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益众筹的困惑及破解之道

公益众筹的困惑及破解之道

时间:2023-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益众筹的困惑公益众筹在国内是新兴的公益方式,“看上去确实挺美挺吸引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公益众筹也被炒得很火热,但事实证明,其实际效果却不令人很满意,通过公益众筹获得的筹款金额仅约占网络捐赠总额的1%,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困惑。可见,公益众筹任重而道远。尽管如此,公益众筹和商业众筹也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点,公益众筹反而更需要商业思维。

公益众筹的困惑

公益众筹在国内是新兴的公益方式,“看上去确实挺美挺吸引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公益众筹也被炒得很火热,但事实证明,其实际效果却不令人很满意,通过公益众筹获得的筹款金额仅约占网络捐赠总额的1%,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困惑。

现实因素

首先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十几亿的人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其实人均实力远远不敌西方国家,无条件去支持一场公益。也确实如此,现实确实是中国式公益众筹的一大瓶颈。在国外,如果你由于手头缺钱,却想完成你的梦想,选择一家众筹平台公布想法,会有很大的机会取得成功。

这并非天方夜谭,在美国,公益众筹这种形式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一个组织,可以通过众筹平台发布其公益想法方案,并获取支持,并且相当一部分会取得成功。但这只是在海外流行许久的众筹,如果置于国内,有可能遭遇中国式瓶颈,结果也不太理想,公益众筹也逃不过这一劫。

信任危机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众筹绕不过的坎——信任危机。有人悲观地说:“试想在国内,连摔倒老太太都不敢扶,你又有多大胆量将一笔或许只是顿饭钱的资金提供给别人呢?”或许这其实就是一个根本答案,在一个普遍缺乏诚信和安全感的外部环境下,谁会乐意为别人玫瑰花色的梦想去埋单呢?这实实在在成为众筹有围观者而少参与者的关键症结。而这个瓶颈如果不打破,则众筹只会成为诸多水土不服淹死在中国的国外互联网新思维的一个后继者。公益更是如此,让众人相信这笔资金的准确去向、了解是否真的帮助了该帮助的人,这至关重要。可见,公益众筹任重而道远。

缺乏商业思维

有人说当公益与众筹牵扯在一起时,是否公益会变质。其实不会,业内专家认为,公益众筹和商业众筹的区别,从两个方面可以分析:首先从发起项目的目的分析,商业众筹是为了获取经济回报,公益众筹主要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从项目回报这个角度来分析,商业众筹回报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公益众筹是纯捐赠行为,有些是产品周边的回报,但是它的商业价值远远低于它捐赠的价值,所以中间溢价部分是有捐赠属性的。

尽管如此,公益众筹和商业众筹也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点,公益众筹反而更需要商业思维。首先可以用商业的思维来进行产品的设计。因为我们认为在众筹平台上发起的众筹项目目标的受众并不是传统热衷于公益的人士,而是喜欢在平台上关注非常有创意的项目的年轻人,所以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传播点不能用眼泪指数,更多是要在产品设计的吸引力和项目设计的新颖度上来吸引公众。有业内人士强调,需要用商业思维进行产品的展示和传播。而中国国内的一些公益众筹往往因为缺乏创意而失败。

平台、地域限制

数据显示,在164个成功筹款的公益项目中,有95%是来自综合类的众筹网站。更具体的数据是:在专业公益众筹平台上发起的公益众筹项目共40个,已成功项目8个,成功项目募集金额7.8万元;在综合类众筹平台上发起的公益众筹项目共267个,已成功公益项目共156个,成功项目募集金额661万元。

