与众筹的公益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