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

时间:2022-06-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限制性定价一、限制性定价的含义限制性定价又称阻止进入定价,是指在集中或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在位企业制定一种价格,以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且又可以获得利润的策略。规模经济的情况也会影响到限制性定价水平。只有当理性的潜在进入者确信在位企业的限制性产量的承诺是可信的,在位企业才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第二节 限制性定价

一、限制性定价的含义

限制性定价又称阻止进入定价,是指在集中或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在位企业制定一种价格,以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且又可以获得利润的策略。

在位企业实行限制性定价只是竞争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它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利润最大化。当在位企业或潜在进入者预期到实行限制性定价并非在位企业的最优选择时,这种竞争手段是无效的,反而会减少潜在进入者正式进入之前这段时期在位企业的利润。

二、限制性定价的类型

限制性定价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静态限制性定价、动态限制性定价和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静态限制性定价模型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在动态限制性定价模型中,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者在不同的时期展开竞争。通常的假定是在位企业拥有先动优势,但在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模型中,在位企业或潜在进入者拥有完全信息的假设不成立。

三、静态限制性定价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来理解静态限制性定价。

如图6-2所示,假设在市场中,需求曲线DD′是给定的,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者拥有相同的成本曲线,并且他们拥有完全信息。潜在进入者将在位企业的产量视为既定的,因此它面对的是市场需求曲线减去在位厂商产量后的剩余需求曲线BD′。

图6-2 限制性定价模型

在这种情况下,限制性定价为OP2,在位企业的产量为OQ2,如果在潜在进入者进入之后,在位企业仍然维持其在进入前的产出水平OQ2不变,那么潜在进入者的需求曲线就位于其平均成本以下。因此,潜在进入者无法进入市场。

在这个简单模型中,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者拥有相同的成本函数。因此,阻止了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其自身的利润水平也降为零。如果假设在位企业有一种绝对成本优势,在位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为AC2,潜在进入者的平均成本曲线为AC1

在这种情况下,在位厂商的限制性定价水平仍为OP2,产量仍为OQ2,但在位厂商可以获得正的利润,其利润水平为绝对成本优势(AC1-AC2)与产量OQ2乘积。

规模经济的情况也会影响到限制性定价水平。如图6-3所示,假设在位厂商与潜在进入者的成本函数相同。在达到最小有效规模(MES)产量QM之前,平均成本曲线一直向下倾斜,达到最小有效规模之后,平均成本不再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知道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必须达到最小有效规模,在位企业将生产限制性产量Q2,这个产量略微高于竞争性产出QC和最小有效规模的差额,此时的限制性价格为P2。潜在进入者会发现,最小有效规模产量QM和限制性产量之和稍稍高于竞争产出QC,价格将降到PC之下,刚好不能弥补生产成本,无法进入市场。

图6-3 基于规模经济的静态限制性定价模型

对静态限制性定价模型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之后,在位企业仍然维持限制性产量不变”这一假定上。

在前面介绍的简化模型中,潜在进入者确信在位企业在其进入后,仍将维持原有产量并非是无条件的,至少这需要在位企业维持原有产量水平的承诺是可信的。理性的潜在进入者会观察到,在位企业在其进入后会面临着两种选择:维持原有产量不变还是根据潜在进入者进入后的新情况重新确定产量和价格水平。在位企业到底会采取哪种行动,取决于其对这两种选择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只有当理性的潜在进入者确信在位企业的限制性产量的承诺是可信的,在位企业才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在存在规模经济的限制性定价模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位企业的产量Q2大于最小有效规模产量QM。这样,如果某个潜在进入者进入该产业,并生产产量QM,此时价格水平会低于竞争性价格PC,两个企业都会出现亏损。由于在位企业的产量较大,亏损的数量也较多。此时,理性的在位企业至少应该减少产量,使价格上涨至OP2水平。在价格OP2上,两个企业的利润水平都为零。通过这些分析可知,理性的潜在进入者不会再认为在位企业的现有产量在其进入后会保持不变,限制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努力不一定会成功。

四、动态限制性定价

斯宾赛、迪克西特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限制性定价模型。在这类模型中,不同的企业先后进入市场。有些企业进入市场早些,我们称其为在位企业,它们已经在市场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本,如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工厂和销售部门。这些已经建立的资本使得在位企业可以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

下面主要介绍泰勒尔(1990)的一个资本竞争的斯塔克伯格模型。

假设一个行业中只有两家企业,这两家企业展开一个两阶段博弈。在第一阶段,企业1首先进入市场,它选择了一个产量水平K1,并使得K1固定下来,于是企业1成为“在位企业”。在第二阶段,企业2(潜在进入者)观察到K1,并选择资本水平K2,而后K2也固定下来(K1,K2是经过标准化的数量)。

两家企业的利润分别为:

1(K1,K2)=K1(1-K1-K2

2(K1,K2)=K2(1-K1-K2

从这个假设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①每家企业的利润都随另一家企业的资本积累的上升而下降;②每家企业的边际资本价值是随另一家企业资本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的。

假设不存在固定进入成本。

由于企业2进入市场时,企业1的资本水平K1已经固定下来,K1在企业2的利润函数中作为常数而存在。解∏2关于K2的一阶最大化条件可得:

其中,R2(K2)是企业2对于K1的反应函数。

将式(6-1)代入企业1的利润函数∏1,可以解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

K1=1/2;K2=1/4;∏1=1/3;∏2=1/16

为了说明清楚,可以将斯塔克伯格模型与古诺模型进行比较。

维持其他假设不变,两个企业同时选择各自的资本水平并进行古诺竞争。此时,两个企业的均衡利润和产量水平是相同的,运用这一性质可以解出:

K1=K2=1/3;∏1=∏2=1/9

比较这两种均衡结果,由于可以率先进入市场,在位企业的均衡产量和利润水平比后进入市场的企业高出两倍,先动优势明显。

由于企业2的反应函数为K2=(1-K1)/2,在位企业若想要阻止企业2进入市场,即K2=0,必须使K1=1。但在这种情况下,∏1=0,即在位企业自身的利润也降为0。

从以上讨论中可以推断,在“进入阻止”与“进入容纳”的选择中,理性的在位企业一定会选择“进入容纳”。

上述结果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假设中资本水平的不可逆性。如果在位企业的资本水平K1在企业2进入之后可以进行重新的调整,并且这种可能性被企业2预测到,企业2就一定会使得K2> 1/4。从这个角度看来,企业1调整产量的灵活性使它自己蒙受了损失。因此,只有难以逆转的资本才具有承诺价值。

五、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限制性定价

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在位企业的限制性定价行为的威胁是不可信的,因为潜在进入者可以预期到自身进入市场后的利润水平。在位企业进入前的价格水平与进入后的价格水平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框架重新分析了限制性定价行为,他们得出结论,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限制性定价行为是有效的。

下面介绍米尔格罗姆—罗伯茨限制性定价基本模型。

假定两个企业,在位企业1和潜在进入者2展开两阶段价格博弈。在第一阶段,市场中只有在位企业1,他选择第一期的价格P1。潜在进入者2在第二阶段决定是否进入市场。如果潜在进入者2进入市场,他在第二阶段与在位企业1展开双头垄断价格竞争;如果他不进入市场,在位企业1仍然是市场中的垄断者。

在这个模型中有两类可能的均衡: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在分离均衡中,L类型的在位企业与H类型的在位企业制定不同的第一期价格,潜在进入者可以通过该价格判断出其类型。在混同均衡中,两种类型的在位企业制定同样的第一期价格P1,潜在进入者已无法推断出在位企业的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