据了解,我国首家专业公益众筹平台于2013年7月正式上线。这个名为“创意鼓”的网站,先后发起了21个项目,目前仍无成功案例。另外两家专业众筹平台“积善之家”和“新公益”,分别于2014年3月和2014年4月上线,分别成功项目5个和3个。成功项目所占比例有点低。专家指出,国内专业的公益众筹平台发展格局呈现数量少、知名度低、活跃度低的特点,主要因为平台地域性较强,无法获得广泛关注。创意鼓平台的所有项目均为深圳本地项目,积善之家的项目则大部分来自成都。如何推广,获取大流量大范围的关注,成为一大难题。另外,平台发起方一般以中小企业为主,资源和运营能力有限,也制约着平台的发展。在中国一个新的模式,很多人还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如何吸引更多的公众来关注公益、投身公益是每个平台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违约风险

针对公益众筹本身,虽然优点是降低了公益参与门槛,提高了公众参与性,但同时,由于公益众筹发起门槛较低,对发起人的资格认定较宽松,项目可能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另外,众筹平台无法对公益项目的回报执行进行监督,虽然有明确的风险提示以及分批将款项拨付给发起人的机制。若在项目回报发放过程中出现争议,众筹平台有免责的权利。可以显见,公益众筹也面临独特的挑战。“因为众筹平台也会有对自己的保护,比如免责条款和风险提示,所以在项目回报执行当中会有一些争议,这些争议平台目前是没有办法得到有效保证的。虽然会先期拨付70%的资金给公益机构,但30%是作为风险保证金,已经拨付的资金是没有办法追讨回来的。”业内人士称,公益众筹对个人和草根机构是开放的,也是有成本的,如果前期花了非常多的精力但是没有达到筹资目标的话,成本是无法收回来的。

公益众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其实都只是在技术上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公益的根本,永远在于人。如果这个社会多数人秉持爱心、善心,那不论是用何种技术手段,爱都会汇聚成河。但如果这个社会的多数人都不会扶起一个街头摔倒的老人,人与人之间充满冷漠和猜疑,再好的技术手段又有什么用?

破解之道

众筹,它应该是一个包括任何梦想的追梦平台。如何将公益众筹转换成梦想平台,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突破创新。作为新兴的公益模式,公益众筹筹的不仅是钱,还有人。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如何让别人为你的公益埋单呢?公益众筹如何在短时间汇集更多的人力财力呢?公益众筹可以从以下几个“要”中有所突破。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更具安全感。最为关键的是,众筹的募资和项目实行,都必须实现透明化运作,这使得捐赠人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资金使用情况,甚至是实时的。这是传统捐赠或投资体系所缺失,也是被公众所诟病的。随着支持方式的变革,如从现金到银行汇款再到基于微信支付等,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每个人做公益的便捷,但公益项目不透明运作的疑虑从未打消。这种疑虑可以用公益项目信息的充分公开来获得捐赠者认可。这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充分验证。以美国为例,除了政府硬性规定的公益项目公开的标准、规则外,公益项目的申请、款项募集、拨付及运营费用的预算等要定期公开,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同时慈善评级机构对公益项目公开程度进行评价,一旦慈善机构因信息披露受到质疑,评级就会很低,进而有被公众抛弃的危险。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慈善机构及其公益项目不得不在提高透明度上做足功课,甚至允许任何公民去随时查他们的账目。正是这种“晒账本”的做法赢得了公益人士的欢迎。而正在中国兴起的公益众筹,可以借鉴和引用其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完全可以使其募资及花费账本透明化,使其公益项目的申请、预算、募资、投向、管理等在众筹平台上得到一一说明,而公益众筹平台所有的捐赠人都可成为该公益项目的监督者,可以设想,这种模式赢得捐款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因为无论公益事业的渠道和方式如何创新,公益的根本永远在于人。近期一个联合调查显示,76.9%的网友认为众筹项目最关键的环节是项目的监督,以及项目执行的透明化,对公益众筹项目资金的使用比其他类别的众筹项目要更加谨慎和重要。于是一种能让捐助人清晰地看到资金使用情况,并实时监督资金去向的“晒账本”成为公益众筹项目打消捐赠人疑虑最好的方式。假以时日,这种点对点透明运作的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公益,尤其是饱受诟病的慈善性公益的形象。

