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活动中的伦理关系

管理活动中的伦理关系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管理活动中的伦理关系道德情感、意志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微观心理机制,它们通过人们的行动表现于外,构成现实的人伦关系。其中,个人与组织、组织与国家的伦理关系属于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部的伦理关系。从管理活动中的下级角度出发,有两种责任角色,两种管理关系和两种人际关系。对于管理活动中上下级角色的处理,要求既能实现预定的良好的管理效果,同时又必须遵循企业管理道德。

第四节 管理活动中的伦理关系

道德情感、意志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微观心理机制,它们通过人们的行动表现于外,构成现实的人伦关系。

企业伦理所涉及的不是一般的人伦关系,而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结成的特有的人伦关系。

经营活动中的伦理关系,依考察的角度不同,从纵向看,有上下级的伦理关系,个人与组织的伦理关系,组织同国家的伦理关系;从横向看,又有组织成员间的伦理关系,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伦理关系。其中,个人与组织、组织与国家的伦理关系属于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部的伦理关系。群体成员间以及组织之间的伦理关系,完全属于一种平等、协作关系,它需要的是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宽容、协商、友善等精神,它基本属于普通的人与人的伦理关系或放大了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一、企业内上下级之间的伦理关系

任何一种管理模型都存在着组织的等级结构为代表的垂直方向的专业化分工。其处于领导、指挥、管理者地位的一级称为上级;而相对处于被领导、受指挥、被管理者地位的一级就称为下级。上下级构成了管理结构中的相对两极。

(一)上下级关系的基本特征

1.上级和下级是角色共生体。上级和下级这两种角色都具有一定的人员和事务责任覆盖面,两种角色共生于一个系统中,相辅相成完成着企业的工作目标。上级与下级是一个角色共生体,还包括了这两种角色往往共生于同一个人身上。一个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具有一定管理覆盖面的人,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双重角色,意识到自己既是一个从事相对宏观管理的被管理者,又是一个从事相对微观管理的管理者。

从管理活动中的下级角度出发,有两种责任角色,两种管理关系和两种人际关系。所谓两种责任角色,一种责任角色是主要负责人,如一个部门的正职负责人;另一个责任角色是次要负责人,如一个部门的副职负责人。所谓两种管理关系,是指下级与上级发生的两种工作指示执行关系:指挥与被指挥关系和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指挥与被指挥关系要求下级对上级的指示绝对服从,令行禁止;而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则要求下级对上级的工作指示,充分尊重,努力执行。两种人际状态,即人际和谐状态和人际冲突状态。对于管理活动中上下级角色的处理,要求既能实现预定的良好的管理效果,同时又必须遵循企业管理道德。

2.上级与下级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上下级之间的利益共同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两者的组织目标是一致的。上级与下级的工作性质、工作责任尽管不相同,但其总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企业目标的实现。管理者的目标一般更接近于企业的总体目标,而被管理者的目标则更注重于对总目标的分解,以及本部门的任务。两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

(2)两者的个人切身利益是休戚相关的。上级与下级作为普通的社会成员,除了关心企业目标之外,都还有各自关心的切身利益,如: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等,这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大众追求目标和大众行为模式。在工作中,上下级就会互相关心对方的工作进度,两者的切身利益水涨船高,相辅相成。

(3)两者荣辱与共,一个部下工作失职,其上级往往引咎辞职;而一个部下获得成功,取得荣誉,其上级也会被誉为领导有方。反之,若是上级犯了过错,其下属所有的部下往往会觉得人矮三分。这说明,人们除了物质利益的需求以外,还有尊重荣誉的需要,这是需要上下级双方共同努力创造的。

3.上级和下级是冲突共协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必须同舟共济,同时又有各自的职责、权利的归属。两者就是在冲突矛盾的解决协调过程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和任务。而解决与协调的过程又必须遵守道德准则

一般认为,管理活动中,上下级之间经常出现而必须协调的冲突主要有七种:

(1)上级为保全总体利益而牺牲下级的局部利益时,与下级发生的冲突;

(2)一方为了获得对方在工作上的支持,努力去取得对方的好感而产生的感情投资的冲突;

(3)下级独当一面与上级误认为目无领导的冲突;

(4)多个上级和多个下级构成的复杂关系的冲突;

(5)成功和荣誉在上下级之间分配时产生的冲突;

(6)对方成功可能导致己方受挫时的成功促抑冲突;

