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组织的性质与任务

组织的性质与任务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组织的性质与任务一、组织的概念关于组织的定义一般有以下几种:①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安排事物使其有系统或构成整体。

第一节 组织的性质与任务

一、组织的概念

关于组织的定义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安排事物使其有系统或构成整体。

②组织是按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

③组织通常是由一类或几类特殊的细胞与其胞间质一起组成的聚集体,动植物体即由这些聚集体构造而成。

管理学界对组织内涵的把握则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

系统组织理论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Barnard,1886—1961)认为,正式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与力量的体系。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教授弗里蒙特·E.卡斯特对组织的定义是:一个属于更广泛环境的分系统,包括怀有目的并为目标奋斗的人们;一个技术分系统——人们使用的知识、技术、装备和设施;一个结构分系统——人们在一起进行整体活动;一个社会心理分系统——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们;一个管理分系统——负责协调各分系统,并计划与控制全面的活动。

杨洪兰等人认为,组织是人们为了一定的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协调,并且有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

徐国华则从结构论、系统论、行为论三个方面对前人关于组织概念的研究进行了列举,但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结构论者认为: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行为论者认为:组织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系统。系统论者认为:组织是开放的社会系统,具有许多相互影响且共同工作的子系统,当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时,必然影响其他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的工作。

张康之等认为,组织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有序的结构系统,它包括社会组织,也包括自然组织。其二,是指一种根据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程序,对一些事物进行安排和处理的活动和行为。

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组织,是特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合理分工、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队。

由此可知,管理学所讨论的组织的实质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分工与协作的方式。为了使分工与协作在推动管理目标的实现方面卓有成效,人们必须使共同工作中的每一个成员或每一个单位的任务、目标、责任和权限以相对固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这种被固定下来的稳定的联系就是组织。

二、组织的性质

组织的性质是由组织的构成要素所决定的,组织的性质同时也反映了组织的构成要素,可以通过了解组织的性质来了解组织的构成要素。作为有着精细分工与协作的人的社会集合体,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形成并保持一种良好的、和谐的集体环境,使人们能够相互配合,协调行动,以获得优化的群体效应。所以其性质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以分工为前提,以协作为基础

是分工与协作将人们集合起来,同时也正是在组织的条件下,共同从事活动的成员才可能找到自己的活动岗位,才可能在各司其职的情况下使整个活动得以协调。

2.组织是效率的体现

组织可以在成员的分工与协作中调动起每一个人的才智,形成整体的力量,从而以最小的成本耗费来完满实现组织目标。

3.组织的目的性、层次性明确,责权对等

组织是靠共同的目标联结起来的并表现为目标的一致性。因为组织的建立和活动,都是服务于一定的目标的。离开了共同的目标,也就无组织可言了。目标各异,组织也各异,目标发生了分化,组织必将发生分化。只有在既定的共同目标下,组织成员彼此沟通,各负其责,共享成果,才能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建立起来的系统。组织系统具有纵向的上下层次关系和同层次之间的横向或交叉关系。上下层次是一种权力和责任的分工或分配关系;横向或交叉关系则是一种专业分工和协作关系。权力和责任的分工或分配关系与专业分工和协作关系在本质上还是权力与责任的问题,是管理系统中每件事都能被做好的保证。所以,管理系统中的每个岗位和部门的权力与责任必然一致和对等,权力过小不能担负起应负的职责,权力过大虽然能保证任务的完成,但会导致不负责任地滥用权力,甚至危及整个系统的运行。

4.组织的开放性

就组织的整体运行而言,它既需要有对内的封闭性,又需要有对外的开放性。对内的封闭性保证组织的效率;对外的开放性保证组织适应环境而存在和发展。

5.组织的有序性

组织工作和组织活动在于合理地向分系统和成员分配工作,调整各分系统的关系。当组织的内部因素变动或环境变动而产生各种矛盾时,组织的职能就在于解决这些矛盾,以便统一各种行动。组织的职能,就在于解决这些矛盾,以便统一各种行为。组织的职能就在于消除不断产生的各种无序状态,使之保持系统的有序性。如果组织完成不了这种职能,无序状态加剧,就有可能导致组织的破裂。组织有序性程度的高低更主要体现在命令是否统一。组织中最高管理者之外的所有成员在工作中都会收到来自上级管理者的指令,根据上级的指令开始或结束、进行或调整、修正或废止自己的工作。

三、组织要素

根据组织表现出的性质,我们可以把组织的构成要素确定为:组织环境、组织目的、人员与职责、耦合关系、信息沟通管网。这五个基本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组织。

1.组织环境

严格地讲组织环境不应该是组织的构成要素。但考虑到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组织内部各层级、部门之间和组织与组织之间,每时每刻都在交流信息。任何组织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环境发生着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脱离一定环境的组织是不存在的。组织是在不断与外界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壮大的。所有管理者都必须高度重视环境因素,必须在不同程度上考虑到外部环境,如经济的、技术的、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等,使组织的内外要素互相协调。

2.组织目的

所谓组织目的,就是组织所有者的共同愿望,是得到组织所有成员认同的。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建立一个组织,首先必须有目的,然后建立组织的目标,如果没有目的,组织就不可能建立。已有的组织如果失去了目的,这个组织也就名存实亡,从而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所以,组织作为一个整体,首先得有共同的目标,由此才能统一意志、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企业组织的目的,就是向社会提供用户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为企业获得尽量多的利润。政府行政部门的目的是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服务,不断提高办公效率。

3.人员与职责

作为一个实体,组织是为了达到自身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具有正式关系的一群人。所以,我们所讨论的组织是泛指社会组织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群人的集合体。人是组织的主体,人主宰着组织的一切,是组织服务于人,而非人服务于组织、奴役于组织,否则就是组织的异化,然而,这也是常有的现象。

组织中的人有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之分。管理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管理能力,拥有相应的权威和责任,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或机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者。管理客体是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所能预测、协调和控制的对象。

作为组织中的人有相应的职位、明确的职责、权益。

4.耦合关系

组织是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依据一定规律相互结合,具有特定功能和统一目标的有序系统。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组织系统及其运动,这种联系和作用是通过组织这一形式而发生的。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主体领导管理客体,管理客体实现组织的目的,而管理客体对管理主体又有反作用,管理主体根据管理客体对组织目的的完成情况,从而调整管理主体的行为。它们通过这样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是组织成员愿意合作,为共同目标作出贡献的意志的统一。

5.信息沟通管网

这是将组织的共同目标和各成员的协作意愿联系起来协调关系的必要途径。

四、组织管理的功能

组织管理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系统的功能大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分配工作(设岗与定位)

把组织运作所需要的所有工作分配给所有的成员,所有的成员都能在组织系统表中找到自己的岗位。组织系统表中没有岗位的人不在组织之内,每个人都能在组织系统表中找到自己的固定位置。分配工作要求做到:界定清楚,既无重叠又无空白。杜绝两种现象,不存在有事无人干;不存在有人无事干!

2.协调关系

确定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和信息传递关系。工作流程、工艺流程是以岗位为基点传递的。协调关系要求做到相互服务,相互控制。

3.权力分配

规定各岗位、各机构的责任的同时确定其相应的权力。

4.整合的功能

可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使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为完成群体的目标和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做出最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