其次并不是所有公益项目都适合公益众筹的方式。没有明确的项目目标及执行方案、无故事可讲、筹资目标不明确、预算不清晰以及无法提供回报的项目做公益众筹比较难,比如救灾和个人救助类的项目就不适合。所以明确自己的方案,做好定位,是公益众筹成功的前提。并且作为公益项目,前期必须要有精准的项目策划,只有将公益项目策划好了,执行起来才更加方便快捷。而公益众筹是一个快速的过程,所以项目策划必须要精准,同时,要懂得创新,千篇一律的公益项目是不可能成功的。

要更具信任感和亲切感。在中国,公益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号召力,但也存在入口缺失的问题。众所周知,公众对时下的社会性公益团体和一些推行多年的公益项目往往缺乏信任感。之前有一个项目是由5个孩子的爸爸妈妈组成的名为“公益读书人”的组织发起,反而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且这样一个微公益实现微梦想的行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值得尝试的善举。也可以以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作为发起人。参与捐助或传播的人对发起人本身的信任会让公益众筹的成功率大大增加。在冰桶挑战赛中,这些名人每次上传视频都是在不断重复发起活动的过程。也因此,就比一般富含奇思妙想的众筹项目,让人更具有信任感和亲切感。

要策划有意思的、利于传播的公益项目,用更鲜活的方式展现公益项目。公益众筹与传统公益相比,周期往往更短。有趣的视频、精美的图片、真诚的感受一定比枯燥的新闻报道要来得鲜活,并且这些元素都是非常利于互联网传播的。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就是要打动最亲近的圈子,不要脱离群众的关注点来做公益众筹。有些公益慈善项目策划是非常好的,执行力也得到肯定,但是不能很好地抓住群众关注点,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问题,那么这样的公益项目注定是会失败的,自然众筹也会失败。想要提高成功率,就不要脱离群众的关注点。因此,在项目策划时就应该思考如何让公益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传播到更广的人群中去。有时候,弱化公益的概念,往往能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参与公益。比如冰桶挑战赛就结合了冰桶湿身这样一个有点极限挑战意味的话题以及众多本身就极具话题性的人物。

要更具科普性。从公益出发,最大的价值就是逐步让更多的人参与,从而实现对众筹概念的科普。毕竟立足于社会的公益在某种程度上,较之个人的创业梦想、发明奇思更容易被人接受和传播,也更容易让人通过参与,而获得更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而这,恰恰是众筹平台此刻所真正需要实现的。

要设计一些有趣的回报环节。虽然公益是捐助性质的,但公益众筹可以依托前面提到的有意思的项目策划以及名人的参与,给参与捐助的人一些有趣的回报,可能成功率会更大一些。比如,英国的Prizeo就是利用名人的社会影响力来为慈善活动筹集善款的一个公益众筹平台。他们提供给捐赠者的回报往往是获得名人的私物、与名人单独见面的机会等等。

还要做到发起人与用户有充分的交流。公益众筹对于公益发起人来说,是一个贴近公众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捐款者和募款者的互动,有助于公益项目与参与者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并且我们也知道,移动互联网占用的是用户碎片化的时间,用户浏览快,相比电脑客户端来说,用户的耐心更加少。所以众筹行业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用户的心理,让用户为自己的众筹项目捐款,成为公益众筹移动客户端设计的难点。每个人有不同的需求和喜好,浏览行为也是各有不同,所以这无疑是对公益众筹移动客户端设计人员的一个考验。如何准确定位客户,也是需要去突破的一关。

但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对于中国式的众筹平台来说,展示公益,仅仅是一个面,而更多的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成功众筹和产品展示,让更多怀揣着梦想的人能够进入到这个平台之中,也让更多或许暂时没有一个精准梦想,但却有能力帮助他人实现梦想,同时也收获回报的人们,成为“梦想助力者”。这或许是比需要对赌的风投和需要爬过漫长程序的银行贷款,更具有让普罗大众成就自身中国梦的一个机会……

随着公益众筹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参与到其中。相信众筹移动化会给公益众筹带来全新的面貌,迎来全民众筹,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来,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