(7)下级认为上级赏罚不明,有偏心产生的冲突。

(二)上下级关系的管理道德要求

1.下级对上级关系中应遵循的管理道德要求。

(1)重视与上级领导者保持和发展和谐友好的关系,但是必须以搞好工作为出发点。如果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功利目的,是极不足取的、错误的。

(2)尊重上级但是必须有效影响上级,对上级的负责不仅仅是工作任务的完成,还包括对上级缺点、失误的提醒和纠正。

(3)既要立足本部门充分争取上级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又要纵观全局,尽量理解上级的困难,必要时应当有风格牺牲本部门利益,换取全局总体上的成功。

(4)敢于负责任,积极取得上级的指导和理解。而不应该事事请示报告,把困难交给上级,出了问题,自己超然在外。

(5)在上级之间存在和出现矛盾冲突时,应当遵循管理规则而不是感情用事。管理规则是直接上级的指令应优先于间接上级的指导规则。

2.上级对下级关系中应遵循的管理道德要求。

(1)在下级面前,应当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使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对自己和下级同样有效。

(2)诚恳、平等地对待下级管理者,密切联系部属,不以权势压人,虚心听取下级的批评意见。

(3)决策既要及时果断,还要尽量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正确处理功誉分配,重视部属在成绩取得过程中的作用。

(5)以高尚的动机对部属感情投资,以健康的方式对部属行为激励。

(6)正确处理成功促抑问题,将部属的成功和发展视作一种领导成就。

二、企业内平级间的伦理关系

企业内的平级关系包括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和工人(基层员工)之间的关系。

(一)平级之间的基本关系

所谓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指同一个管理层次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该组织所采用的管理体制。

1.管理成员在同一个管理层中,具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目标是鼓舞管理者团结一致的力量源泉,管理者之间在共同的目标下,责任相同,义务无异,共同的目标也是制定决策的最后的标准。

2.平级的每一个管理者,对一些基本的问题应该具有一致的意见。由于分工不同,拥有的信息量的不同,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的不同等原因,意见不一致的情形是经常的和正常的。不同的意见的讨论往往会产生与事实相符的观点,从而成为某管理层统一的,最理想的意见。即使个别管理者意见不一致,也不能在行动上表现出对这一已被采纳的观点的任何动摇。

3.同一管理层中的第一把手或者“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者对于该管理层中其他成员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把手或者“头儿”,是管理层的工作乃至心理核心。善于为其他管理者创造互相信任、充满信心的气氛,是第一把手应该具备的特别重要的素质。他不仅要使其他管理者的工作协调一致,而且决定着其他管理者的工作效果。

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决不是各自素质的简单总和,而是以管理者之间的动作是否协调和协调程度来衡量其优势的。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协调的关系。这种协调关系以担负共同的责任为核心,能使管理层发挥出整体的最大工作效率。

工人(基层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在他们日常分工,协作的共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他们为实现企业的分解目标而努力工作。他们的辛勤劳动是企业实现总体目标的基本保证。在日常的工作中,员工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其切身利益也是紧密相联的,其相互关系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相互的协作。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工人之间团结协作的基础,它有利于增强工人的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各项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平级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

1.平级管理者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由于管理者处于同一个管理层次中,虽然每个管理者的职位有所不同,个性各有差异,但是,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是共同的,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平级成员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就必须围绕“共同的责任和共同的目标”来提出。

具体而言:应该重视工作质量,注重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精神。每一个人都应该正面处理彼此间的分歧而不是暗中勾心斗角;每一位成员应该对重大问题不轻易改变其立场,但同时又不能无端反对别人;当别人的立场和观点确实可取时,就应该放弃自己的立场,热诚地予以支持;每一位成员对于他人的不同意见的提出,应该认为是正常的,这是由于个人的经验和见解的不同而产生的。因此,理解、合作是管理者之间关系协调过程中所应持的道德准则。

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形成这样的特点:每一个成员都精力充沛又富有献身精神;每一个人都能独立负责地承担任务,融会在一起则是一曲彼此呼应的美好的和声;生气勃勃的良性竞争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共同的目标;每一位成员相互信任,每一个人的成功都被视为是大家的成功,无论谁出差错,都不会遭到冷嘲热讽,而是热情的帮助,从而形成一个坚强的整体,使管理工作不断达到更高的境界。

2.工人(基层员工)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企业伦理主张用互相尊重原则和利益协调原则来处理工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反对把自身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本领视为傲视同行和看不起青年工人的资本,也反对只强调个人利益而不顾及企业的集体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三、管理者与企业之间的伦理关系

