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马尔萨斯在其179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上述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马尔萨斯对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人口陷阱”理论是一个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它所揭示的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是对发展中国家实际状况的理论概括。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R.T.Malthus)在其179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他的分析以“两个公理”为前提: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3]他认为这是人类“本性的固定法则”,从而把人口增殖看作自然现象,并断言: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的能力。[4]假如人口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级数(Geometric Progression)增长,而生活资料(主要是食物)由于土地的边际报酬递减,却只能以算术级数(Arithmetic Progression)增加。为了维持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的平衡,他又提出了三个命题:一是人口增加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二是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必定增长,除非受到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三是这些抑制和那些遏制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5]这三个命题后来被分别概括为“限制原理”、“增殖原理”、“均衡原理”,合称为“人口原理”。抑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积极的抑制”,指通过贫困、饥饿、瘟疫、灾荒和战争等手段去阻碍人口的增加;[6]二是“预防抑制”,指通过禁欲(独身)、晚婚、不生育等预防人口增加,这又称为“道德抑制”。[7]这些抑制将提高人口死亡率,降低人口出生率,强制性地使人口数量和生活资料水平保持平衡。

上述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马尔萨斯对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他认为,从长期看,人均收入水平将保持在仅仅足以维持生存的水平上。

(二)“人口陷阱”理论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试图从人口增长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停滞不前,他们提出了“人口陷阱”理论(the Theory of Population Trap)。按照这一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提高时,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率也必然随之上升,结果人均收入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即是说,人均收入的上升速度从较低的水平上升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人口陷阱”。在这个“陷阱”中,任何超过较低水平的人均收入的增长都会被人口增长所抵消,最后又回到原来的水平。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如第三章提到过的“大推进”理论那样)使总收入迅猛地提到一个高水平。当总收入到达并超过这一高水平以后,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速度将超过人口增长率的上升速度(因为人口增长率的上升是有其自然限度的)。上述论证可由图4-4说明。

在图4-4中,纵轴表示总收入的增长率和人口的增长率,横轴表示人均收入。

首先来说明表示人口增长率(纵坐标)和人均收入水平(横坐标)之间关系的人口增长曲线P。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Yo上,人口增长率为零,形成稳定的人口规模。因此,Yo描述的是“赤贫”的概念,出生率与死亡率相抵,人们仅能维持生存的最低水平,这相当于人口转变的第一个阶段。在超过Yo(在右方)的人均收入水平上,人口规模在死亡率下降的作用下开始增大,这相当于第二个阶段。当人均收入到达Y2时,人口增长率达到最高值,约为3.3%(因为生育率的增长一般有其极限)。之后,人口增长率基本上保持不变。当人均收入超过Y5水平之后,出生率开始下降,此时进入人口转变的第三个阶段。

图4-4 “人口陷阱”曲线

其次,来说明收入增长曲线,它表示总收入增长率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收入增长曲线与生产理论中的总产品曲线相似,它的变动趋势是先递增,到达一定点后开始递减。

第一个阶段:总收入增长率与人均收入水平正相关,即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总收入增长率也越高。二者呈正向关系的经济原因在于储蓄与人均收入正相关的假设。人均收入越高的国家假设越能产生高储蓄率,从而有更多的投资。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高储蓄率意味着高总收入增长率。

第二个阶段:当人均收入超过既定点(Y3),在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更多的人寻求就业机会,总收入增长曲线停止上升并开始下降。这是“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在理论中的体现。

最后,我们来说明这两条曲线之间的关系,它体现在三个交点上。

一是交点A。与A点相对应的人均收入水平值为Y1。A点为稳定均衡点,即任何一个偏离A点(向左或向右)的微小摆动,都会使人均收入均衡点重新回到Y1。例如,当人均收入从Y1向Y2增长时,人口增长率将会超过收入增长率(在图上表现为人口增长曲线P高于收入增长曲线Y),但是,无论何时,只要人口增长快于收入增长,人均收入必然下降。箭头从右方指向A,表明不管人均收入处于Y1与Y2之间的什么位置,都会下降到初始水平Y1。同理,在A点的左方,收入的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导致人均收入的均衡值上升到Y1。也就是说,人均收入一定会从Yo与Y1之间的任何值回到Y1。根据马尔萨斯的观点,经济落后国家没有能力使其人均收入水平突破生活必需品的界限,虽然收入有可能增加,但每一点增加的收入又被随之而来的人口增加所抵消,使人均收入重新回到Y1的“陷阱水平”。

二是,交点B。这是一个非稳定均衡点。即使无限接近于B点,但只要没有突破B点,都会重新回到A点,但只要过了B点,就会继续运动到C点。

三是,交点C。这也是一个稳定均衡点。人均收入只要能够过B点,便会稳步向C点(Y4)前进。

因此,落后国家摆脱人口陷阱的途径不外乎两条:或者通过大规模投资,一举突破A点到达B点,以诸如“大推进”的发展,摆脱人口陷阱的束缚;或者通过有效措施来抑制人口增长。

“人口陷阱”理论是一个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它所揭示的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是对发展中国家实际状况的理论概括。但它是建立在一些过分简化的假设和前提条件的基础之上的,经受不住经验的检验。我们可以从两个主要方面来说明其缺点。

首先,“人口陷阱”理论的假设忽视了技术进步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足以抵消人口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抑制力量。马尔萨斯是以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为基础来建立其人口理论的,没有考虑技术进步的作用,因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得出了悲观的结论。从理论上讲,不断的技术进步和人类对自身繁衍的有效控制可能改变收入增长率曲线和人口增长率曲线的形状。如图4-5所示,收入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从而收入增长曲线在纵坐标上,一直高于人口增长曲线,结果是人均收入将平稳地增长,所有国家都可能避开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图4-5 技术和社会进步使“人口陷阱”消失

其次,“人口陷阱”理论假设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有直接的联系。根据这个假设,在人均收入较低水平下,可以预期人口增长率随人均收入增长而提高。但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人口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相关关系。

由于现代医疗和公共健康事业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迅速下降,死亡率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均收入水平。此外,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统计资料看,出生率与人均收入水平似乎没有严格的关系。例如,印度、菲律宾和墨西哥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差很大,但却有相似的较高出生率,而斯里兰卡、韩国有相似的较低出生率,但人均收入水平却相差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