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料收集与处理

资料收集与处理

时间:2022-10-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我们收集获取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野外调查资料。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获取清河县耕地的利用及地力状况,通过数字遥感图像分析,更新土地利用图,准确确定耕地空间分布,并根据作物长势分析耕地地力状况。

1.资料的收集 耕地地力评价是以耕地的各性状要素为基础,因此必须广泛地收集与评价有关的各类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资料,为评价工作做好数据的准备。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我们收集获取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野外调查资料。按野外调查点获取,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母质、水文、土层厚度、表层质地、耕地利用现状、灌排条件、作物长势产量、管理措施水平等。

(2)室内化验分析资料。包括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大量养分含量,硫等中量元素含量,有效态铜、锌、铁、锰等微量养分含量,以及pH值等。

(3)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位的人口、土地面积、作物及蔬菜瓜果面积,以及各类投入产出等社会经济指标数据。

(4)基础图件及专题图件资料。1∶50000比例尺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貌图、土壤图等。

(5)遥感资料。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获取清河县耕地的利用及地力状况,通过数字遥感图像分析,更新土地利用图,准确确定耕地空间分布,并根据作物长势分析耕地地力状况。

2.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获取的评价资料分为定量和定性资料两大部分,为了采用定量化的评价方法和自动化的评价手段,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对其中的定性因素进行定量化处理,根据因素的级别状况赋予其相应的分值或数值,采用FOXPRO等常规数据库管理软件,以调查点为基本数据库记录,以各耕地地力性状要素数据为基本字段,建立耕地地力基础属性信息数据库,应用该数据库进行耕地地力性状的统计分析,确定耕地地力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此外,对于土壤养分因素,例如:有机质、氮、磷、钾、锌等养分数据,首先按照野外实际调查点进行整理,建立以各养分为字段,以调查点为记录的数据库。之后,进行土壤采样点位图与分析数据库的链接,在此基础上对各养分数据进行自动的插值处理,经编辑自动生成各土壤养分专题图层,将扫描矢量化及插值等处理生成的各类专题图件,在ARCGIS, MAPINFO软件的支持下,以点、线、区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和管理,同时将所有图件统一转换到相同的地理坐标系统,进行图件的叠加等空间操作,各专题图的图斑属性信息通过键盘交互式输入,构成基本专题图的图形数据库。图形库与基础属性库之间通过调查点相互连接。

3.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采用图件扫描后屏幕数字化的方法建立空间数据库。图件扫描的分辨率为300dpi,彩色图用24位真彩,单色图用黑白格式。数字化图件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貌类型图、行政区划图等。数字化软件统一采用ARCGIS和MAPINFO,坐标系为1954北京大地坐标系,比例尺为1∶50000。具体矢量化过程为:首先在ARCINFO的投影变换子系统中建立相应地区的相同比例尺的标准图幅框,在镶嵌配准子系统中将扫描后的各栅格图与标准图框进行配准。在输入编辑子系统中采用手动、 自动、半自动的方法跟踪图形要素完成数字化工作。生成点文件,线文件与多边形文件。其中多边形文件的建立要经过多次错误检查与建立拓扑关系。采用以上矢量化方法,主要图层配置如表2-14所示。

表2-14 图件配置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