(一)管理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1.个人与企业相互依存,密切相关。企业管理者的职能就是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发展和振兴所在的企业。任何企业都是通过管理者的辛勤工作才得以筹集、诞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可见,没有管理者,企业便无法存在和发展;当然离开了企业也就谈不上管理者。

虽然,企业内不可能不存在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相互冲突的时刻,但是,应当指出的是,一个组织内如果不存在整体与局部的矛盾,不存在个人与集体决策的不同看法,仅仅存在的是毫无差别的执行,那么这个组织自身也就缺少自我修正、自我发展的健全机制。每一次组织内部整体与局部、整体和个人利益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都应是企业整体利益的一次维护和发展。

2.个人的素质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所谓素质,除了个人的生理素质以外,还包括道德品行、气质、知识、才能等。通常说的管理者的素质,就包括品德、才、识、体诸多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一个人的素质综合反映在日常的工作中,并强烈地影响着工作的质量。由于管理者在企业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他们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成效大小,而且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一般来说,管理者的素质好,在客观条件有利时,他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客观条件不利时,他可以减轻或者部分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甚至能以自己的才干,捕捉有利的客观条件去扭转被动落后的局势。

然而,有些管理者不为企业全局和长远利益着想,而是追求眼前利益,靠吃老本、拼设备、拼财力、拼消耗等手段求得现时的高利润和表面的繁荣,这种短期行为的结果是导致企业缺乏后劲,削弱或丧失竞争活力和发展能力。

3.企业的客观环境铸造企业内的个人。企业集体对其各阶层员工成长的熔铸作用和影响力,主要是通过它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风气实现的。人们通过对许多优秀企业进行考察和研究,发现它们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风气。这种风气并非哪个人主观意志的体现,而是集体中所有成员日积月累长期精心培植起来的。管理者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丰硕业绩,塑造了自己美好的企业集体;而优秀的企业集体反过来又陶冶和铸造着自己的管理者,使大批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从而造成一种良性循环。优秀企业所具有的这种良好氛围和影响力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财富

(二)处理管理者与企业关系的道德要求

1.坚持原则,遵纪守法。管理者既是企业发展的设计师,又是企业前进的带路人。在新旧交替的改革开放年代,管理者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又要始终一贯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企业中的个人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克服小团体主义;克服“反正不是为自己谋私利,而是为‘大伙儿’谋利益”的错误认识。

2.尽职尽责,联系群众。管理者要想实现成功的管理,首先必须做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尽职尽责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扬民主、联系群众,是管理者与企业关系的道德要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管理者应该善于探测职工的各种正当欲望和需要,深入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自己的职工。

3.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廉洁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个人道德感情上的廉耻心,二是指个人道德行为上的廉洁行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制止权钱交易,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新秩序的基本要求之一。

4.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改革和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业的需要。任何企业都是在不断的创新推进中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管理者要锻炼和发展创造力,必须首先克服影响创造力的障碍,即畏惧心理、自卑意识、陈旧观念、官僚主义和懒惰陋习。

四、企业与社区之间的伦理关系

(一)企业与社区关系的基本特征

管理者与社区的关系就是管理者与所在社区的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及居民等发生的关系。企业和社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关系、企业与市场系统的关系等等。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实质是争取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合作研究、联合攻关、人员和生产科技信息的交流上。

1.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依赖于周围的各种社会服务。例如:道路交通、水电供应、治安保卫、消防部门等。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与生产出来的产品及企业职工的上下班要靠社区的公共交通服务。企业还需要社区提供一定的市场,企业生产需要的燃料、原材料等要由市场获得。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在市场上销售,企业生产和发展开发新产品要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还需要社区提供大量、迅速、可靠的信息,并以此来预测产品的发展趋势。

2.企业的职工及家属的日常生活依赖于周围的商店、学校、图书馆、公园等社会公用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部门。社区能为管理者与企业职工提供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和文化、娱乐的精神生活资料;社区还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友善的社会环境,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为社区公众所熟悉、支持、理解和尊重。

3.企业员工来源于社会,而且往往就是周围的社区居民,企业生产的决定因素是人,一个企业要生产第一流的名牌产品,就得有第一流的生产技术人员,企业职工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科技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较高的社区能为企业提供大量的高质量的劳动者来源和科技支持。

4.企业必须遵守政策和法律。政策和法律等因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约条件,常常构成企业经营决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必须理解国家的政策、法律、方针、规定,服从地方政府的领导,尊重地方政府及其办事机构,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