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地研究的资料收集

实地研究的资料收集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9.3 实地研究的资料收集9.3.1 观察法观察法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法强调“参与”,是一种“在场”资料收集方式,研究者必须深入研究对象的现场。因此,由观察法所发现的问题,尚需用调查法、实验法进行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在这些诸多形式之中,参与式观察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通常,由于访谈法收集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具有较好

9.3 实地研究的资料收集

9.3.1 观察法

观察法(Observation)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指的是带着明确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社会现象。观察法强调“参与”,是一种“在场”资料收集方式,研究者必须深入研究对象的现场。“观察”并非简单地“用眼睛看”,而是指广义的了解,包括看、听、问、思,甚至还有体验、感受和理解等。(10)根据观察中研究者的位置或角色,观察法可以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两种。前者要求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如W.E.怀特的《街角社会》、林德夫妇的《中镇》都是参与观察的经典研究;后者强调研究者独立于研究对象的生活世界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是一种“冷眼旁观”,如斯坦福大学的罗森汉教授和七名研究助手冒充精神病人混入精神病院观察工作人员和病人的社会关系的研究。(11)此外,按照观察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分为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者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观察。

观察法很早就为人们所采用。孔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在这里,孔子就是采用观察法来认识人。与传统的直观观察法不同,当前社会科学的观察法有着较为成熟的结构与流程。一般而言,社会科学中的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搜集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各种资料的过程。通过观察、记录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人或动物的行为,然后分析以期获得其行为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在于:(1)可以观察到被试者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获得的结果比较真实;(2)可以在当时实地观察到行为的发生、发展,能够把握当时的全面情况、特殊的气氛和情境。观察法的主要缺点在于:(1)研究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难以观察到研究所需要的行为,搜集资料比较费时;(2)观察所获得的结果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因此,由观察法所发现的问题,尚需用调查法、实验法进行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按照不同的标准,观察法可以分为实地观察、实验室观察、局外观察、参与式观察等形式。在这些诸多形式之中,参与式观察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所谓参与式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指的是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一般而言,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参与观察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研究者会经历一个由浅层参与逐渐发展到深层参与的阶段,这也是研究者与观察对象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

艾尔·巴比介绍了参与观察的一种典型“范式”,即参与行动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这种方法隐含地认为,研究不仅具有知识生产的功能,而且还是一种意识教育、发展和行动动员的手段。具体而言,该研究方法主张研究者的功能是要为研究对象出谋划策,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在这种研究中,一般来说,处于弱势地位的研究对象在研究者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自己的问题和希望得到的结果,然后再设计方案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一切虽然都是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完成的,但并不意味着是由研究者替代研究对象来做,而是研究者帮助、鼓励他们自己来完成,即要做到将研究主体还原为研究对象,做到行动者和研究者的统一。

在参与观察研究法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是研究者的“身份”可能对研究产生的影响。这方面的经典案例是“霍桑效应”。霍桑效应体现了社会研究中存在的偏误。正如戴维·波普诺所言,“社会学家应该记住,社会学是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人们会对研究过程做出反应——有时我们无法预见这些反应。正是研究者的出现可能歪曲正在研究的社会情绪,这一现象常常称为反应作用”。(12)

一般而言,参与观察法通常不是要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其目的是对现象发生的过程提供直接的和详细的资料,以便对其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在参与观察之初,研究者都需要为自己作为一个陌生人出现而进行某种方式的解释。他的参与观察能否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被其所研究的群体所接纳。对参与观察者来说,往往要经历一个“先融进去”、“再跳出来”的过程。在参与观察法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第一,尽快成为被观察者中的一员;第二,对所观察事物的社会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第三,观察中要保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带偏见;第四,分清表象和实质,不要被假象迷惑;第五,要具有高度的注意力、忍耐力和认真吃苦的精神。

9.3.2 访谈法

访谈法(Interviewing)主要是无结构式(Unstructured)访谈,以区别于量化研究问卷调查中缺乏弹性与灵活性的结构式访谈。无结构式访谈是一种深度访谈或自由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只是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着某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日常生活闲聊(Everyday Conversation),以获取深入细致的、生动丰富的质化资料。根据访谈的性质,可以分为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前者指的是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后者指的是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各种偶然的、随意的、无准备的闲聊式交谈。此外,根据被访对象的数量,无结构式访谈可以分为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集体访谈也称座谈会,是将若干个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交谈的方法。一般而言,集体访谈的参加人数应该控制在5~7人,参加访谈的人员应该具备有代表性、了解情况、敢于发言以及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等条件。

访谈法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通常,由于访谈法收集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调查。访谈法的优点在于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其中,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在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访谈法的缺点在于:其一,样本量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其二,访谈法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其三,访谈法难以控制被访谈者受到的各种外部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因此,一般而言,访谈法通常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作为一种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访谈过程中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避免只依赖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最为关键的是要准备好谈话计划,包括关键问题的准确措辞以及对谈话对象所做回答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要事先做好如下准备:(1)谈话进行的方式;(2)提问的措辞及说明;(3)必要时的备用方案;(4)规定对调查对象所做回答的记录和分类方法。目前,访谈法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由于事先准备不充分,访谈时总想跳过制定谈话计划这一步而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一个不愿思考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在研究工作中是很难有成功的希望的。

为此,在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另外,在访谈时要掌握好发问的技术,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善于随机应变,巧妙使用直接法——开门见山、间接法等。

在访谈问题设置上,要简单明了,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整理谈话材料。

另外,研究者要做好访谈过程中的心理调查。例如,为了给被访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于沟通,消除误会隔阂,形成互相信任的融洽的合作关系。研究者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其关键是以诚相待,热情、谦虚、有礼貌。有时访谈的失败正是在于沟通不够。

9.3.3 集体访谈法

集体访谈法的常见形式是开座谈会,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的方式了解社会情况或研究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集体访谈法的优点在于:(1)与问卷调查法相比,其突出优点是了解情况快,工作效率高;(2)与个别访谈法相比,集体访谈法能够发挥人多见识广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3)集体访谈法能够集思广益,有利于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把认识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起来;(4)在操作上,集体访谈法简便易行,可适用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调查对象,有利于与被调查者交流思想和感情,有利于对访谈过程进行指导和控制等。与此同时,集体访谈法也存在若干缺点:其一,与个别访问相比,集体访谈法最大的缺点是无法完全排除被调查者之间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二,集体访谈法受制于特定的议题限制,某些问题并不宜集体访谈;其三,集体访谈法占用被调查者的时间也相对较多。

在实践中,最为常见的集体访谈法是头脑风暴法,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

直接头脑风暴法是指按照一定规则召开的鼓励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会议形式,这种会议形式的主要规则是:(1)会议主持人简要说明会议主题,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并严格规定讨论问题的范围。(2)鼓励与会者自由发表意见,但不得重复别人的意见,也不允许反驳别人的意见,以便形成一种自由讨论的气氛,激发与会者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3)支持与会者吸收别人的观点,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意见;鼓励与会者在综合别人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对要求修改或补充自己想法的人,提供优先发言权。(4)会议的主持者,特别是高级领导人和权威人士,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表示自己的倾向,以免妨碍会议的自由气氛。

反向头脑风暴法是对已经形成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它的主要规则与头脑风暴法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它的特点是:会议的参加者对已提出的设想、意见、方案,禁止进行确认论证,而只允许提出各种质疑或批评性评论。其主要程序包括:首先,对已经形成的设想、意见、方案提出质疑或批评性评论,一直进行到没有可质疑或批评的问题为止。其次,把质疑或批评的各种意见归纳起来,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评估。最后,形成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具体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