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管理的对象与方法

企业管理的对象与方法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企业管理的对象企业管理的对象总类多,总量大,但总体而言,有五大管理对象。在管理系统中,人是最重要的管理对象。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上级指挥下级,完全是由于高一级的职位所决定的;下级对上级所拥有的管理权限要服从。

一、企业管理的对象

企业管理的对象总类多,总量大,但总体而言,有五大管理对象。

(一)人力资源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有活力的要素。在管理系统中,人是最重要的管理对象。现代管理理论倡导管理要以人为本,即以人为中心。在一个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如何,组织成员热情是否高涨,直接决定着组织的目标能否实现。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开发、利用组织内的人力资源,争取组织外的人力资源。在这里要指出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并不仅仅指对人的劳动能力的简单运用,而是包含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广泛内容。

(二)物力资源

物力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对物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遵循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根据组织目标和组织的实际情况,对各种物力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从而做到开源节流,物尽其用。

(三)财力资源

在市场经济中,财力是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表现。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无论从事哪类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对财力资源价值的正确认识与合理使用。财力资源的使用和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的使用效果。因此,任何一个组织的效率,都可以从其财力资源的运用效率上来考察、衡量。在经济组织中,财力资源的管理尤为重要,管好财力资源就是要做到财尽其力,通过聚财、用财而不断生财。

(四)信息资源

信息是物质属性和关系的表征。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通过各自的信息来显示其固有特征的。在一个社会组织中,信息更是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没有信息的传递,组织就会死亡。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决策、计划、指令都要以种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给被管理者,被管理者执行决策、计划的情况也要借助于各种信息形式和传递渠道反馈给管理者。并且,一个组织同外部交换的不仅是组织的各种有形产出,也包括各种形式的信息。

组织中的信息资源是指各种消息、情报、数据、资料等。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按照管理目标的要求,建立完善高效的信息沟通网络,保证管理所必需的各种信息准确、完整、及时地传递。

(五)时间资源

时间反映为速度和效率,有效的管理系统,必须考虑充分利用时间,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效益。

二、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它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任何部门、单位总要建立起若干行政机构来进行管理,它们都有严格的职责和权限范围。由于在任何行政管理系统中,各个层次所掌握的信息绝对也应当是不对称的,所以,才有了行政的权威。上级指挥下级,完全是由于高一级的职位所决定的;下级对上级所拥有的管理权限要服从。行政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权威性,行政方法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机构和领导者权力的大小;

(2)强制性,以行政权力为基础,以下级服从上级为原则;

(3)范围性,只能在所属的行政系统中才能生效;

(4)速效性,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因而见效很快。

行政方法有利于对全局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在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强化管理职能。这种管理方法在高度集中统一的和需要适当保密的领域,有其独特的作用。另外,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能较好地处理在管理活动中所遇到的特殊问题与紧急问题。应注意的是,由于行政管理方法借助于权力和权威,会受到领导水平的制约,如处理不当,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忽视下级的实际利益,甚至以权谋私,不利于管理工作。因此,在执行中需要有发达和完备的信息系统,领导者要不断完善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根据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取得较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这些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奖金和罚款等。

运用经济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围绕物质利益,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经济方法直接涉及管理者和每一个员工的利益,处理得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导致人们过度地追求个人利益和本位主义,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在运用经济方法的同时,应注意与教育方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员工的精神和需求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来。经济方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客观性,符合商品经济社会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2)利益性,通过利益机制引导被管理者去追求某种利益,间接影响被管理者的行为。

(3)规范性,总是采用某些规范的经济指标来进行管理,如工资水平、罚款数额、奖金数额、利率、税率等。

(4)关联性,每一种经济手段的变化都会造成多方面经济关系的连锁反应。

(5)灵活性,所采用的具体形式因管理的主体及管理范围的不同而异。宏观领域较多采用的是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微观领域较多使用的是工资、奖金、罚款等。

(三)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通过法律、法令、条例以及司法、仲裁等工作,来调整社会经济与企业在宏观和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在管理活动中具有以下特点。

(1)严肃性,法律与法规的制定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一旦制定和颁布,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规范性,它对所有的组织和个人的行动都具有同等的约束力,使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法律和法规都是用极严格的语言,准确阐明一定的含义,并且只允许对它作出一种意义的解释。法律与法规之间不能互相冲突,法规应服从法律,法律应服从宪法

(3)强制性,法律、法规一经制定就要强制执行,各个企业、单位以至于每个公民都必须毫无例外地遵守;否则,要受到国家强制力量的惩处。

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法律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缺乏灵活性和弹性,使管理工作僵化,不利于基层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当法律和法规已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时,就有可能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障碍

尽管法律方法存在着两面性,但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目前其仍需大力发展和加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需要有完善配套的法规来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如公司法、劳动法、环保法、商标法、证券交易法、合同法、税法、国际商法等,它们的出台在管理活动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亟待进一步的推行和完善。

(四)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指出于一定的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对员工在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以提高其素质的一种方法。教育方法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人生观、价值观、民主、法制、思想政治、科学技术与企业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

教育方法在管理活动中是一项最根本的方法。人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说明教育的方法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任何有远见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对员工的教育与管理,对人的培训要有明确的目标、计划、资金投入和必要的考核手段。由于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只有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企业才有活力和后劲,其生产经营活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1)启发性。工作的重点不是强迫人们必须如何去做,而是通过宣传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引导人们的行为。

(2)灵活性。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可因管理活动的特点而不同,管理者可在管理目标导向下,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地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

(3)长期性。教育不应只追求短期效果,更不可急功近利,应耐心细致、逐步渗透、长期坚持。

教育方法的不足是不具备约束机制,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必须与其他管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经济与行政手段,督导人们努力学习和提高,以充分发挥教育方法的作用。

(五)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是指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根据管理活动的需要,自觉运用自己或他人所掌握的各类技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的管理方法。这里所说的各类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组织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技术方法的实质是把技术融进管理中,利用技术来辅助管理。善于使用技术方法的管理者通常能把技术与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技术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客观性。技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人的意志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此外,技术方法产生的结果也是客观的。

(2)精确性。技术方法的精确性是指只要基础数据是正确无误的,由技术方法产生的结果就是精确的。正是因为其精确性,技术方法才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3)动态性。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时时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紧密追踪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手中掌握的技术武器,防止用过时、落后的技术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技术方法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管理者在解决管理问题时,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方法,应该把各种管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多管齐下”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