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象与方法

对象与方法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研究对象 收集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2例,临床表现为胃部烧灼感、反酸、胸骨后疼痛,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检查排除糖尿病、系统性硬化症、消化性溃疡、结缔组织病患者和有胃、食管手术者。于治疗8周后根据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程度进行疗效评定。

1.研究对象 收集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2例,临床表现为胃部烧灼感、反酸、胸骨后疼痛,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检查排除糖尿病、系统性硬化症、消化性溃疡、结缔组织病患者和有胃、食管手术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8~67岁,平均(48.2±11.9)岁。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29~68岁,平均(49.1±1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观察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次,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

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胃食管反流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标准:4分,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3分,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工作;2分,主诉有症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1分,有回忆性症状;0分,无症状。于治疗8周后根据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程度进行疗效评定。疗效标准:症状评分降低>75%为显效;症状评分降低50%~75%为有效;症状评分降低<5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13.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